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盲犬为什么不能进入公共场所(导盲犬宝宝或无家可归)

文/羊城派记者 宋昀潇 实习生 钟霈琳

图/羊城派记者 邓勃 宋昀潇

海珠区丫髻沙岛,景色宜人,环境静谧。可6月11日,丫髻沙岛却响起推土机作业声音,“轰隆隆”之后,一整排的木屋倒在了推土机的铲刀之下。

这仅仅是个开始,由于合约到期,华南地区唯一的导盲犬基地将面临旧家被拆、新家难觅的窘境。

导盲犬为什么不能进入公共场所(导盲犬宝宝或无家可归)(1)

导盲犬为什么不能进入公共场所(导盲犬宝宝或无家可归)(2)

图/羊城派记者 邓勃

合约到期,华南唯一导盲犬基地被拆

基地的全称为中国导盲犬南方示范基地(以下简称为“基地”),是华南地区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导盲犬训练的非营利性社会机构。

羊城派曾持续报道过的广州首只本土训练导盲犬“多啦”便是在此训练,最后与广州视障市民钱小红成功配对。

导盲犬为什么不能进入公共场所(导盲犬宝宝或无家可归)(3)

导盲犬为什么不能进入公共场所(导盲犬宝宝或无家可归)(4)

中国导盲犬南方示范基地资料图 图/羊城派记者 邓勃

2015年10月基地落户丫髻沙岛,占地面积87000平方米,由广州市丰豪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注资成立。

现有的丫髻沙岛场地租赁合同,由广州市坚材高速公路材料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上级主管单位为广州市交投实业有限公司)与基地法人广州市丰豪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豪公司”)签订,租借时间从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

由于丫髻沙岛被列为基本农田保护用地,因此租约无法续签。

今年的6月6日,交投公司在基地门口贴了一张律师通告“贵司(丰豪公司)应于2019年6月30日前清退场地,并自行处置场地内资产,若未能按时清退的,实业公司有权处置场内资产且不予赔偿”。

不仅如此,基地还被通知,广州市海珠区河涌管理所将对丫髻沙岛进行防堤建设,堤防10米范围的场地为建设施工用地,原先的建筑设施将全被清拆,而基地的电房恰巧便在10米范围内。

6月11日,最靠近河堤的木屋被清拆。6月12日,清拆继续,其中便有放置基地供电设备的木屋,若被清拆整个基地都将无电可用。

记者尝试联系广州市交投实业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交投公司系接到市政府文件要求权属单位配合堤防加固工作,文件要求是在汛期7月份之前全部完工,面对基地窘况,交投也无能为力。

何去何从?人和狗都很茫然

推土机持续推进,基地工作人员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导盲犬训练营李苑甄万分无奈:“那些木屋里是我们的电房和主机,如果拆了我们根本就处于断电的状态。在这么热的季节里,导盲犬和正在学习的学员将无法正常生活……”

6月12日,羊城派记者来到基地,只见曾经的连排木屋已全不见踪影,只剩杂物与电器随意堆放在露天草地。

导盲犬为什么不能进入公共场所(导盲犬宝宝或无家可归)(5)

导盲犬为什么不能进入公共场所(导盲犬宝宝或无家可归)(6)

基地现状 图/羊城派记者 宋昀潇

紧挨在旁的犬舍内,仍有20只导盲犬,它们丝毫不知犬舍外面发生何事,各个乖巧安静地趴在地上。

与此相反,室外是轰鸣吵杂的机器声以及木屋倒下扬起的浓烟滚滚。

在基地的10间犬舍中,每间犬舍均配有一部空调,以保证导盲犬生活环境。李苑甄告诉记者,以拉布拉多为例,18-23摄氏度是最适宜犬只生活的温度,要是遇到炎热天气,犬只和人一样,会中暑脱水,严重时甚至死亡。

“要培育一条导盲犬,从它出生到成功配对需要20多万,且不是每条经训练的导盲犬都能够成功配对盲人,基地第一批培育15条导盲犬最后成功配对4条,第二批20条到现在正是处于关键配对阶段,乐观估计能有5条成功配对。”基地创始人何利标告诉记者。

导盲犬为什么不能进入公共场所(导盲犬宝宝或无家可归)(7)

导盲犬为什么不能进入公共场所(导盲犬宝宝或无家可归)(8)

新家难觅,多是卡在中间环节

记者到访时,基地正进行每日的配对训练,视障人士与导盲犬一道训练默契共同前行。

据统计,广东省约有75万视障人士,广州市则近6万。若按照国际1%的导盲犬标准为盲人配备,则需要17万只的导盲犬,可现实是整个广东省正式服役的导盲犬仅有7只,其中广州4只,深圳3只。

其中4只导盲犬,由基地用整整四年的时间训练摸索而来。目前全国上岗导盲犬仍不足200只。

导盲犬为什么不能进入公共场所(导盲犬宝宝或无家可归)(9)

导盲犬为什么不能进入公共场所(导盲犬宝宝或无家可归)(10)

全国上岗导盲犬仍不足200只 图/羊城派记者 邓勃

“我们不是不想找地,而是找不到地!”接受记者采访时,何利标十分激动,“要怪就怪我想要做慈善,并且就做导盲犬!”

原来早在场地租赁合约到期时,基地工作人员便积极在广州市各处为导盲犬寻觅新家。

白云、番禺、增城……四处都有他们的身影,然而基地对场地的眼球严格,需有:300平方米面积的两层两栋建筑分别作为犬舍及办公楼,另外需要500平方米的无障碍物空间作为训练场地。

有些场地过于嘈杂,抑或硬件不达标致使寻找新家的计划搁浅,但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社会大众对导盲犬的偏见与不理解。

“有人认为我们就是在建狗场,害怕卫生安全风险,但事实上导盲犬不是肉狗,导盲犬是工作犬,有严格的饲养和环境要求,更对它们的身体健康要求极高。每条导盲犬都有相关检疫证,不具备健康的体魄不可能成为得了导盲犬。”

基地主管张妙钿告诉记者,在卫生方面,导盲犬在户外场地进行训练时,犬只粪便全都被训练师装入可降解环保袋中,再集中填埋。

新家的申请,流程繁杂。据何利标介绍,基地在和租赁场地业主协商后,将详细地址等相关材料向广州市发改委申请立项,再由区政府联席会一致同意此项目在属地范围内发展,项目方能按照流程办理报批手续。

目前基地新家难觅,多是卡在了中间环节,土地业主说好好好,每年租金也已准备到位,可审批迟迟未下。

面对基地被拆,正在和基地导盲犬配对训练的视障人士小林表达了深深担忧,“我已在基地住了10天,每天几乎所有时间都是和导盲犬一起训练、配合、出行,真希望社会大众能够接纳导盲犬,其实他们很乖的。”(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崔文灿 实习生 | 周子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