刘思扬出渣滓洞去了哪(2006年刘思齐来到朝鲜大榆洞)

刘思扬出渣滓洞去了哪(2006年刘思齐来到朝鲜大榆洞)(1)

图 | 刘思齐来到大榆洞祭拜毛岸英

前言

谈起毛岸英的往事,晚年的刘思齐显得十分平静:

“1950年10月14日,这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因为我和岸英1949年10月15日结婚,岸英1950年10月15日10月15日动身赴朝。岸英牺牲后,我才有一个感觉,我们的缘分只有一年。为什么只有一年的缘分?我不知道。”

刘思齐回忆毛岸英:我们的缘分只有一年

与毛岸英相比,毛主席认识刘思齐的时间则要更早,第一次对刘思齐有印象的时间,大概是在1938年。

那时,话剧《弃儿》正在延安的礼堂上演,毛泽东和几位中央的领导同志观看了这次演出。

话剧中有这样一幕,一个小女孩在湖南的街头奔跑着,大声呼喊着:“妈妈,妈妈……”

刘思扬出渣滓洞去了哪(2006年刘思齐来到朝鲜大榆洞)(2)

图 | 邵华、张文秋、张少林、刘思齐

戏演完后,毛主席把小女孩叫到了自己的身边,轻声询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爸爸妈妈是谁呀?”

得知刘思齐是烈士后代后,毛主席弯下了腰,亲切地对她说:“你是革命的宝贝,以后我做你的干爸爸,你做我的干女儿,好不好呀?”

从那之后,刘思齐便成了毛主席家里的小常客,而毛岸英那时还在苏联。

刘思齐和毛岸英的相识是在1946年,那时毛岸英刚刚从苏联回国。

同年,刘思齐随母亲返回延安。见到刘思齐,毛主席拉着她的手高兴地说:“七八年不见,我都认不出来啦!你还是我的干女儿呢,记得吗?”

几天后,毛主席让人接刘思齐到自己家里来玩,就这样,刘思齐和归国不久的毛岸英相识了。

刘思扬出渣滓洞去了哪(2006年刘思齐来到朝鲜大榆洞)(3)

图 | 毛岸英和刘思齐合照

对于和毛岸英的第一次见面,刘思齐回忆说:

“我们只简单说了几句话,岸英穿了一身灰军装。过去听说他是从苏联回来的,喝过洋墨水,很洋气,看到他时感觉就是个一般干部,很朴实。后来又碰到过几次,也没什么特殊的感觉,我们交流不是很多。”

那时,刘思齐把毛岸英当成一个大哥哥,总是喊他“岸英哥”。

没多久,在组织的安排下,刘思齐去延安中学读书,后来因为胡宗南进犯延安,又随部队撤离,渡过黄河来到了山西。

1948年夏天,刘思齐因事来到西柏坡,并在毛主席家里住了20多天,在这里,她再一次见到了毛岸英。经过近一年的分别,刘思齐和毛岸英重逢了,对此,刘思齐回忆说:

“在那段时间我们双方敞开心扉,相互之间谈了许多过去的经历、现在的想法,我们的这种沟通自然而然地发展成了爱情,这也算是缘分吧。”

经过接触和了解,毛岸英渐渐发现,他和刘思齐身上有很多相似点。他们幼时都曾和母亲一起坐过牢;刘思齐父亲为革命牺牲了,毛岸英母亲也为革命牺牲了。

刘思扬出渣滓洞去了哪(2006年刘思齐来到朝鲜大榆洞)(4)

图 | 杨开慧

毛岸英十分感慨地对刘思齐说:“其实咱俩没有差距,都是一根藤上的苦瓜啊!

就这样,深藏在两人心中的感情再也抑制不住,刘思齐接受了毛岸英向她表明的爱意,他们之间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

不过,刘思齐和毛岸英相爱,并不是因为他的身份,在她看来,毛岸英是一个普通人,而她真正爱上的,只是这个人的性格、生活和经历。

刘思齐问毛主席:爸爸,岸英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来信

1950年5月,经党组织批准,毛岸英回到湖南板仓,在那里,他祭扫了母亲杨开慧的墓地,去故乡韶山看望了亲友,还帮外婆过了生日。

刘思扬出渣滓洞去了哪(2006年刘思齐来到朝鲜大榆洞)(5)

图 | 毛岸英和外婆、表兄等人合影

毛岸英从故乡返回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

9月15日,美军在朝鲜仁川登陆,10月初战火烧到了鸭绿江,在此情形下,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作为毛主席的儿子,作为一个有强烈爱国心的人,毛岸英主动请缨,递交了要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申请书。

刘思扬出渣滓洞去了哪(2006年刘思齐来到朝鲜大榆洞)(6)

图 |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刘思齐和毛岸英结婚前就定了规矩。他们之间,不该听的不听,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知道的不知道。

而对刘思齐来说,1950年是尤其坎坷的一年。

因为做扁桃体手术,刘思齐大出血,咳血痰,住进了北京医院。毛岸英去医院看望了结婚不到一年的妻子,告诉她自己明天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那里可能通信不方便,如果收不到信千万不要着急。此外,他还特别嘱咐了几件事:

不管将来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完成学业,不要着急工作;

每周六都要记得去看爸爸,不要因为他不在就不去了;

岸青在生活方面自理能力差,要帮助照顾岸青……

刘思扬出渣滓洞去了哪(2006年刘思齐来到朝鲜大榆洞)(7)

图 | 毛岸英和毛岸青小时候的照片

毛岸英说完这些话,刘思齐把他送出了医院。临行前,毛岸英回头朝妻子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对此,刘思齐当时并没有多想,一直到后来听闻丈夫牺牲的噩耗时,才猛然领会到,那天丈夫交代自己的竟然是他的遗嘱

10月15日,毛岸英告别了妻子,随志愿军先头部队跨过鸭绿江。

毛岸英走后,曾给刘思齐写过一封信,这封信是内部带回来的,没有邮戳。在信中,毛岸英询问了妻子的健康状况,并对自己没能陪伴在她身边照顾表达了歉意。

这封信是刘思齐在毛岸英走后,收到的唯一一封来自丈夫的书信,信纸一次次被刘思齐的泪水泡湿,到了后来,竟是怎么都找不到了。

刘思扬出渣滓洞去了哪(2006年刘思齐来到朝鲜大榆洞)(8)

图 | 毛岸英

去战场就意味着牺牲,而毛岸英这次前去朝鲜,也是做好随时牺牲的思想准备的。在经过沈阳时,他就曾对蔡畅的儿子蔡博说过这样的话:这次估计回不来了。

11月25日,28岁的毛岸英带着父亲的重托和殷殷期望,悲壮地离开了人间……

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传回国内,毛主席不得不面对这个痛苦而残酷的事实,他痛苦地一根接一根地吸烟,闭上眼睛,而后缓缓说:“革命战争,总要付出代价的嘛……”

为了让刘思齐安心学习,毛主席没有把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告诉她,他独自承受着这份老年丧子的巨大悲痛,并且嘱咐周围的人都要对刘思齐隐瞒这个消息。

许久没有毛岸英的消息,刘思齐心头也产生过疑惑,也曾想直接问毛主席。

刘思扬出渣滓洞去了哪(2006年刘思齐来到朝鲜大榆洞)(9)

图 | 毛主席和毛岸英合照

可每当和刘思齐在一起的时候,毛主席总是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用平静的声音说着毛岸英从前的事,说到有趣的事还会哈哈大笑起来,望着毛主席坦然的眼睛,刘思齐责怪自己不该胡思乱想。

就这样,毛岸英牺牲的消息被一瞒再瞒,等刘思齐得知的时候,毛岸英已经牺牲快三年了。

1953年,朝鲜停战协议签订后,志愿军战士们陆续回国,可刘思齐依旧不见丈夫的影踪,她实在忍不住了,终于跑到毛主席办公室,问出了这个问题:“爸爸,岸英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来信?

听到刘思齐的问话,毛主席怔住了,拿烟的手开始颤抖,随后用很低的声音沉痛地说:“岸英已经牺牲了。”

已经牺牲了?刘思齐的脑袋瞬间变得一片空白……

刘思扬出渣滓洞去了哪(2006年刘思齐来到朝鲜大榆洞)(10)

图|撤离朝鲜前夕,战友们和毛岸英合影

紧接着,毛主席讲起了自己家亲人为革命献身的故事:

“我知道你对岸英的感情很深,亲人之间的离别是很痛苦的,我至今还记得当年我和你开慧妈妈离别的时候,她送了我一程又一程。我说我们会很快见面的,让她回去,她就是不回,站在那里望着我,直到我们互相都看不见了。3年后,却传来她不幸的消息!还有你们泽民叔叔,泽覃叔叔,泽建姑姑,楚雄小哥哥……”

毛主席想用自己的经历安慰刘思齐,刘思齐明白爸爸的用意,可这突然的打击她实在难以接受,只觉得这巨大的悲痛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不由得放声大哭起来。

毛主席对刘思齐说:“以后,你就是我的大女儿”。从那之后,毛主席对刘思齐格外地疼爱,经常对她的衣食住行亲自过问,悉心关心她的成长。

刘思齐托邵华告诉毛主席:希望去朝鲜给岸英扫墓

为了不让刘思齐触景深情,减轻内心的痛苦,毛主席决定让她去莫斯科大学继续深造,顺便换个环境,这样心情也能好些。

刘思扬出渣滓洞去了哪(2006年刘思齐来到朝鲜大榆洞)(11)

毛主席对刘思齐的各方面成长都很关心,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亲爱的思齐儿:给我的信都收到了,很高兴。希望你注意身体,不使生病,好好学习。我们都好,勿以为念。国内社会主义高涨,你那里有国内报纸否?应当找到报纸,看些国内消息,不要和国内情况太隔绝了。

祝好!

得胜(毛主席在撤退延安时曾化名李得胜)

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四日”

1957年10月,刘思齐转学回国内,并在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学习。

一直到1958年的冬天,最后一批志愿军部队也从朝鲜归国了,可刘思齐却永远都等不回她的岸英了……

至此,毛岸英已经去世8年,刘思齐始终都是一个人,毛主席开导她说:

“思齐,你还年轻,前途还远得很,你不能这样过一辈子。我知道你对岸英感情很深,但望门守节从一而终,这些都是封建的东西,岸英不会赞成,爸爸也不会赞成,你年纪轻轻的,就这样孤苦伶仃地生活,爸爸心里很不安,很难过,让爸爸给你找个对象吧。”

刘思扬出渣滓洞去了哪(2006年刘思齐来到朝鲜大榆洞)(12)

图 | 毛主席

不过,刘思齐依旧忘不了丈夫,长久地处于对他深切思念的情绪当中。

后来,刘思齐让妹妹邵华对毛主席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为此,邵华找到毛主席,对他说:

岸英哥哥死了这么多年,生不见人死不见鬼,姐姐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妻子的责任,还没给丈夫扫过墓呢。她要去朝鲜给岸英哥哥扫墓,不祭奠岸英哥哥,她是不会改嫁的。

刘思扬出渣滓洞去了哪(2006年刘思齐来到朝鲜大榆洞)(13)

图 | 邵华和刘思齐合照

毛泽东理解刘思齐的心情,同意了她的请求,临行前,毛主席深情地嘱咐说:

“去吧,孩子,代我问岸英好,说我很想念他,爱他,但我无法去看他。去朝鲜扫墓,不要惊动朝方,给朝鲜政府添麻烦,不要登报,一切开支,包括往返路费,有我出,不要花公家的钱。”

就这样,1959年2月上旬,刘思齐来到朝鲜桧仓郡的西北山坡,第一次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为丈夫毛岸英扫墓。

毛岸英牺牲时被临时安葬在他的牺牲地大榆洞山,一直到1955年,桧昌郡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初步建成,毛岸英的墓才被迁葬至该陵园内。

刘思齐“见到”了她久别的爱人,一声“岸英”刚叫出口,泪水便马上模糊了她的双眼。她跪倒在毛岸英的墓碑前,双手一遍遍抚摸着碑身,哽咽着说:“岸英啊,我看你来了,代表父亲看你来了,这么多年才来看你,来晚了……

刘思扬出渣滓洞去了哪(2006年刘思齐来到朝鲜大榆洞)(14)

图 | 刘思齐抚摸毛岸英雕像

至此,刘思齐早已泣不成声……

要离开的时候,刘思齐在墓前撮了一些泥土,将它们小心翼翼地放在手帕里,对着毛岸英的墓,深情而郑重地承诺:“岸英,我还会再来看你的!”

刘思齐这次来看毛岸英的行程是低调的,直到看守烈士陵园的人从花圈上得知了这件事,并马上进行了上报。

为此,朝鲜劳动党中央很快派人来到中国驻朝大使馆,要求隆重接待刘思齐一行人。不过,毛主席对这件事有过交代,去了朝鲜不要打扰朝方,因此这一要求被大使馆婉言谢绝。

因为悲伤过度,加上旅途劳顿的原因,刘思齐病倒了,一回国便被送进医院。听闻刘思齐病倒的消息,毛主席马上让李银桥带着自己的信去医院进行了探望。

刘思扬出渣滓洞去了哪(2006年刘思齐来到朝鲜大榆洞)(15)

图 | 李银桥和毛主席合照

后来,刘思齐把给毛岸英扫墓的情况汇报给毛主席,毛主席听得十分仔细,问得也十分仔细,刘思齐还给毛主席画了陵园和毛岸英墓的方位图。

毛主席沉思了许久,然后突然对刘思齐说:“思齐,你有机会时,去看看岸英牺牲的地方。

毛主席说完这句话,刘思齐心里陡然一抖,突然感受到了毛主席心里的凄苦,这才猛然察觉,一直以来她只顾得沉浸在自己的悲痛当中,却不曾注意爸爸老年丧子的悲痛。

让刘思齐去毛岸英牺牲的地方去看望,这相当于是再一次揭开伤疤,毛主席明白这一点,很快又说:“思齐,我难为你了。”望着平静的神情中透出一丝悲苦的毛主席,刘思齐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瞬间喷涌而出,泪流满面。

后来回忆起这件事时,刘思齐说:

每当想起岸英的牺牲,他走得那么仓促,那么突然;想起爸爸的悲痛;想起爸爸为了延迟我的痛苦的到来而默默地折磨自己;想起我每次见到爸爸,从他对我的关怀和看我的眼神中,我越来越担心岸英的安危,我的猜疑,我的恐惧……眼神就会无声地流下来。

刘思扬出渣滓洞去了哪(2006年刘思齐来到朝鲜大榆洞)(16)

图 | 毛岸英

毛主席对刘思齐的关怀

对待刘思齐,毛主席就像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毛主席在庐山开会时,听说刘思齐生了一场大病,便千里迢迢寄去一封信,其中这样写道:

“娃:

你身体是不是好些了?妹妹考学了没有?我还算好,比在北京时好些。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是李白的几句话,你愁闷时可以看点古典文学,可起消愁破闷的作用。久不见甚念。

爸爸

八月六日”

在毛主席写给刘思齐的信中,无一不体现着父亲对于一个女儿的关怀,还有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思齐儿:不知道你的情形如何,身体有更大起色没有,极为挂念。要立雄心壮志,注意政治、理论。要争一口气,为死者,为父亲,为人民也为那些轻视、仇视的人们争这口气。我好,只是念你。祝你

平安

父字

一月十五日”

刘思扬出渣滓洞去了哪(2006年刘思齐来到朝鲜大榆洞)(17)

图 | 毛主席

其实,从毛泽东写给刘思齐的这些信中,均可看出作为父亲对女儿的浓浓爱意。我想,这不仅仅是作为长辈对晚辈的一份疼爱,更是他对于逝去爱子的一种怀念

眼瞅着一年又一年过去,毛主席不忍让刘思齐就这样孤单地度过余生,便提笔又写了一封信:

“女儿:你好!

哪有忘记的道理?你要听劝,下决心结婚吧,是时候了。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高不成低不就,是你们这一类女孩子的通病。是不是呢?信到回信给我为盼!问好。

父亲

六月十三”

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刘思齐终于下定决心开始新的人生,并且在毛主席的亲自过问下,和同空军航校一个叫杨茂之的小伙子,在1962年重新组建了家庭。

刘思扬出渣滓洞去了哪(2006年刘思齐来到朝鲜大榆洞)(18)

图 | 刘思齐和杨茂之合照

刘思齐没有忘记毛主席对她的嘱托:去毛岸英牺牲的地方去看看。

终于,在2006年,刘思齐来到了那个她魂牵梦萦的地方,朝鲜平安北道东昌郡的大榆洞。在当年爱人牺牲的地方,刘思齐心里的柔情再次被牵动……

刘思扬出渣滓洞去了哪(2006年刘思齐来到朝鲜大榆洞)(19)

图|朝鲜毛岸英墓

对此,刘思齐眼含热泪,深情地说:

我将一束鲜花献给了这块土地,将一杯家乡的醇酒缓缓地洒向了这块土地,带着我的泪水和思念,也带着我的祝愿,我终于找到了我心中的圣地!我终于完成了父亲四十多年前对我的嘱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