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示范文本)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示范文本,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示范文本)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示范文本

前言简述项目情况、水土保持监测过程及成果等,并附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见附表)。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1.1 建设项目概况1.1.1 项目基本情况简要介绍项目地理位置、建设性质、工程规模与等级、项目组成、投资、建设工期、占地面积、土石方量等。1.1.2 项目区概况简要介绍项目区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容许土壤流失量、侵蚀类型与强度、国家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等情况。1.2 水土保持工作情况简要说明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防治水土流失情况。包括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管理,“三同时”制度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及变更,水土保持监测意见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意见落实及重大水土流失危害事件处理情况等。1.3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1.3.1 监测实施方案执行情况对照监测实施方案,说明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路线、布局、内容和方法等执行情况。1.3.2 监测项目部设置监测任务委托、进场及技术交底时间,监测项目部组成及技术人员配备等。1.3.3 监测点布设监测点的位置、类型、数量及影像资料等。1.3.4 监测设施设备包括固定观测设施的建设情况,监测设备投入使用情况等。1.3.5 监测技术方法简要介绍应用的一般监测方法(包括遥感监测、实地测量、地面观测、资料分析等),重点介绍针对项目特点采用的先进监测技术和方法,如无人机、实时监控等。1.3.6 监测成果提交情况包括监测实施方案、监测记录表、监测意见、季度报告、年度报告等成果的提交时间、对象(建设单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等。2 监测内容和方法

2.1 扰动土地情况列表说明扰动土地情况(包括扰动范围、面积、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情况等)的监测频次与方法。2.2 取料(土、石)、弃渣(土、石、矸石、尾矿等)列表说明取料(土、石)、弃渣(土、石、矸石、尾矿等)(以下简称取料、弃渣)的监测内容(包括取料场、弃渣场及临时堆放场的数量、位置、方量、表土剥离、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等)、监测频次与方法。2.3 水土保持措施列表说明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防护工程等水土保持措施的监测内容(包括措施类型、开工与完工日期、位置、规格、尺寸、数量、林草覆盖度、郁闭度、防治效果、运行状况)、监测频次与方法。2.4 水土流失情况列表说明水土流失情况(包括水土流失面积、土壤流失量、取料弃渣潜在土壤流失量和水土流失危害等)的监测频次与方法。3 重点对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3.1 防治责任范围监测3.1.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分别说明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和监测的防治责任范围,并对比说明变化情况及原因。3.1.2 背景值监测运用遥感技术,获取大型弃渣场(弃渣量50万m3以上)、大型取料场(取料量10万m3以上)、大型开挖填筑面(占地面积2000m2以上或开挖填筑高度30m以上)等扰动强度较大的区域的背景值。3.1.3 建设期扰动土地面积根据工程建设进度,按照监测分区,按年度说明扰动土地面积情况。3.2 取料监测结果3.2.1 设计取料情况包括设计的取料场数量、位置、占地面积、取料量等情况。3.2.2 取料场位置、占地面积及取料量监测结果实际设置的取料场数量、位置、占地类型、占地面积及取料量等情况。3.2.3 取料对比分析将实际设置的取料场情况与水土保持方案及后续设计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差异原因。3.3 弃渣监测结果3.3.1 设计弃渣情况包括设计的弃渣场数量、位置、占地面积、弃渣量等情况。3.3.2 弃渣场位置、占地面积及弃渣量监测结果实际设置的弃渣场数量、位置、占地类型、占地面积及弃渣量等情况。3.3.3 弃渣对比分析实际设置的弃渣场情况与水土保持方案及后续设计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变化原因。3.4 土石方流向情况监测结果按监测分区说明工程土石方监测结果,与水土保持方案及后续设计对比分析,逐项说明变化原因。3.5 其他重点部位监测结果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说明大型开挖填筑区、施工道路及临时堆土场的监测结果。4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

4.1 工程措施监测结果说明工程措施的设计情况、分年度实施情况、监测结果等。4.2 植物措施监测结果说明植物措施的设计情况、分年度实施情况、监测结果等。4.3 临时防护措施监测结果详细说明临时措施的设计情况、分年度实施及保存情况等。4.4 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按监测分区汇总工程、植物、临时措施等实施情况,评价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应多采用量化指标说明。5 土壤流失情况监测

5.1 水土流失面积根据各阶段水土流失面积监测结果,汇总分析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试运行期水土流失面积。重点说明施工过程中在降雨、风力等作用下产生水土流失主要时段的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5.2 土壤流失量根据项目类型,重点说明土壤流失量实际发生的部位、时间、数量及对周边影响情况。5.3 取料、弃渣潜在土壤流失量根据实际监测情况,统计监测的取料、弃渣潜在土壤流失量(项目建设区内未实施防护措施,包括未履行变更手续的取料、弃渣),重点说明部位、时间和数量、对周边产生的影响。说明建设单位在发现潜在土壤流失量后落实的防护措施情况和处理结果。5.4 水土流失危害根据实际情况,说明水土流失危害发生的时间、地点、面积、对周边造成的影响以及处理情况等。6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

6.1 扰动土地整治率分析说明各监测分区扰动土地整治情况,计算项目建设区扰动土地整治率。6.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分析说明各监测分区水土流失面积及治理情况,计算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总治理度。6.3 拦渣率与弃渣利用情况说明弃渣拦挡及利用情况,包括临时堆渣的防护情况等,计算拦渣率。6.4 土壤流失控制比根据土壤流失量监测结果,分别计算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试运行期土壤流失控制比。6.5 林草植被恢复率分析说明各监测分区林草植被恢复情况,计算项目建设区林草植被恢复率。6.6 林草覆盖率分析说明各监测分区林草覆盖情况,计算项目建设区林草覆盖率。7 结论

7.1 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土石方的变化分析评价。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对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及实际达到的指标进行分析评价。7.2 水土保持措施评价从水土保持措施的布局、数量、适宜性、防治效果及运行情况等方面,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评价。7.3 存在问题及建议总结相关问题(包括水土流失防治、监测工作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7.4 综合结论根据六项指标达标情况,说明项目达到的防治标准和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情况等。8 附图及有关资料8.1 附图(1)项目区地理位置图(2)监测分区及监测点布设图(3)防治责任范围图(4)取料场、弃渣场分布图8.2 有关资料(1)监测影像资料包括监测项目部照片,大型弃渣场、大型取料场、大型开挖填筑面、施工场地、施工道路等动态对比照片,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前后对比照片,以及临时防护措施实施情况照片等,并标注拍摄时间、地点。(2)监测季度报告(3)其他项目监测工作相关的资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