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传一代诗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动荡坎坷的一生)

大家都看过《妖猫传》么?“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整部电影中,唯独对李白这首清平调,印象深刻。学道和从政,是贯穿李白一生的两种追求,而正是这两种看似矛盾的人生追求,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诗词创作。

《李白传》是我最近读的一本书,本书作者李长之是我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和翻译家。他于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曾师从著名的哲学家张东荪、金岳霖和冯友兰,与吴组缃、林庚和季羡林并称为清华四剑客。代表作除本书外,还有《鲁迅批判》、《孔子的故事》等。这本书是作者在不同时段所写的两部作品的合集。

李白传一代诗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动荡坎坷的一生)(1)

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他的诗词就是他人生经历的写照。我分三个阶段为你介绍李白的一生。

第一个阶段是从李白出生到41岁。

李白在这个阶段确立了他的两大人生理想,从政和学道,同时也打下了他诗歌创作的基础。

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他人生中的大半时光是在唐明皇的统治下度过的。关于李白的籍贯,一直没有定论,唯一能确定的是,李白的童年时期是在今四川绵阳市往北的漫波渡度过的。

李白很早就开始读书写作了,在古代,用功读书是能够出仕做官的必要条件。李白最早接触的书,可能有不少道教的书。大概在二十岁左右,李白曾和一个叫做东严子的隐士,在岷山隐居了好几年。李白想要归隐学道的人生理想大概也是在这时萌发的。

李白24岁时离开四川,之后就再也没回去过。所以,凡是他写川中景物的诗,大都是他少年时期的作品。四川给他的印象是一种奇险壮美的感觉,这使他的诗罩上了一层空无依傍、无所顾忌的气魄。

李白传一代诗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动荡坎坷的一生)(2)

李白是抱了很大的人生抱负才离开家的,一上来就要像管仲晏殊那样做宰相做大官,好治国平天下。所以,他开始积极地开展一些政治活动,希望有人引荐他。可是却频频因为一些行为和言语狂妄失当得罪人,所以他做官的路不是很畅通。

于是李白就想去学道。他三十几岁时结识了几名当时有名的道教人物。不过,李白虽然和他们结伴修道,仍难掩仕途不顺的失落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此时的李白从政的愿望大过学道。从政和学道在李白看来,是可以兼得的。从政以来就一鸣惊人,施展治国抱负;然后再功成身退,成为神仙一般的人物。他最佩服战国时期的鲁仲连就是这样的人物。

李白传一代诗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动荡坎坷的一生)(3)

​很快,李白的机会来了。他受到一位道教徒朋友的推荐,接到了唐明皇的诏书邀他入京。那一年是公元742年,李白四十二岁了。

第二阶段是从李白43岁到54岁。

这个阶段李白看似已实现了他的人生理想,但他自己又放弃了。

李白到达长安之后皇帝表面上似乎很看重李白,但实际上,不过拿他当做个附庸风雅的玩物而已。

李白传一代诗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动荡坎坷的一生)(4)

开始,他在得意之中也做了不少风格绮丽的休闲文字。不过,这样的生活终究不是李白真正的追求。加上官场的各种规矩约束,又受人排挤,他就又开始羡慕起那些优哉游哉的隐士来。

同时李白也清醒地意识到,当时的朝廷已经日趋腐败,权臣当道。空有一腔抱负的李白空有报国热诚,却没有施展的机会、于是在来到长安的第三年,李白坚决要求辞官出走。

离开长安的李白又开始漫游了。漫游初期,他把从政失败的愤懑化作诗中的万丈豪情,并因此否定一切,宁愿借酒浇愁。但是他仍然对政治怀抱希望,只是没有办法。

于是李白开始把无处排遣的热情寄托到学道上,还还受了一次真托。而李白这时候的诗词中,也开始多了道学和神话的元素。

除了学道,李白在这一时期遇到了杜甫。两颗文坛巨星的会晤是中国文学史上永不磨灭的佳话。跟杜甫分别后,李白继续漂流,期间经历了穷困潦倒和人情冷暖。

李白传一代诗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动荡坎坷的一生)(5)

多年的漫游经历也让李白对统治集团的罪恶和凶残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首先是穷兵黩武的侵略战争,李白非常反对。这一方面的作品非常多,他惯用的一种形式是用妇女的口吻反对丈夫出征。有时他也直接写战争的残酷,反对无意义的战争。

政治如此不堪,那还要留恋它做什么?于是李白从政和学道的矛盾就自然地解决了,还是宁过漫游流浪的日子吧。

第三阶段从李白55岁到去世。

在即将到来的垂暮之年,李白再一次被卷入政治旋涡,直至去世。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了。唐明皇逃到四川,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退到宁夏。

这时李白的爱国热情被激发,他热切地想收复中原,发誓要拔剑斩了胡虏,匡复朝廷。在激烈的爱国情感的支配下,李白参加了当时的永王李璘事件,再一次卷入了政治旋涡。

李白传一代诗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动荡坎坷的一生)(6)

但没到两个月,永王李璘就兵败被杀。作为幕僚的李白被下了监狱。后李白先被释放,长安收复后又被再次流放,再被赦免,一连串的人生波折之后,李白已经59岁了,距离他去世只有三年。

他又开始最后的漫游。这时他已经看透了一切,却也憎恨一切。所以,李白这时候的诗词中也满是灰心丧气的情绪。学道和从政,他的两大人生理想,最终都归于失败。他晚年的心情痛苦到了极点。于是一切人命。

但他对于国家却还是关怀的,在他流放被赦免之后,还是常常忧心国事。在逝世的前一年,他还想请缨决战贼首,因为生病才半道折返。

一年以后,李白在安徽南部的当涂病逝。临终之前,他仍以大鹏自比,写下临终歌,一生最后的作品饱含了壮志未酬的无限遗憾和感伤。

每天分享一本书,我是吐槽老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