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文庙的历史背景(安溪文庙名冠八闽)

安溪文庙,俗称孔庙,位于福建省安溪县城南隅(今大同路东侧),始建于宋咸平四年(1001年),绍兴十二年(1142年),县令杨干迁学于今址。历代是崇祀孔子的地方,素有“秀甲江南”、“名冠八闽”之誉。后存建筑为清初重建之遗物。2006年6月,安溪文庙被国务院核定、文化部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较大规模的修建有:嘉定六年至九年(1213-1216年),县令赵彦侯更立庙门华表;咸淳元年(1265年)春,钟国秀领县事,见大成殿栋桡腐之而倡修,苏君巍等分董其役,于旧址增高二尺,拓广东西两庑,是年腊月动工,次年五月竣工,梁椿选作《宋令钟国秀重修大成殿记》;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因兵乱,殿宇被毁。

安溪文庙的历史背景(安溪文庙名冠八闽)(1)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永乐二年(1404年)、正德十六年(1521年)、嘉靖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545-1548年)等又经重建(见林有年《安溪县重建庙学记》)。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文庙再毁于倭寇,知县陈彩重建,吏部郎中傅夏器作《明令陈彩重建学记》。清初,安溪文庙用了相当长的时间、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进行重建和维修。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邑人李光地、知县孙镛、教谕林登虎组织一批工匠至山东曲阜孔庙参观,四年后重建文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交通运输不方便,又无起重设备,建筑这样宏伟而精美的工程,充分显示了安溪人民的智慧和才华。乾隆二十年(1755年),文庙又经过较大规模的维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人民政府重视做好安溪文庙的日常管理、保护和维修工作。1984年间,省人民政府拨款,安溪县人民政府指定林园主持,薛世浩负责工程管理,叶青琳为工艺监修,对照墙、棂星门、戟门、东西庑、大成殿等均按原貌修新。

台胞高新平捐赠汉白玉石雕孔子神像一尊,供奉于大成殿。1994年,侨亲李陆大捐资,安溪县人民政府指定李建国主持,薛世浩为修建委员会主任,对整座文庙重新油漆,建“泮宫”、“腾蛟”、“起凤”门楼,修建崇圣殿、训导廨、教谕廨,并对明伦堂进行修葺。千年文庙,重放异彩。

安溪文庙的历史背景(安溪文庙名冠八闽)(2)

安溪文庙的建筑布局

安溪文庙是宫殿式建筑,傲立于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整座建筑群呈长方形,南北长164米,东西宽36.5米,总建筑面积9495平方米,左右呈对称排列。自南至北有泮池、照墙、棂星门、戟门、东西庑廊、大成殿、崇圣殿、教谕廨,东有明伦堂,周围绕以围墙,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工程宏大,艺术精湛,雄伟壮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方性特征,其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相当高,反映了安溪当时物质文化的高度成就。

庙前是泮池、照墙和棂星门。泮池呈半月形,又称半月池,弦宽33.5米,弦至弧中点的直径为15.2米,深2米,石栏维护,池水涟漪,清澈见底。照墙为砖石结构之屏,位于泮池与棂星门之间,高3米,长14.9米,表学府之所与凡尘阻隔之意。棂星门又称先师门,面宽五间,进深二间,中挂“文庙”匾额。

步入棂星门,即入前院,院庭广阔,巧妙地托出院庭内戟门的庄重和大方壮观,使人顿生渐入佳境之感。戟门内,立有张读撰的《重修文庙颂》等碑刻四方。其中,由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进士、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陈迁鹤撰的《皇清重修学宫碑记》,高达2.86米,宽1.21米,记载清康熙年间修建文庙的意义、经过及李光地等修建官员的姓名,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修建文庙碑记。

跨过戟门,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广大的庭院,称为拜庭,是古代文武官员拜孔的地方。拜庭两侧为庑廊,对称得体,光照亮堂。其庑廊中今开设“安溪历史文物和历史人物展”,系统地介绍安溪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各个历史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情况及部分安溪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历史功绩。

穿过庑廊,登上台阶,即到大成殿。大成殿是文庙的核心建筑,内祀孔子。殿堂为重檐庑殿式,平面方形,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485.9平方米,四周有明廊。殿内当心间的屋顶构造,采用莲花如意斗拱,纵横交错,繁复重叠,构成穹窿形藻井,俗称“蜘蛛结网”。

安溪文庙的历史背景(安溪文庙名冠八闽)(3)

它悬空倒挂,不用一钉而托起,负荷万斤梁架而不倾,构设精密,技巧绝伦,藻井当心间尤为别致瑰奇,是古代建筑美学深刻而完善的体现。今殿内伫立孔子和“四配”、“十二哲”塑像,展示儒家文化发展体系的群体形象。

大成殿之后为崇圣殿,旧称启圣祠,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称今名,内崇祀孔子之父母,殿宇构筑为歇山屋顶,建筑面积226平方米,典雅而庄严,前有拜庭,东西有对称排列的两庑。再后为教谕廨,1994年重建。大成殿的东侧20米处有明伦堂,悬山屋顶,四合院式,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建筑面积609平方米。此外,历史上文庙还有忠义祠、名宦祠、乡贤祠等建筑,均已圮无存。

安溪文庙的整座庙宇装饰题材以龙凤为主体,衬以人物、鸟兽、花卉,飞金走彩,荟萃木、石、砖雕刻及剪瓷、堆贴之大成,工艺极其精湛,尤以戟门内外、大成殿前的四对石龙柱及月坛正中陛石的云龙戏珠石雕最负盛名。

戟门外和大成殿前的中对辉绿岩龙柱,外盘翔龙,龙的造型灵活生动,似腾欲飞,栩栩如生,线条古朴流畅;戟门内及大成殿前外对白色花岗岩龙柱,雕工粗犷,龙的造型笨拙而不失风度,张牙舞爪,形神兼备。陛石的辉绿岩云龙戏珠石雕,龙首在上,龙边伴有浮云,下有海水波涛,姿态生动,构图得体。

月坛三面基石上的双狮抛珠、鲤鱼戏珠、八骏马、云龙吐雾、麒麟、仙鹤、翠竹、莲花、牡丹等18幅浮雕,精缕细琢,情态优美,充满生机。文庙殿堂的木雕艺术同样令人赞不绝口,无论是棂星门、戟门内外或大成殿的荷花、花篮、吊筒,还是梁柱交接处的雀替,皆雕工精细、比例得体。尤其是大成殿内金柱内与挑尖梁交接处的镂空木雕,云龙神态生动,狮子、麒麟长有薄翼,颇具神话色彩,更是国内建筑中所罕见。

安溪文庙是我国现存比较完整的文庙,为江南现存建筑物中最完整的古建筑艺术群,它对研究孔子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都是难得的实物资料。其建筑法式,曾经传播日本,是大和民族吸收中华文化的重要例证。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以线上 线下模式,建筑 互联网 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古建、建筑行业相关原创内容,欢迎大家踊跃投稿(私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