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话的称呼(甚是山西话)

在山西工作生活了近20年,山西就是我的第二个故乡,今天说说我对山西话的感受和认识。

“甚”是个疑问字,也是山西话里最常用的疑问词,如“歪甚”的意思是“那是什么”,“你说甚来”的意思是“你在说什么”。在山西,十里不同音,八里不同俗,从晋南到雁北,音调大不相同,而且还跌宕起伏、婉转拖曳,县与县、乡与乡,甚至村与村之间,语言都是不相通的。即使你在这个村子里学了一句当地话,到了邻村就派不上用场了。人只有亲自来山西,才会领略到什么叫“有嘴没用处”,什么叫“会说话也说不清”。

山西话有两个最大特点,一个是音调和音律起伏大,一个是古汉语词汇特别多,这也是山西人学习古汉语比其他地区学得快、学得好的主要原因。因为在他们的语言里,至今还使用着很多古汉语,且依然保留着原来的意思。两个人走在大街上,前面的人催促后面的人“厮跟上”;两个朋友相互介绍,不说自己的家里很贫穷,而是告诉对方“家寒”。这些简洁的古汉语一旦打出字来,或许大家还能揣摩出它的意思,可假若用山西话说出来,再配上古汉语的声调和读音,外地人很难能听出其真正的含义,即使是那些专门研究古汉语的专家,光听着也都像听天书一样。

山西话里用得最多的是古汉语里的疑问词——“甚”。“甚”这个山西人最常用的字,在山西话里起的作用相当大,它几乎完全延续了古汉语里的语义,大多数时候充当一个疑问代词。山西话里没有“什么”之类的词,基本都用“甚”来替代。外地朋友比较容易听懂的山西普通话是“你做甚咧”,意为“你在做什么”。山西话里的疑问词“甚”算是最好理解的词汇,同样简单的还有用来表示背东西或者扛东西的“荷”字,山西话里的“荷”也是沿用了它的古汉语意思,用来指所有形式的背、扛、抱、抬。

山西话的读音非常有趣,如果用普通话的语义来理解,很容易导致误会,甚至闹出笑话来。长治有一对父子,夏天天气炎热,二人刚吃完面条便大汗淋漓,父亲跟儿子说“你先‘死’吧”,儿子则对父亲说“还是你先去‘死’吧”。对话里说到的“死”其实是“洗”的意思,原来父子俩是在谈论谁先去洗澡的问题呢。

山西人在外地,有时也会因为读音和声调弄出哭笑不得的事情。一个山西小青年去北京某饭店用餐,他用山西普通话音跟服务员说:“给我六十(馏上)一笼包子,七十(沏上)壶茶,八十(剥上)瓣蒜。”服务员还以为来了一位大客户,高兴地准备了六十一笼包子、七十壶茶、八十瓣大蒜。

最能考验外地人的是山西人口中的“水”字,有的地方读作“匪”,有的地方读作“福”,有的地方干脆读成了斧头的“斧”,山西人还因此编了一段顺口溜:“端航一杯斧,哈航一本夫,坐在斧底哈,哈斧又看夫。”有前面的解释铺垫,相信大家都能读懂这几句话的意思了。

在我看来,山西话就像山西遍地飘香的老陈醋,人们要想真实地感受、体会,就得亲自顺着那醋香走进山西的大街小巷,如此便可慢慢明白山西话到底是个“甚”。

来源:文化旅游周刊

山西话的称呼(甚是山西话)(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