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生活时代的限制)

人性是个很复杂的命题,关乎人的一生,无论积极还是逃避,无论带有何种心理的抉择,都逃不开世事的纷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人类文明在摸索中前进的时候,不得已会发生很多令人震惊、惋惜、痛恨和无奈的事件,成为人们记忆中抹不去的黑暗印迹。同时,这些事件又无法置之不理,虽然记录这些事件的档案都落满灰尘,但当年给世人带来的惊悚和恐惧依然绕在人们的心间。

由日本当代社会派推理作家盐田武士根据小时候经历的“格力高・森永投毒案”(书中称“银万事件”)改编的推理小说《罪之声》就是一部探讨社会、生存、欲望以及批判的作品。虽然,案件的原型背景正好处在社会动荡的变革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规则并不完善,统治阶层和底层人民的矛盾尖锐,以至于发生了一些匪夷所思、完全没有必要的悲惨事件,从而导致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而这,正是这本书的成书背景。

一个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生活时代的限制)(1)

《罪之声》采用双线并进的叙事结构。一方面,继承了裁缝店的曾根俊也无意中翻出了三十年前的笔记本和录音磁带,磁带中断断续续播放出了儿时的自己的一些莫名其妙的声音,他忽然意识到这是当年“银万事件”中绑匪发出勒索指令的声音…另一方面,《大日新闻》文化部的记者阿久津英士因为年终策划的需要而进行的主动探索,三十年来悬而未决的案件,一定能够成为独家新闻。由此,一个被动,一个主动,两条故事线逐步展开,直到在某个阶段,突然产生了交集,继而还原了整个案件,给出了一个算是圆满的交代。

1984年,日本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绑架、投毒、勒索案件,绑匪号称在涉及企业的食品产品中混入了有毒物质,导致企业股票暴跌,停产,商品下架,工人下岗。犯罪分子索要巨额赎金,但却从未真正拿到过,殊不知,对方的真正目的并不在此,事件的背后显然另有乾坤。一时间人心惶惶,整个社会为之震动……

历史社会的遗留问题,时代的限制,社会形态的特殊性,可能会改变很多人的生活。那些受到巨大影响的人,心态失衡的他们必然会铤而走险,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令他们无法仔细思考,悸动和荒唐的心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这一切,同时也成为这个时代最为醒目的注脚。

《罪之声》节奏紧凑,悬疑氛围设置的很好,通过信息线索推理案情,逐步揭开真相,一切都来之不易。

阿久津英士和曾根俊也最终来到了事件的真相面前。有一些释怀,但也有一些痛楚,无以言表。因为这一事件,有人背井离乡,有人家破人亡,那些逝去的永远无法挽回了,终身充斥在悲痛的回忆当中。三十年夺去了,案件已然失去了追诉期,甚至于挖掘出来的绑匪真凶也大都已经死去,但那给世人和整个社会带来的震撼依然强烈的弥漫在人们周围,尤其是那些在案件中受到牵连甚至是被利用的人,他们需要极大的勇气来接受这一切,以及努力、坚强的生活下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