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校园青春电影(80年代青春校园电影多了点真诚)

最近观看了一部80年代的青春校园电影——《女大学生宿舍》,这部电影上映于1983年,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武汉大学中文系205号女生宿舍5个刚入校女学生的故事。该电影描写了五个来自不同地方却住进了同一个宿舍的姑娘在大学第一学期里发生的种种故事。

这五位姑娘分别叫:匡亚兰、辛甘、宋歌、夏雨、骆雪梅,她们的性格也是各有特点:匡亚兰是个刚强的姑娘,因为不愿成为养母的负担,靠打零工勉强读完了高中;辛甘从小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受到父母宠爱,十分任性;宋歌是班干部,她尊师守纪,热爱劳动,可内心深处缺乏对同学、室友的信任和热情;夏雨胆小而单纯,具有诗人的气质;来自农村的骆雪梅性格温和善良。短短的一个学期过去了,205宿舍的五个姑娘终于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看完电影,再与近些年的青春校园电影对比一下,《女大学生宿舍》多了点真诚,少了点套路。

七八十年代校园青春电影(80年代青春校园电影多了点真诚)(1)

《女大学生宿舍》海报

真诚与套路一:多了友谊的真诚,少了爱情的套路。

与现在的青春校园电影不同,相比爱情,这部电影更多看到的是对于友情的演绎,从相识、误会,到相知,再到彼此交心,还没有现在校园影视中“模式化”爱情的套路。

《女大学生宿舍中》匡亚兰的母亲在很小的时候抛弃了她和她的父亲,她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也因为一场事故在采石场被炸死了。因此,匡亚兰的性格中有着刚强和更强烈的自尊心。于是在第一次遇到辛甘和她的母亲时,就对这对盛气凌人的母女,印象不好。再到在宿舍看到辛甘直接占了自己正在整理的下铺时,更是恼火。她问辛甘是腿不好还是视力不好时,205宿舍的第一场“战争”爆发,宿舍长宋歌看到这种情况,迅速跟老师报告并带来了老师。在老师面前,匡、宋却否认了争吵,于是“战火”在俩人的相视一笑中又悄无声息地灭了。

所谓“不打不相识”,一场“战争”也就这样成为她们友谊的开端,之后也发生过不少误会,但在误会解除后也成为了她们友谊更加坚固的催化剂。

七八十年代校园青春电影(80年代青春校园电影多了点真诚)(2)

《女大学生宿舍》剧照

真诚与套路二:母女相遇的狗血套路,狗血得如此“真诚”

匡亚兰与辛甘母女相遇的第一场:从辛母离去时从车窗往回望时若有所思的眼神中,直觉告诉我,匡亚兰有可能是她的女儿(之前完全没看过这部电影以及相关小说)。后来,知道她们的确是母女时,我也没什么惊讶的了。我想,我在这表现出来的敏锐性源自于多年浸淫在“狗血”影视剧中的经历,以及《女大学生宿舍》中演员的表演“真诚”得让人能够猜到后续剧情。

其实,这样的剧情在20世纪80年代来说,应该还不算“狗血”,毕竟编剧还没让匡亚兰和辛甘两姊妹“喜欢上同一个男生”,并因此反目成仇;毕竟所谓“狗血”只是因为影视人物经历或是剧情发展的总是雷同,给观众带来“狗血”印象。

七八十年代校园青春电影(80年代青春校园电影多了点真诚)(3)

《女大学生宿舍》剧照

真诚三:那时候的大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那么真诚,满溢着一股浓厚的书呆子气息,使人心向往之。

80年代初,中国高考制度刚恢复几年,高考并不是很容易,每个读书人都以考上大学为出路,所以非常珍惜在大学校园学习的机会。他们在校园里碰撞思想,一些前卫的思想因为一些人的不理解而被认为“反叛”,可能被敬而远之,也可能因此而引起别人的注意,就像影片中匡亚兰为因为一番话而被辛甘欣赏。

他们对于学习的态度令人敬服,他们对知识对信仰的坚持透露着一股“傻气”,这股“傻气”不但不会令人反感,还会让人觉得这是一群可爱的人。

七八十年代校园青春电影(80年代青春校园电影多了点真诚)(4)

《女大学生宿舍》剧照

在知乎上曾经有一段对当代中国青春校园电影的概括:各种恋爱、各种花式作死、各种劈腿、各种约炮、各种堕胎,最后主角说:“我们的青春最终输给了现实。”——一段青春期堕落史。

而《女大学生宿舍》更像是一部那个年代中国大学生的励志史,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依旧充满着努力就能实现梦想的干劲。

在电影中:匡亚兰想成为一名像他父亲那样的小说作家,夏雨梦想成为一名诗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

看完电影的人也会情不自禁地问自己:那你的梦想呢?你为什么而努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