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模式讲解 布点法聊大脑的语言与思维的发展

脑科学研究认为,虽然思想是基于神经元产生的,但它也有自己的动力学。可以通过语言学习来一窥究竟。

思维模式讲解 布点法聊大脑的语言与思维的发展(1)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思维,掌握语言,就是发展思维。人类创造了语言,发展了思维,这样,人生活于一个自己创造的,并给予它各种意义的语言符号世界之中。语言符号是人类进行思维、学习、创造、交往的工具,这一工具又在人类种族的延续中得到丰富和发展。成人在与婴幼儿的交往中,从一开始就向婴幼儿传递这一工具,这是人类教育的特点,作为人类个体的婴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则成为向成人学习语言符号的学习主体。

婴幼儿向成人学习语言是从无意识学习到有意识学习的。成人在与婴儿的情感、动作的交往中渗透人所特有的语言交往,在交往过程中成人使用词语,反复地将语词与其所指的对象结合在一起,婴幼儿在成人无数次重复中,不自觉中习得词语,习得语词,是为了在交往中使用语词此,为了交往的需要,又需要学习更多的语词,这样婴幼儿就从对语词的不自觉的学习,进展为自觉地学习语言,语言成为婴幼儿的学习客体,婴幼儿则成为学习语言的学习主体。

思维模式讲解 布点法聊大脑的语言与思维的发展(2)

婴幼儿习得语词的过程,开始必须与动作表征、肖像的表征结合在一起的。如婴儿在“爬”时,成人用的语音“爬”来表征“爬”的动作,学习“爬”的词语是离不开“爬”的动作表征与肖像表征的;久而久之,“爬”的动作表征与肖像表征就离不开语言“爬”。“爬”的语音对婴幼儿来说,既是语言表征,又是动作表征与肖像表征。随后词语“爬”作为一个符号可以脱离具体的动作表征与肖像表征,单独使用“爬”的词语与他人交往。布鲁纳的个体认知发展的3阶段动作表征、肖像表征、符号表征,作为心理遗传机制的3个阶段,都离不开作为社会遗传机制的对语言的掌握,在动作表征、肖像表征阶段必须有语言负号介入,没有语言的介入,动作表征、肖像表征就不能进入符号表征。

语词作为客体的符号,如球,灯,作为某种情景的符号,如上例的“爬”,婴幼儿在学习这些符号时,起初不能脱离具体的形象与情景,只有当能脱离具体的形象与情景而能在与成人交往中使用这一词语时,才算是习得了这一词语。习得词语,词语就成为思维、学习、交往的工具。

思维模式讲解 布点法聊大脑的语言与思维的发展(3)

成人在与婴幼儿的语言交往中使用的语词是成人对周围世界的命名与归类,婴幼儿学习语词的过程就是学习对周围世界进行命名、分类的过程。归类是一种概括,因而成人与婴幼儿交往中的语音,不仅表示某一语词,而且包括概括归类。婴幼儿在学习语词过程中,不但学到了语词,而且学到了语言交往中渗透的分类概括能力。婴幼儿学到的语词与分类概括能力,不是自发产生的,不是先验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

通常认为新概念的获得,是从感性的、具体的、个别的向思维的、抽象的、一般的转化即每一个新概念是依次通过“感知—表象—概念”途径产生的。 先学会背1、2、3、4、5、然后再学习它的数学意义。

思维模式讲解 布点法聊大脑的语言与思维的发展(4)

没有语言,我们的思维就不能离开现实。有了语言,我们不但可以对客观事实作出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认识。我们对客观事实用词语作出的名称、空间位置(地点、上下、左右、前后)、时间、状态、质地、大小、轻重、色彩等描述,这是感性认识。而分析客观事实的因果关系等范畴的词语、语句则是理性认识。

时间的3种样态—过去、现在、未来,对有机物—是一个不可分析的整体,而人之所以能明确地意识到现在所在的瞬间,并且能回溯过去,设想未来,思考未来,就因为我们拥有语言及语言思维能力。康德的纯粹直观形式,及纯粹知性概念,无一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述,既然纯粹直观形式及纯粹知性概念的思维能力必须由语言来表述,而语言又是人类自己创造,且必须由人自己来传递,那么,康德的纯粹直观形式及纯粹知性概念,就决不是先验的,而是从人类一代代传递中不断发展的后验的东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