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昨日之前的世界)

郑胜辉学习与思考第1664天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是美国著名的演化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人类大历史三部曲”。今天这本《昨日之前的世界》是戴蒙德完成“三部曲”后,在晚年完成的反思之作。

关于本书

《昨日之前的世界》带着一系列现代社会的问题,试着从传统社会寻找参考性的答案。作者提出,现代社会的许多难题,传统社会的应对方法很值得参考。

核心内容

教育、纠纷、养老是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传统社会带给我们的启示:教育方面要回归本性,将知识融入生活。遇到各类矛盾纠纷,可以通过补偿的方法维持关系。养老难题的重点不在“养”,而在发现老人的特有价值。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昨日之前的世界)(1)

前言

《昨日之前的世界》,副标题是“我们能从传统社会学到什么?”在介绍这本书之前,先请你听两句话,你可以猜一下是谁说的?

第一句是:“自从这种机器发明之后,我们现在的手动书写能力,甚至比不上小的时候。”这说的似乎是电脑对我们书写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其实,这句话是15世纪的一个人讲的,他叫威廉·卡克斯顿,他所说的机器是印刷机。原来500多年前,人们就在警惕机器对人手动书写能力的伤害。

再来听第二句:“现在的年轻人堕落了,不再进取、不尊重文化,不听老人劝。”这句话会让我们想起身边老一辈人的感叹。但这句话其实是古巴比伦时期刻在泥板文书上的一段文字。你看4000多年前,就有人在抱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还有一本叫《规模》的书,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一直以来人类的预期寿命都没有太大幅度的延长。过去的人均预期寿命低,不是因为人不能长寿,而是因为过去婴儿死亡率特别高。如果排除掉夭折的婴儿,即使在古代,人也能活到很大岁数。如何活得更长久,是人类诞生以来就在面对的挑战。

其实,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相比,并没有绝对的进步。在医疗卫生、社会生产等方面,传统社会没法跟现代社会同日而语,但与此同时,我们仍然在跟很多古老问题反复周旋。既然很多问题过去就在应对,那我们不妨从传统社会取取经。

今天这本《昨日之前的世界》就带着一系列现代社会的问题,试着从传统社会寻找参考性的答案。本书作者是美国著名的演化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人类大历史三部曲”,也就是《第三种黑猩猩》《枪炮、病菌与钢铁》以及《崩溃》,「每天听本书」都有解读。今天这本书是戴蒙德完成“三部曲”后,在晚年写的著作。

他发现,很多现代社会难题,传统社会的应对方法值得参考。比如,教育方面要回归本性,将知识融入生活。遇到各类矛盾纠纷,可以通过补偿的方法维持关系。还有,养老难题的重点不在“养”,而在发现老人的独特价值。

儿童的教育问题、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纠纷问题、年老后的养老问题,这三个难题与人的一生最息息相关。接下来,我们就具体看看,传统社会是怎么回答的。

第一部分

在此之前,需要特别说明一下“传统社会”这个词。

作者指的“传统社会”,并不是历史维度上的原始社会、农业社会,而是指保留传统生活方式的社会。当今世界的很多社群都仍然保持着传统生活方式。作者曾花了几十年的时间考察了新几内亚岛的社群,这些社群的状态,也是所谓的传统社会。

我们先来看一下“儿童教育”这个难题。

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往大了说,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是依赖教育完成的。往小了说,一个人的童年教育会影响他的一生。

在现代社会,儿童是个被特殊对待的群体。当儿童是婴儿的时候,母亲依照固定的时间表哺育幼儿,并在一定年龄断奶。长大一点,他们要在学校学习,与同龄人玩耍。现在有很多专家提出,应该把未成年人划分为几个阶段,不同年龄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但即使这样,有孩子的家长仍然常常愁眉不展,比如小孩儿在断奶和分房睡的时候,会哭得撕心裂肺。到青春期,小孩儿的逆反也会给家长带来很大困扰。

戴蒙德提到,在传统社会中,有一个群体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们借鉴,这就是狩猎采集族群。看起来,狩猎采集比游牧、农耕等生产方式更古老,更落后,为什么我们要在儿童教育方面,参考它呢?

人类有十多万年的历史,但农业兴起只是一万多年的事情,工业社会更是只有几百年。之前的十万年里,人类一直以狩猎采集方式生活。狩猎采集族群养育子女的自然实验既然可以持续那么久,那一定有值得我们参考的地方。

就拿培养儿童独立性的问题来说。在今天的儿童教育中,培养独立性被提得很多。婴儿睡觉的时候有婴儿床,出门有婴儿车,稍大一点后要跟父母分房睡,这都有助于儿童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甚至,在欧美地区的观念里,把婴儿包裹起来放在身边或抱在怀里都是错误的。他们认为,这样做一方面会传染疾病,另一方面也是在限制婴儿的行动自由。

在狩猎采集社群中,家长没有条件为儿童营造独立环境,晚上孩子会跟父母睡在一起,白天子女与家长也几乎寸步不离,但这反倒有助于儿童成长。

北美西南部有个纳瓦霍族群。纳瓦霍人会把婴幼儿绑在摇篮板上,出门的时候,母亲用摇篮板把孩子绑在身上。有学者对比了纳瓦霍儿童和英美儿童,婴幼儿时期是否被绑在摇篮板上,其实并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甚至,纳瓦霍人的育儿策略更科学,因为在婴幼儿时期,孩子和母亲的共处很关键。在一些热带部落,母亲把孩子抱在怀里,孩子与母亲的身体皮肤密切接触,这有利于孩子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并养成良好的性格。

说完儿童的独立性问题,再看一下儿童的自由度。

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儿童的品性会给自己的一生定下基调。所以,让儿童在小的时候养成良好习惯特别重要。

我们都听父母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回去一定好好教育你”,这里的“教育”往往是教训,甚至是体罚的意思。家长到底应该给孩子多大的自由度呢?

作者在新几内亚的一个村落里,发现很多人身上都有疤痕。询问后得知,这是他们小时候被火烧伤留下的疤痕。村落的父母对小孩采取自由放任的教养态度,允许他们伸手触摸任何东西,即使孩子靠近火堆这些危险物,也不会制止孩子。

在美洲的毗拉哈印第安人社群,大人会眼睁睁看着小孩做危险的事情。一次,有个大约2岁的幼儿坐在屋里玩一把锋利的刀,刀长约22厘米。他挥舞着那把刀,有时几乎刺到眼睛、胸部。他的母亲在跟别人聊天,不仅没有把刀拿走,反而不断帮着孩子把掉在地上的刀捡起来,让他继续玩。

为什么这些家长如此“心大”呢?

这其实是让儿童获得一手生存经验的教育方式。毗拉哈印第安人把小孩看作和成人一样的独立个体,孩子们可以尝试不同的事情,其中有很多是危险的。如果被伤害到,那这种教训一定是刻骨铭心的。放手让儿童亲自体验,反倒让他们逐渐认识到遵守规则、谨慎做事、学习父母的必要性。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小孩,成年后往往非常坚韧、勇敢。

我们再看一个问题,儿童成长环境的问题。

现代教育会把儿童当作一个特殊群体来对待。学校按照年龄,把儿童分为不同的年级,进一步划分出多个班级,年龄相近的儿童一起学习。学校教育有课上课后的区别,课上要坐在教室学习知识,课后可以和同龄人玩,期末有考试,假期还有社会实践作业。

在一些小的狩猎采集社群,并没有学校这种组织,谈不上年级、班级的划分,更没有课上课下的说法。但这也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由于年龄界限被打破,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会在一起生活玩耍,儿童甚至可以跟成年人一起玩耍。而且,玩和学的界限也不存在了。儿童的游戏常常是在模仿成年后的生活场景,换句话说,他们可能时时刻刻都在活学活用。年龄小一点的儿童可以从哥哥姐姐,甚至是成人那里学习社交本领和生活技能。年龄较大的孩子则可以学到照顾幼童的经验。

在非洲的热带森林,有一群姆布蒂人。父母打猎、捕鱼或采集植物的时候,姆布蒂儿童会拿着小小的弓箭、渔网或小篮子模仿父母。对他们来说,生活就是一连串的游戏。当他们长大后会发现,之前玩的游戏不是纯粹的游戏,而是为了生存进行的提前演练。追逐打闹,其实是在学习狩猎;爬树玩耍,其实是为了寻找蜂蜜,或是在树枝间追捕狡猾的猎物。

现在经常提倡,要把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这一点在传统社会反倒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由于条件限制,传统社会无法享受现代社会的工业化成果,没有婴儿床,没有学校和课外游戏,但也正因为这样,传统社会的儿童能在自然的环境下成长。在婴幼儿时期,他们可以获得父母最多的温暖;在儿童时期,他们在游戏中学习与人交流、获得食物的各项技能。对他们来说,知识和生活从来都是分不开的。这是传统社会的教育带给我们的重要反思。

第二部分

说完教育,再来看一下纠纷。只要有人和人的往来,纠纷矛盾就不可避免。小到同桌之间谁多占了课桌,大到马路上的交通事故、离婚时的财产分割,人的一生免不了遇到各种矛盾。

面对纠纷,现代社会有一样好用的工具,这就是法律。法律最大的好处是能给出确定的结果,谁赢谁输、输的那一方接受什么惩罚,赢的一方接受什么赔偿,都是明确的。

但法律的确定性也会造成一些遗憾。比如当事双方有可能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如果有人不服判决,会一直上诉,这将对当事双方和社会造成消耗。

传统社会怎么解决纠纷问题呢?

作者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了解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个小男孩叫比利,放学后他搭乘公交车回家,下车后在过马路的时候被一辆巴士撞死了,肇事司机叫马洛。马洛开车过快,明显是超速了。其实比利也有责任,因为他下公交车后,绕在车后走,导致驾车的马洛没看到他。

由于比利和马洛分属不同族群,比利之死很可能引发族群之间的冲突。如果真的爆发冲突,不只马洛和他的家人会受到伤害,马洛的邻居,公司的同事也会遭到复仇,甚至连乘坐过他巴士的乘客也会被牵连进去。

马洛该怎么办呢?他什么都没有做,他要尽可能不离开村子。因为他的出现,很容易点燃冲突的导火索。

推动事情解决的是马洛的老板。他首先派了一位名为雅金的老员工出面。雅金年龄大,经验丰富,代表马洛和老板前去慰问。雅金慰问的目的,除了表达诚恳的歉意以外,还要确认对方是否有和解的意愿。跟雅金见面的是比利所在族群的一位代表。通过谈话,雅金得知,比利的家人并没有复仇的想法。不过,他们族群中倒是有个别人非常愤慨。总的来说,事情有望和平解决。

接下来需要进行一次正式道歉。马洛的老板准备了赔偿金和一些礼物,带着马洛等人来到比利家。他们分别致辞,表达愧疚,并提出补偿。比利的父母接受了道歉和补偿,声明绝不复仇,事情到这里就基本结束了。

你有没有发现,这件事情最终能和平解决,有个人功不可没,这就是马洛的老板。赔偿金的绝大部分也是老板出的。难道是因为马洛开着公司的车撞死人吗?

传统社会并不存在纯粹个体纠纷,任何个体纠纷都算是群体之间的事情。假设马洛开的是自己的车撞死人,这件事情就会由他的伯父、叔叔或村子里的长老出面。赔偿金或食物会由马洛同村的族人凑份子。当然,马洛在日后必须偿还族人。

你看,面对纠纷,传统社会启用的并不是暴力惩罚手段,而是补偿制度。因为传统社群的人们,一生的活动范围可能很有限。发生矛盾的双方往往认识,所以,大事化小对谁都好。

不过,传统社会的补偿制度,似乎意味着受害一方要做出更多牺牲。

戴蒙德在一个叫果堤村的地方,认识了一位朋友叫皮乌斯。皮乌斯跟他讲了个事情,他说他们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个村子里,但是很多年前,果堤村和隔壁村发生冲突,皮乌斯的父亲和哥哥都在冲突中身亡。一些果堤村村民拖家带口临时搬离走了。过了三十多年才回来。

是因为对方道歉了嘛?皮乌斯回答,是因为果堤村给对方送上了几头猪,和一些食物。双方和解了。

戴蒙德很疑惑,为什么受到伤害的一方反而给对方赔偿呢?皮乌斯说,他们的目的并不是向对方索取补偿。他们希望的是双方能建立和平的关系,和睦相处,这样他们才能无忧无虑地在果堤村生活。毕竟,对方有些族人以前也被果堤村村民杀害。所以,搞清楚谁对谁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维持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

你看,在面对冲突的时候,现代社会的法律能给我们确定的裁决。但不见得所有的事情都要对簿公堂,发生一些无伤大碍的摩擦,不妨参考传统社会的做法。因为,一时的对错最终会被长期稳定的关系抹平。

那如何修补受损的人际关系呢?

就马洛这件事而言,比利的父亲要的是马洛的道歉,并希望他们了解他的损失和悲伤。马洛的老板把赔偿金交给比利的父亲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孩子的生命很宝贵,相比之下那笔钱只是垃圾。”这句话很有力量,它表达了马洛一方对比利家人的心情感同身受。

你看,在传统社会,修补人际关系最核心的动作是了解、尊重彼此的感觉。赔偿金和礼物本质上是一种象征:象征甲方对乙方的歉意,象征甲方了解乙方的损失与痛苦。

第三部分

说完纠纷,我们再看一个现代社会的困扰,这就是养老。

在当下,养老问题被越来越频繁地提起。按照“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业部人口司”公布的标准,65岁以上老年人所占比率决定了这个社会的老龄化程度。如果65岁以上的老人占社会总人口7%-14%,这个社会就处于“老龄化社会”;如果占比为14%-20%,说明这个社会已经步入“老龄社会”;如果比率上升到20%,就是“超老龄社会”。

日本早在2015年,65岁以上人口就突破了30%,是全球老龄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中国发展基金会”2020年发布的报告,到2022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14%,也就是说,我国很快就会从“老龄化社会”迈入“老龄社会”。

应对养老问题,现代社会给出的主要解决方案是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比如及时安排老人退休,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在全社会倡导尊重老人的价值观等。

不过,问题好像并没有得到解决。一方面,从全球人口的结构看,老龄化问题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越来越沉重的负担被分摊在每一位劳动者身上。另一方面,退休的老人们真的是在享清福嘛?现在有个词叫“退休症候群”,很多退休后的老人,脾气突然变差,身体也会变差,这说明退休的人也不开心。

那传统社会是如何应对养老问题呢?

1976年,本书作者戴蒙德参与了一个研究课题,他要搞清楚,西南太平洋的伦内尔岛上森林消失的速度以及植物的功能。

当地岛民为戴蒙德详细介绍了一百多种植物,哪些植物的种子、果实可供人食用,哪些人不能食用,哪些只能由鸟类和蝙蝠吃。但有些植物很特别,岛民强调这些植物一般情况下是不能食用的,只有“在hungi kengi之后才能食用”。

作者很好奇“hungi kengi”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经过这个环节,一些果实就会变得可以食用了?

当地岛民只知道这条规矩,但说不清楚为什么。于是,他们带着戴蒙德来到村子里,见了一位老婆婆。这位老婆婆年纪很大,必须有人搀扶才能行走。她解答了作者的疑惑。原来“hungi kengi”是一个龙卷风的名字,这是伦内尔岛遭遇过最大的龙卷风。

“hungi kengi”龙卷风出现在六十多年前,那个时候,老婆婆还是个少女。龙卷风袭来,夷平了伦内尔岛上的森林,植物被蹂躏得满目疮痍。幸存的岛民,为了充饥,不得不吃一些他们平时不吃的植物果实。这些果实就是所谓的“在hungi kengi之后才能食用”的东西。

这些果实之所以在平时不吃,或是因为口感很差,或是因为其中一些是有毒的,需要先处理,才能食用。这些都需要特别的知识。

几十年过去了,全村只剩这位老婆婆还掌握这些知识。如果伦内尔岛再遭受一次巨大的龙卷风,村民是否能活下去,不至于饿死,就得靠老婆婆的记忆了。

你看,在传统社会,好像人们从不焦虑“养老”的问题。老人在传统社群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这就是“知识的保存者”。现代社会的知识被保存在印刷品和互联网里,所有人可以随时随地查阅。但传统社会的知识,主要靠人的记忆。阅历丰富的老人,就像一个图书馆,他们的大脑里储存着应对各种难题的解决方案。

在很多中国传统农村,年龄越大的老人承担的责任越大。比如,夏天马上要来了,村口的桥要不要加固维修一下?来了一群陌生人,村民要怎么接待他们?村里的婚丧嫁娶怎么搞啊,大家都得问问村中长者的意见。

在传统社会,人越老越是宝。照顾好老人,不仅是晚辈在回馈长辈的养育之恩,更是保证族群稳定存续的大事。

我们回头来看一下“养老”这个词。“养老”其实传达了一种很鲜明的观点,那就是我们把老年人当成被照顾、被看护的对象,他们似乎是纯粹的资源消耗者。“退休年龄”就像一把剑,把人的一生劈成两半,老王在64岁的时候还是单位的技术专家,一到65岁,老王好像突然失去社会价值,开始领退休金,要过晚年生活了。

传统社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启发,应对现代养老问题,最重要的其实是看到老人独特的价值。老人在体力和敏捷度上没法跟年轻人比,但老人经验丰富,人脉更广,思考问题更加周全慎重。所以,当老人年纪大了之后,不用统一强制退休,可以先听听他们的意愿,是想颐养天年,还是继续散发光热。如果想继续承担社会责任,不妨给他们创造一些机会。

在北京怀柔的一个农村,当地小学请来村里的老手艺人,在学校开课,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剪纸、做灯笼、磨豆腐等。这些老手艺人可能并没有上过学,一辈子靠手艺养家糊口。当他们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了,儿女们不见得学这些不赚钱的手艺。这些老人肯定没想到,竟然能在人生的暮年走进学校,被人喊一声“老师”。对社会来说,学校教育多了一门选修课;对老人们说,他们收获了肯定和幸福。

结语

现代社会最大的进步,是划清各种边界,对我们遇到的问题,给出尽可能确切的答案。比如,中小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多大岁数可以领取养老金?聚众殴打到底是治安管理问题还是犯罪问题?这些在现代都有答案。但明确的边界也会限制解决方案的多样性。传统社会由于条件有限,无法对问题给出确切的答案,反而给问题的解决创造了很多可能。

最后再来看一下作者,贾雷德·戴蒙德。他是一位罕见的通才。戴蒙德的代表作是“人类大历史三部曲”,其实他从小想当医生,他的爸爸就是位出色的医生。既然想要当医生,按理说,他小的时候一定很喜欢读医学类的书。但他在访谈中提到,小的时候花费最多时间的是外语和音乐。因为他的妈妈就是一位擅长语言学的钢琴家。大学毕业,戴蒙德拿到的是文学士学位,到博士的时候才转成生理学和医学。看起来,戴蒙德终于要开始他的从医之路了。但他就职后,主要干的工作竟然是观察鸟类。再去查询一下他的身份,竟然是地理学教授。

到这儿,不管怎么说,他做的都是学术研究,“学者”这两个字似乎能概括他。你继续了解他,就会发现这还不对。他常年留着浓密的络腮胡,背着旅行包,从二十多岁开始,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全球五大洲游走,你看他又是个旅行家。

甚至有人开玩笑,戴蒙德为什么那么多能呢?或许,戴蒙德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由多人共用的ID。这个ID背后有顶尖的历史学家、人类学家、生物学家、作家等各种牛人。

戴蒙德之所以能有那么多成就,还有个解释,是因为他从不被边界束缚,就像那句玩笑话:“不想当旅行家的历史学者不是好作家”。这或许也是本书带给我们的启示:边界给了我们确定性,但应对现代难题,不妨试着跳出边界,在不确定性中思考答案。

撰稿:裴鹏程脑图:刘艳导图工坊

资料来源:得到APP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