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皮肤瘙痒才是糖尿病(易被忽视的吹哨人)

什么样的皮肤瘙痒才是糖尿病(易被忽视的吹哨人)(1)

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糖尿病为代谢异常性疾病,除了糖代谢异常外,还可伴有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所以,对各器官及组织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皮肤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也会出现不同的病理生理反应,甚至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以皮肤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初发糖尿病漏诊率较高,有必要对糖尿病患者的皮肤表现特别关注。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表现较常见,并以多种形式出现。皮肤病变的发现可能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如黑棘皮病)或反应糖尿病的长期并发症。皮肤病变可能与糖基化终产物的沉积、感染性病因、自身免疫性因素或糖尿病治疗药物(如胰岛素)相关。

糖尿病并发皮肤感染

这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皮肤表现,包括由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其发病率较正常人显著增高。

1.真菌感染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水平升高,出现念珠菌感染频发,主要致病菌为白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可表现为口角炎、甲沟炎和间擦疹等,女性常见外阴及乳房下念珠菌感染,男性常见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

处理:治疗首先控制血糖水平,外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及咪唑类药物,难治性患者可选择口服真菌药物如氟康唑。

2.化脓性感染

糖尿病并发皮肤化脓性感染约为20%,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感染,临床上表现为疖、痈、毛囊炎、汗腺炎症等。严重感染可使糖尿病病情加重,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

处理:可选用口服或外用抗生素,严重感染者需接受外科清创处理。

胫前色素斑

可见于40%的糖尿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胫骨前方,也可见于前臂、股下部前方、脚部。早期的皮损是小的、平顶的、暗红色的无痛性丘疹,数周以后,皮损发展为不规则的萎缩性色素沉着斑,散在或集群分布,数目不等。该病加重的方式可为斑点数量的增加,斑点面积的增大,色素沉着加深和/或变晦暗。

处理:病变经1~2年往往可自愈,愈后表皮萎缩,遗留色素沉着。主要是控制血糖,进行一般治疗。

皮肤瘙痒症

分为全身性瘙痒及局限性瘙痒,前者的发生率是2.7%,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减弱伴随出汗减少而使皮肤干燥发痒,或由于感觉神经反应性改变引起皮肤瘙痒。局限性皮肤瘙痒多见于病情未控制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常发生于外阴及肛周部位,可能由于糖尿病局部刺激或并发真菌感染所致。

处理:避免用手搔抓、摩擦及用刺激性药品止痒;内服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扑尔敏及维生素等改善症状;可局部用止痒剂如炉甘石洗剂或含止痒剂的霜剂进行治疗;对老年女性,必要时可予以性激素替代治疗。

糖尿病性水疱

糖尿病性大疱发病率较低,约为0.5%,为自发、复发和非炎症性大疱,皮疹好发于四肢末端,足及趾多见。该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与糖尿病神经病变有相关性,其他如糖尿病末梢血管病变、外伤、免疫因素、钙镁或糖代谢紊乱、紫外线照射和肾脏病等也可引发该病。常见自发性非瘢痕性水疱包括突发性、紧张性和似浆液性大疱,周围无炎症反应,无自觉症状,如未出现感染,2~6周可自愈。

处理:加强局部处理,保持局部不发生感染。较小的水疱局部可涂龙胆紫,不必弄破。较大的水疱,尤其张力较高者,可在消毒后用消毒过的注射器抽去液体或用细手术缝针线贯穿其中引出其浆液,再进行局部包扎,定期更换敷料。

黑棘皮病

在皮肤皱褶处出现天鹅绒般的色素沉着,最常见部位是腋下后颈部,是胰岛素抵抗的一个表现,通常在2型糖尿病和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出现,无伴随症状。鉴别诊断包含伴癌综合征,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标志或药物反应。

处理:应用胰岛素增敏剂或减少胰岛素用量而减轻胰岛素抵抗可以帮助缓解症状。

糖尿病脂质渐进性坏死

好发于20~50 岁的女性患者,糖尿病人群本病症的发病率约为0.3%,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引起的血管闭塞、组织坏死或结缔组织变性导致的肉芽肿形成有关,与血糖过高或控制不佳并无直接关联。皮损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卵圆形淡黄色斑块,斑块中央萎缩。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出现溃疡则伴有疼痛,部分患者皮损处感觉完全缺失或部分缺失,提示局部存在神经功能障碍和微血管病变。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真皮深层可见栅栏状肉芽肿性改变和组织坏死。

处理:其治疗主要控制糖尿病、低脂饮食,维生素E 250mg/d口服,局部可予类固醇激素类药膏涂试或皮损内注射糖皮质类固醇激素。顽固复发溃疡患者可以手术切除坏死组织或植皮。

糖尿病性硬化症

约5%的糖尿病患者发生本病,多见于中年以上肥胖者,特征性表现为皮肤弥漫性非凹陷性肿胀发硬,常见于上背部、颈部、肩部,偶见于胸部,皮肤呈淡红或苍白,表面有光泽、实质性的非凹陷性水肿,并呈橘皮状外观,皮肤明显增厚,本病病程较长,可持续数年到数十年,罕见自发消退。

处理: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试用补骨脂素光化学疗法和放疗。一般治疗不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而且需要应用改善循环的药物。

降糖药物相关不良皮肤反应

糖尿病患者接受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药物过敏会引起皮肤病变,如皮肤瘙痒等。此时应了解患者的用药史,逐一排查,及时找出致敏药物,并及时停药或脱敏治疗。注射胰岛素可引发皮下脂肪萎缩,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脂肪萎缩,少数患者也可见脂肪增生。对于胰岛素过敏患者,过敏反应多为迟发型,常见为急性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等。治疗方案包括口服抗组胺药、脱敏疗法、变换注射部位或停药。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可有其他皮肤病变,如胡萝卜素血症、紫癜、湿疹、糖尿病无汗症和发汗异常等。对于此类反应主要是对症治疗,尽量减轻副反应的损害。

参考文献:

[1]刘开渊,黄昭穗,陈卫.糖尿病皮肤病变研究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0(05)

[2]李柏英,仲照辉,谢忠艳,薛凡. 糖尿病皮肤病变的表现特点[J].黑龙江医学. 2011(07).

[3]郭晓蕙.糖尿病相关皮肤病变[J].药品评价.2008(12).

[4]田康爱,梁玉.糖尿病皮肤病变研究进展[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03).

什么样的皮肤瘙痒才是糖尿病(易被忽视的吹哨人)(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