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会精神解读答案(学习六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把握一个根本立场观点方法,就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根本世界观方法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高度读《决议》,认真领会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以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实践,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凝神聚魂,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六中全会精神解读答案?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六中全会精神解读答案(学习六中全会精神)

六中全会精神解读答案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把握一个根本立场观点方法,就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根本世界观方法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高度读《决议》,认真领会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以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实践,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凝神聚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反复强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强调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深入学习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论述,对于新时代增强全党的政治自觉和理论自觉,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根本性意义。

哲学成熟发展是理论成熟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根本标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辉,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合作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标志着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种精神武器,首先是哲学武器。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种理论思维,也首先是哲学思维。哲学既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我们读《共产党宣言》、读《资本论》,读《帝国主义论》、读《论列宁主义基础》,读《论持久战》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受到的教育启迪,是理论和哲学的教育启迪,所感受的力量智慧,是理论和哲学的力量智慧。

理论和哲学都来源于实践。1937年七八月间,毛泽东以伟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的雄伟气魄和惊人毅力,写出了影响深远的哲学著作《实践论》《矛盾论》,从认识论和方法论高度对中国革命艰苦卓绝伟大实践进行了哲学概括,系统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两论”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成熟,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在《实践论》中,毛泽东说: “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的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的认识,又从理性的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样地列宁和斯大林,他们对于应用辩证法到客观现象的研究的时候,总是指导人们不要带上任何的主观随意性,而必须从客观的实际运动所包含的具体的条件,去看出这些现象中的具体的矛盾、矛盾各方面的具体的地位以及矛盾的具体的相互关系。我们的教条主义者因为没有这种研究态度,所以弄得一无是处。我们必须以教条主义的失败为鉴戒,学会这种研究态度,舍此没有第二种研究法。”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进一步精辟阐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他说: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

**我们党理论成熟的标志性语言,哲学成熟的标志性语言

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也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邓小平深刻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江泽民深刻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胡锦涛深刻指出: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贯穿我们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全过程。正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所深刻指出的: “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理论成熟的标志性语言,也是我们党哲学成熟的标志性语言。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高度理解“十个明确”“十个坚持”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一部充分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历史、现实和未来相结合,全面概括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精髓要义和伟大历程的百科全书。学习贯彻《决议》精神,要有必要的辅导和参考资料,但主要精力和注意力要放在攻读原著上,要提倡原原本本地读,逐句逐段地读,反反复复地读。只有真正下足读的功夫,才能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读的过程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重从总体上把握。从总体上把握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对三万六千字、七个部分的《决议》,要贯通起来理解,深刻领会其主题主线和精神实质;另一层是,还要把学习贯彻《决议》同学习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同学习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结合起来,把党的百年历史贯通起来理解,把党的历史上所走过的路搞清楚,把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搞清楚。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还要把握一个根本立场观点方法,就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根本世界观方法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高度读《决议》,认真领会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以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实践,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凝神聚魂。特别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十个明确”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掌握和运用好“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坚持人民至上,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理论创新,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坚持独立自主,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胸怀天下,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坚持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坚持敢于斗争,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坚持统一战线,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坚持自我革命,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不断提高哲学素质,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

领导干部理论素质特别是哲学素质的不断提高进步,辩证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进步,全党必将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党确立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的认识,从而切实减少工作中的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和绝对化,在思想上克服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纠正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各种形而上学、华而不实的不良习气,全党从根本上进一步把世界观人生观搞对头、进一步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进一步把精神状态搞对头,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将极大地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汇聚起九千五百多万党员和十四亿多中国人民的磅礴伟力,创造中华民族强起来伟大飞跃新的奇迹、新的辉煌、新的胜利荣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历史进程的伟大时代,也必将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放光辉的伟大时代!

作者:李洪峰(上海市委党校党的建设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编辑:于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