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小曲大全(甘肃省天水市的传统曲艺)

秦州小曲是 甘肃省天水市的传统曲艺,属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于甘肃省天水市 秦州区 秦州小曲以演唱具有人文情节的剧目(折子或段子)为主,配以文、武、器乐组合而成的完整的传统曲艺表演形式,以历史故事、忠孝节义、婚姻爱情、尊老爱幼等为情节,以民俗实物做道具,地方方言道白,朴实无华,乡土气息浓厚,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甘肃天水小曲大全?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甘肃天水小曲大全(甘肃省天水市的传统曲艺)

甘肃天水小曲大全

秦州小曲是 甘肃省天水市的传统曲艺,属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于甘肃省天水市 秦州区 。秦州小曲以演唱具有人文情节的剧目(折子或段子)为主,配以文、武、器乐组合而成的完整的传统曲艺表演形式,以历史故事、忠孝节义、婚姻爱情、尊老爱幼等为情节,以民俗实物做道具,地方方言道白,朴实无华,乡土气息浓厚。

历史渊源

秦州小曲是甘肃省天水市的传统民间文艺的一个品种,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以南的娘娘坝李子园、平南、天水和汪川镇,尤以娘娘坝李子园的小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传唱范围最为广泛。据《天水戏曲志》记载,秦州小曲创建时间为1851-1861(清朝咸丰年间),以陈旺所建的魁盛班演秦州小曲为主,后来发展为秦腔,扩充到城区、郊区及农村。小曲演唱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清代早期,有200多年的历史。它传承一段历史文化和文物故事,特别是继承了地方方言在演唱中的文化脉络,有历史价值,又有曲艺文化研究考古价值,被称为是中国秦腔、眉户戏发展史的重要参照,是西部戏曲史上的一枚“活化石”。

代表曲目

秦州小曲的演唱曲目包含部分民歌,如《洋彦麦》等,也保留了一些社火曲儿,但主要演唱的是小曲演唱曲目、历史故事和忠孝节义、婚姻爱情以及尊老爱幼情节,如《花亭相会》、《张连卖布》、《秋莲捡柴》、《三娘教子》、《李彦贵卖水》、《匡胤宋妹》、《小放羊》、《梅降雪》、《小姑贤》、《大保媒》、《截桥》等数十个有积极教育意义的节目。秦州小曲主要以地方方言道白,以民间民俗实物做道具,朴实无华,不甚雕琢,乡土气息十分浓厚。

保护措施

为了使秦州小曲得以传承发展,2005年,秦州区贾家寺村经报请天水市民政局同意,成立了天水市秦州小曲原生态传承保护协会,把小曲传承与发展作为长远目标,传承的主要范围放在农村,传承对象针对农民。到2011年已有会员40多名,均来自该村及邻村,平均年龄35岁。协会还有专门的活动场地,活动经费由村委会提供,定期开展活动,平均年演出20场。观众累计达10多万人次,其表演曾被香港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陕西卫视、甘肃卫视作过专题报道。

协会在进行表演的同时,还非常重视小曲的传承与发展,他们不但给小曲爱好者传唱,而且给邻村甚至更远乡镇的小曲爱好者免费传唱,到2011年已传授100多人,壮大了小曲队伍。传承人李亮亮还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给村内的娃娃们传授小曲演唱艺术,到2011年已经有20多人参加,年龄最大的15岁,最小的5岁,有些已经能和大人一起登台演出。

2012年,秦州区依托区文化馆成立了小曲艺术团,该团分别在玉泉镇、皂郊镇、石马坪街道、天水郡街道设立了四个民间小曲分团。 2012年,秦州区编辑整理拍摄了以原生态秦州民间小曲艺术为题材的电影音乐剧《秦州小曲》,是中国国内首部反映天水非物质民俗文化遗产的电影版音乐剧。《秦州小曲》共由《酸拌汤》、《戏秋千》、《大十盏》等16个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故事串联而成。数百名演职人员全部选用秦州区娘娘坝镇李子园柳林村的青年男女来饰演,拍摄地点也选在风景如画的小陇山李子园、庙川林区一带。一山一水皆入景,一曲一舞尤生情。《秦州小曲》分上下集,片长3小时17分,中英文幕。由赵安生担任总导演,陈贵林担任艺术指导、能昌海、汪月敏、任永孝联合执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