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每日必练50个直板基本功(曾多辉煌今多凋零)

从基本的握拍来区分的话,乒乓球运动大致可以分为直板和横板打法。但是,几代人铸就的直板辉煌,如今却步履维艰,直板技术的出路在哪里?本文【乒谈】就来带大家了解下直板的种种。


乒乓球每日必练50个直板基本功(曾多辉煌今多凋零)(1)

一、简述直板1.中直日直

中直我们非常熟悉了,是圆形拍,底板一般是5层或者7层。日直是方形球板,底板是单桧,桧木中以日本桧最为贵重,然后是台湾桧,美国桧相对较差。

我们知道,早期的球拍应该是没有海绵胶皮,随着弧圈球的逐渐普及,直板前辈们先是在单面加装了海绵胶皮(单面),后来直板反手技术得以开发,两面都贴上了海绵胶皮。

说回中直日直。中直我们太熟了,相对日直,它的优点在于薄而轻便,便于台内球的发挥,反手位技术也是更好,但是如果退到中远台,拉开之后进攻,恐怕日直的威力就展现出来了。像我们熟悉的金泽洙、柳承敏和蒋澎龙,就是日直代表。桧木容易吃球,并且弹性非常好,造价不便宜。一般桧木底板在10㎜左右,劣势在于近台的不灵活,反手不太顺畅,但是中远台的对攻是绝对优势。


乒乓球每日必练50个直板基本功(曾多辉煌今多凋零)(2)

2.打法

说起直板的打法,最经典的莫过于近台快攻和横打创新。

由于握拍的生理结构,退到中远台相持,横板两面攻的威力相对更大,发力更充分,而直板的优势在于变化。直板前辈们提出并发展了前三板理论,至今非常受用。

前三板,如果你是发球方,你怎么发球,发什么旋转,强度如何,落点在哪,用什么假动作,力度如何,对方接过来之后你怎么接?如果你是接发球方,你就需要猜对方的发球了,然后精准判断,你怎么接,落点在哪,下一板怎么接?这中间的变化就是乒乓球的精髓之一。如今虽然直板被各种限制,但是在业余球友中,仍然大部分是前三板的对抗,前三板基本就结束了。如果遇到高手,说不定两板都过不了。所以说,【乒谈】认为,前三板技术永不过时,它仍然是乒乓球运动的精髓所在,有了这些技术,我们更痴迷这项运动。


乒乓球每日必练50个直板基本功(曾多辉煌今多凋零)(3)

从创新的层面来说,恐怕直板横打技术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大的创新了,它从根本上解决了直板的攻防问题,极大丰富了直板技术种类。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做好正手、老反手和横打的结合,在处理反手位来球的时候,什么时候用横打好一些,什么时候用传统反手好一些。这个问题也是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我想答案应该在每个人的实践中吧。


乒乓球每日必练50个直板基本功(曾多辉煌今多凋零)(4)

人生能有几回搏?

二、直板名将(部分)1.容国团

经典贡献:1959年世锦赛单打冠军。这次夺冠的意义重大,新中国第一次在国际大赛上突破。

2.庄则栋

经典贡献:教父一样的人物,1961-1965世锦赛三连冠。


乒乓球每日必练50个直板基本功(曾多辉煌今多凋零)(5)

庄老

3.江嘉良

经典贡献:38-39届世锦赛单打冠军。

4.郭跃华

经典贡献:36-37届世锦赛单打冠军。

5.郗恩庭、许绍发6.刘国梁

经典贡献:大家都熟悉


乒乓球每日必练50个直板基本功(曾多辉煌今多凋零)(6)

7.马王师兄弟和许昕

经典贡献:个人看过将传统直板和创新技术结合的最好的应该是马琳,技战术集大成者,终于08年在家门口达到巅峰。王皓的最大贡献在于让横打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并且证明了该技术在比赛中应用的可行性,要知道他之前没人这么彻底,重大比赛中全横打,这让人们看见了直板发展的火花。许昕算大器晚成吧,未来最理想的直板应该是王皓的反手和相持,马琳老刘的智谋,许昕的正手,庄老的乒乓哲学造诣。


乒乓球每日必练50个直板基本功(曾多辉煌今多凋零)(7)

三、面对困局,直板的未来在哪里?

近年来直板的凋零,一方面是因为横板发展真的越来越好,不只有直板横打,老瓦为代表的横板人也摸索出了横板直握,前三板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另一个原因是器材改革,包括有机改无机,球体增大,球的材质改变,旋转下降,一步步蚕食了直板的优势。

【乒谈】认为,不管直板还是横板,都是在乒乓球这个系统中的,不应该厚此薄彼,直板横板的竞争可以成为推广乒乓运动的一个方面。因此,急需要丰富打法,通过调节让直板横板在相对公平的起点上。另外,削球打法、颗粒打法都是乒乓球运动系统中的瑰宝,都应该推广应用下去。


乒乓球每日必练50个直板基本功(曾多辉煌今多凋零)(8)

我是【乒谈】,12年乒乓经验。普及乒乓技术、解读乒乓人物、带来乒乓资讯、推荐乒乓器材,只想为您展示有意思的乒乓。如果您觉得我的文章有意思,欢迎您关注我,也可以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我的文章,我们一起探讨乒乓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