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豹救援队送它回了家(他操作无线电台拯救极地科考队)

恩斯特•克伦克尔(Ernst Krenkel,俄语:ЭрнстТеодоровичКренкель,以下简称“克伦克尔”)前苏联英雄,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最高苏维埃成员,著名的北极探险家,第一个“北极”漂流站和其他北极探险的成员,地理科学博士,专业无线电操作员,中央无线电俱乐部(CRK)的第一任主席,前苏联无线电运动联合会主席,集邮爱好者联合会第一任主席。业余电台呼号:U3AA、UA3AA、RAEM。

海豹救援队送它回了家(他操作无线电台拯救极地科考队)(1)

恩斯特•克伦克尔和他的电台设备

初出茅庐 创DX通联记录

恩斯特•克伦克尔1903年12月24日出生在比亚韦斯托克(今波兰)一个贫穷的家庭。

在18岁那年克伦克尔看到红军免费的无线电培训招生广告,那个时候无线电被认为是神秘的东西非常神奇,他对成为无线电报务员也非常感兴趣,随即报名参加。

海豹救援队送它回了家(他操作无线电台拯救极地科考队)(2)

BURO转来的110RAEM特设台QSL卡片

苏联政府开放个人业余无线电台的消息使得克伦克尔非常兴奋,很快他就使用自制的DIY设备出现在业余无线电的天空,使用呼号EU2EQ(后来变更为U3AA)。在极地天文台的工作给克伦克尔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他一直在寻找一个机会回到遥远的北极地区继续他的探险之旅。他加入了1929年至1930年冬季在弗朗兹约瑟冰川的探险活动,主要从事的依然是无线电通信保障工作,使用呼号RPX。在1930年1月12日,他超越了之前所有的远距离无线电通联成绩,使用自制设备在北极地区与当时正在南极探险的美国海军上将伯德进行了通联。他们工作的波长是42m。克伦克尔使用250W输出,而海军上将伯德的功率有700W。伯德的探险队无线电报务员霍华德使用的呼号是WFA,这样的成绩即使放到现在也足以令人兴奋。

“RAEM” 挽救生命的电波

克伦克尔正为公众所关注是在1933年。1933年7月16日,奥托•施密特(Otto Schmidt)率领的科学考察队乘坐“切柳斯金号”轮船从摩尔曼斯克出海进行极地科考,目的除了搜集各种科学资料之外,还包括检验运输船只通过北极航道的可能性。

海豹救援队送它回了家(他操作无线电台拯救极地科考队)(3)

“切柳斯金”号轮船

考察进行得很顺利,但在旅途将要结束时,切柳斯金号在通过了北冰洋的五处海域之后,却在巴伦支海被卡在了冰块中。1934年2月13日,一座冰山将“切柳斯金号”挤裂开了一个40英尺长的洞口,海水顿时涌入了船体的引擎和锅炉房。

海豹救援队送它回了家(他操作无线电台拯救极地科考队)(4)

“切柳斯金”号轮船沉没后人们在冰面上,右下图带耳机者是克伦克尔

切柳斯金号破冰船开始迅速下沉,由于船只随时可能沉没,考察队员和船员们不得不撤离船只。幸亏队员们行动及时,所有必要物资和食物储备都被提前搬到了甲板上,并被迅速抛到了冰面上,此时此刻克伦克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呆在电报室里通过电台发出了SOS的遇险信号,当他确信发出的遇险信号已被别人收到后才开始拆除所有的无线电设备,并将这些设备转移到浮冰上,他也是最后撤离遇险船只的几个成员之一,撤离不久之后船尾逐渐抬高,直与冰面几乎垂直,几分钟后“切柳斯金号”沉没了。人们在漂流的浮冰上面建立了一个冰上营地,成员共有104人,其中包括10名妇女和2名在考察途中降生的女婴。这个营地共维持了2个月的时间。

海豹救援队送它回了家(他操作无线电台拯救极地科考队)(5)

参加营救的7名飞行员,他们也是首批“苏联英雄”称号的获得者

在收到无线电报之后,莫斯科迅速成立一个救援政府委员会,从这一刻起,开始了切柳斯金号的营救行动。

在零下40℃的气温下,飞行员们执行了十多次飞行,一周内,飞行员们将船上剩余人员全部运至大陆,救援的组织协调不可能离开无线电通信,克伦克尔利用他的电台设备使用RAEM的呼号一直与营救队伍保持联系,使得营救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他也是最后撤离的人员之一。

救援行动结束后,在莫斯科为考察队成员安排了与苏联国家领导人和莫斯科市民的盛大欢迎仪式,除了儿童以外,所有考察队员都被授予红旗勋章。继泰坦尼克号沉没后,切柳斯金号的沉没也是震惊世界的航海大事件,对其营救行动在当时具有非凡的意义,正是因为这一壮举,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34年4月16日通过决议,设立了“苏联英雄”的荣誉称号。参加救援的7名飞行员成为首批“苏联英雄”。但令克伦克尔更为兴奋的是苏联政府将营救“切柳斯金号”破冰船过程中使用的RAEM呼号分配给他作为个人业余电台呼号使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