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和芦苇的寓言故事(陆生作的寓言课)

认死理,一根筋,往好了说,是讲原则;说难听的,就是榆木脑袋,不会变通,适合做木鱼,笃,笃,笃。以前讲“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现在,眼见也不一定为实。时移世易,发展是硬道理,变化是唯一的不变。写寓言,寓金玉良言于字里行间,但“我之蜜糖彼之砒霜”,在时间的长河里,虽然河大致上还是那条河,但船早变了——古人的金玉良言,或许值得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待。曾有人这么讲寓言,“过于明显的说教和固定的结论,有时候不仅不能为孩子所理解,还会局限孩子的想象”。若真如此,那就是榆木脑袋了。对这样的意见者,最好的回答就是做几个示范给他们看看。

橡树和芦苇的寓言故事(陆生作的寓言课)(1)

三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的“买椟还珠”。前面两个例子,都用了“今天看过去”,这是一个视角问题。插一句,如果我们站在明天看今天,或许我们今天所做的事会更有方向、更有价值。

“买椟还珠”这个事,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嘲笑的是买珠者,可是原文的本义是讽刺卖珠者。——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女于晋公子,为其饰装,从文衣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也,未可谓善卖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其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用,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也。”

田鸠是墨家巨子,齐国田家第九代首领、带头大哥。楚王问他:“墨子的学说,是入世的、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他也是这么去做的,言行一致的,有效果的,可为什么他的话听起来不漂亮,好像太直白了一点,甚至有点儿难听。”田鸠回答道:“让我打个比方吧。秦伯嫁女,给了不少陪嫁,包括七十个穿着漂亮衣服的妾,结果他女婿更喜欢这些妾;楚国人卖宝珠,用漂亮盒子装起来,结果郑国人只要漂亮盒子不要宝珠;很明显,秦伯和卖珠者都搞错方向了。当今天下那些学科带头人,就跟秦伯和卖珠者一样,用华丽丽的语言去包装观点,结果那些个大王被文采俘获,而忽略了文采背后的价值。墨子懂得这个理,所以他的话多是赤裸裸的,直接表达,直中红心,不给大王犯错的机会。”——从这篇原文便可看出,换个角度去看待,寓意就变化了,之前我们把领会的重心放在买珠者身上,偏离了原文要表达的意思,偏就偏了,其实也挺好的。就像现在,我把目光放在朱泙漫“非遗继承人”这个身份上,放在鲁班“造飞机”的梦想上,不也挺好?——但是,如果我们只记得“买椟还珠”是个贬义词,表示取舍不当,那就是断章取义,狭窄了思考的通道,如此这般下去,还真可能局限想象了。想象是思考,思考需要想象,有想象就有空间,有空间就装得下变化,变化就是一个字:活。活字三点水,是条悬河;活字一条舌,抵得千张口。切莫只认死理、一根筋,孔夫子也认过“直八”。

【三】

又想起一个故事:小兔懒,去菜场讨萝卜吃。“老板,给根萝卜吃吃。”“去去去,没空理你。”第二天,小兔又去了。“老板,给根萝卜吃吃。”“去去去,没空理你。如果,明天,你再来,我拿剪刀,剪掉你的耳朵。”第三天,小兔又去了。“老板,有没有剪刀?”“去去去,没有剪刀。”“老板,给根萝卜吃吃。”——有人说小兔好吃懒做,干吗不自己种一片萝卜,自力更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呢。这是对的!有人说小兔很坚持,冒着耳朵被剪掉的危险,也要去菜场,“老板,给根萝卜吃吃。”这也是对的。还有人说小兔很智慧,“老板,有没有剪刀?”没有剪刀。“老板,给根萝卜吃吃。”这还是对的。——同一个故事,不同立足点,不同的理解,各取所需,这不也很好吗?

很多寓言写作者,还是谨遵一篇寓言一个鲜明的寓意,这当然好啦。如果一篇寓言允许不同角度的合理解读,不也很好吗?生活本就是复杂多变的啊——这一课我讲的是“变化”,变化在哪里?即用今天的眼光去解读以前的寓言,用今天的时代属性去翻新以前的寓言,用不同的角度去创作寓言,寓言本就是包容性极强的文学样式,为何要让寓言一成不变呢?

写作者放一个寓意在寓言中,想把它传递给读者,这是“为读者思考”;当读者读了一篇寓言,有了感受,结合他自己的生活,从寓言中推导出了新的寓意,这是“站在读者角度思考”。“为读者思考”和“站在读者角度思考”是非常不一样的。“为读者思考”是说教,是不变;“站在读者角度思考”是思考,是变化。如果你来写寓言,你站在哪?

橡树和芦苇的寓言故事(陆生作的寓言课)(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