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风听雨的散文(荐读用我的披星戴月)

文 :汪治国、黄小春月圆之夜,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听风听雨的散文?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听风听雨的散文(荐读用我的披星戴月)

听风听雨的散文

文 :汪治国、黄小春

月圆之夜

万家灯火

他却只能用思念

回到故乡

|︽思乡︾

你造吗?听说音乐跟文章更配哦~

海上生明月,天涯若比邻。月到中秋,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无不寄情于此时此景,追逐那种风清月朗、丹桂薰情的雅致,享受那份风花雪月、纵情山水的舒畅。百姓大众则满怀“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愿景,或亲朋相聚、或“人约黄昏后”。当然,各行各业也有为生计奔波劳苦的、有工作需要抽不开身的,发出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感慨。同在这如水的月色下,军人——这群祖国的卫士,却对这“月”有着自己不一样的解读。

军人的月,是卢沟晓月

“卢沟晓月”是“燕京八景”之一,但从1937年7月7日的那个夜晚开始,这道风景,却不再是单纯的宁静浪漫,而是带上了残酷的血腥。70年过去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而今已是浪静风平,那个中华民族屈辱的年代,也渐行渐远,但他们却始终牢记“军不思战,国之大难”这句千古不变的真言!他们的存在只有两种状态:打仗和准备打仗!是的,他们时刻准备着,从穿上这身军装、面向军旗宣誓的那一刻,“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就成为他们的生活写照。他们时刻准备着,扎根在寂静苍茫的大山深处、坚守在寒暑难耐的哨所当中、远航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之上,有一根弦始终紧绷着,有一片风浪始终紧盯着。他们时刻准备着,当地震洪水威胁华夏大地时、当大火焚烧生命财产时、当冰雪封冻前行道路时,只要祖国一声召唤,就是挺起胸膛站排头。

军人的月,是边关冷月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那悠扬的旋律,让人不禁想到自古以来狼烟四起的万里边塞,想起远离父母妻儿用血肉之躯固守边疆的将士。冷月照映下的边关,无疑是艰苦和寂寥的。李白的《子夜吴歌》中“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述说的是千家万户在秋季的一片皎洁月光下赶制征衣的场景,为的是“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今时今日,“胡虏”已平,周边形势却依旧严峻。中秋佳节,你或享有一个“团圆之夜”,济济一堂、合家欢乐,而他们却在坚守哨位,枕戈待旦;你或享有一个“快乐之夜”,酒绿灯红、歌舞升平,而他们却在风餐露宿、摸爬滚打;或享有一个“浪漫之夜”,花前月下、耳鬓厮磨,而他们却只得只身孤影、默默相思。人海茫茫你不会认识他,他在遥远的路上风雨兼程;霓虹闪闪你不会发现他,他在高高的山上戴月披星。但他们却没有抱怨、没有悔恨,为的只是那句“万家团圆,是我的心愿,也是你的心愿。” 回首仰望夜空,你会蓦然发现,他们就是无数个温暖边关冷月的“星星”。

军人的月,也有春花秋月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首《凉州词》,让人们看到皎洁月光下的巍峨边关,戍边战士尽情畅饮、欢快愉悦的场面和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其实,军人担当、刚强的背后也有柔情,只不过他们在个人和祖国之间做出了选择。因为军人们懂得,他们的使命就是牺牲和奉献!但他们的情感永远是最丰富和最炽热的。你听,这是他们用心唱出的一曲曲深情:“也有老母亲,也有心上人,也有生死情,也有离别恨”,“路漫漫我与妈妈最近,山巍巍我与太阳最亲”。你看,这是他们用心描绘的一幅幅浪漫:天涯海角,在祖国边界宣誓,对祖国,也对心爱的人;高山孤岛,在战友的见证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他们的眼里,月圆是画,月缺是诗。在他们的心中有这么一个坚守:用我的披星戴月,守护好你的风花雪月!

感觉精彩,点击下方大拇指支持一下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