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是因为弑母而死的吗(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孔融是因为弑母而死的吗(覆巢之下焉有完卵)(1)

《世说新语》中讲了很多灵气四溢的小孩子的故事,其中最聪明的,我认为当属孔融父子小时候。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说了。《世说新语》中这几段关于孔融父子聪慧机智的故事,读来让人感叹之余,也为他一家老小的命运的惋惜不已。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孔融是因为弑母而死的吗(覆巢之下焉有完卵)(2)

这段是说,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去,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正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般人见不到他。去他家做客的,除了有才华又清高的名人,就是他自己的亲戚。孔融想去拜见他,但又知道仅凭自己一个稚子,是没办法进门的。就谎称自己是他家亲戚。才浑水摸鱼进去了。进去后,李元礼问他和自己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我祖宗孔子和您祖先老子(姓李名耳)有师徒之称,所以我家和您家是世交啊。

一个黄口小儿如此聪颖过人,这自然让一群自命不凡的大人们震惊不已,当然也让一些心理不那么光明的人觉得不自在,于是太中大夫陈韪含酸带醋,不屑一顾地说道:“小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就有才华。”

孔融一听,当即毫不示弱、夹枪带棒地地反击回去:“那您小时候肯定很聪明喽”。 当着一群社会上有名有姓的人物,陈韪一张老脸不知往哪儿搁,尴尬得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孔融是因为弑母而死的吗(覆巢之下焉有完卵)(3)

孔融自幼饱读诗书,机敏过人,也有胆有识,才华横溢。但他同时也不知藏拙,过于聪明外露了。难免让一些心理阴暗的小人心里不舒服,给他树敌不少。这种过于放纵自己性情,不知检点言论得失的行为,也为他后来惹来种种非议,为最后被杀埋下祸根。

孔融的两个儿子,小时候也显得极为聪明。大的六岁,小的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孔融大白天睡觉,小儿子就偷他床头的酒喝,大的就指责道:“你喝酒为啥不先行礼呢?”小的回答说:“偷来的酒喝,行什么礼!一段话寥寥数语,两小儿个性却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一个温文知礼,一个放诞不羁,对比鲜明,十分有趣。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惧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作为一个海内知名的大才子,孔融被拘捕,朝堂上下议论纷纷,惴惴不安,惶恐不已。但孔融的两个八、九岁的儿子,还是一如既往,镇定自若。该玩游戏还是玩游戏,一点都不害怕。孔融请求派来逮捕他的使者,放过两个年幼的孩子。他的儿子淡定自若地说道:“爹呀,您就别费那口舌了,哪里见过鸟巢被捣毁了,鸟蛋还完好无损的呢?

小小年纪,遇事一点都不慌乱,和孔融一样聪明有见识,若是不被株连,能够活下来,想必也能成就一番伟业,可惜被父亲所累,也被当时封建政府的暴政所害,父子三人一起,早早就结束了本该绚丽多彩的人生,消失了那一道璀璨夺目的光芒。

孔融是因为弑母而死的吗(覆巢之下焉有完卵)(4)

孔融敢于犯言直谏,数次出言讥讽曹操。他不知收敛锋芒的个性,让曹操大为光火,最后随便找了个“不忠不孝”理由将其收监杀害。英年被杀,全家被株连。想必孔融死前定是后悔的,若平时注意韬光养晦,抱朴守拙,不仅能够保全一家老小身家性命,也有机会为国分忧,建功立业,不是很好吗?

所以聪明机智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带来盛名,运用得不好,也为可能带来杀身之祸。古代读书人之所以特别注意修身养性,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一层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