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衣制作图解(巧手织出畲女情怀)

N海都记者 林涓/文 梁展豪/图 通讯员 于艳鋆

她是一名“蚕娘”,也是一名“织女”,从养蚕到编织蚕丝带,从种苎麻到编织苎布,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只为留住传统技艺——她就是省级非遗畲族苎布织染缝纫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雷妹金。四年前,她在村口种下一大片苎麻,收割、去皮、接麻、加捻……如今,纺车咿呀作响,丝丝麻线纺织成匹匹苎布,亮相各类非遗展会。近日,记者走进了福州罗源县竹里村,探寻雷妹金如何用巧手织出“畲女情怀”。

蓑衣制作图解(巧手织出畲女情怀)(1)

蓑衣制作图解(巧手织出畲女情怀)(2)

雷妹金

慢工出细活

将严谨细致刻进骨子里

走进竹里村村口,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苎麻地,63岁的雷妹金和她的女儿兰爱玉正在地里处理苎麻。“苎布的原材料就是苎麻,苎麻一年可以收割三次。”旧时,畲族群众生活条件艰苦,服装都用自制的苎麻布缝制。雷妹金介绍,苎麻从幼苗培养起,待长到一人高左右便可以采摘,然后再进行精细加工,才能制作成苎布。

蓑衣制作图解(巧手织出畲女情怀)(3)

蓑衣制作图解(巧手织出畲女情怀)(4)

雷妹金将苎麻的茎挑成丝

雷妹金介绍,让苎麻变成为苎布长线这一制麻过程操作繁琐,需要花上五六天的时间。“苎麻采摘后,要先取下苎麻最外面一层的表皮,晒三天左右后储存起来。待织布的时候,再将其拿出来用开水浸泡,分离成许多根细丝,然后将细丝拧成一股,再捻成长线。”

蓑衣制作图解(巧手织出畲女情怀)(5)

雷妹金将苎麻的茎揉搓成麻线

制麻结束后,紧接着就是接麻。只见雷妹金将麻线蘸水,待麻线软化后再头尾相接。“接麻的过程要非常认真仔细,只要稍不注意,线与线的接口就揉搓得不紧实,一条麻线可能就此毁掉。”随后,再将接好的长麻线,放到“加捻机”里来回转动。雷妹金脚踩底下一根竹木,左右脚来回快速踩踏,咿呀声此起彼伏,麻线越变越长、越变越紧实。雷妹金说,加捻后的麻线团还需络成周长为八九十厘米的线圈,于大晴天在院子里暴晒防霉,再团成线球加以保存。

蓑衣制作图解(巧手织出畲女情怀)(6)

雷妹金脚踩绕线机,将散乱的麻线卷成线圈

蓑衣制作图解(巧手织出畲女情怀)(7)

“我从14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我妈妈学苎布了。”回忆起第一次接触织布机,她只觉得好玩,趁母亲下地干活时,便偷偷坐在了织布机前,学着母亲的样子有模有样地织布,但没想到竟把布给做坏了。“我母亲看到之后,就追着我打,我跑都来不及!后来我就跟着她认真学,到了十五六岁后就懂得织了。”雷妹金告诉记者,苎布的每一个步骤都极为复杂,只要错了一步,一块布便算是做坏了,“做好麻线后,要把线牵到织布机上面,一层又一层,一圈又一圈,都不能错,一定要严谨细致”。

蓑衣制作图解(巧手织出畲女情怀)(8)

蓑衣制作图解(巧手织出畲女情怀)(9)

传承苎布纺织技艺

让技艺不只是“记忆”

时光流转,畲服的需求量大大减少,加之手工艺制作繁琐,雷妹金在27岁左右时,为了谋生选择外出打工,不得不放弃织布。近几年,面对渐渐失传的传统技艺,雷妹金决心重新腾地种植苎麻,翻出古老的织布机,编织苎麻布。

除此以外,为了让畲服中的另一重要部分——蚕丝带,能够继续出现在畲家女子的腰间,7年间,雷妹金养蚕数万只。

蓑衣制作图解(巧手织出畲女情怀)(10)

蚕丝

“畲服对每个畲族女子都有非凡的意义。”雷妹金说,畲服腰间的蚕丝腰带见证着畲女从长成到出嫁,再到为人妻、为人母;虽然改良版的畲服布料渐渐代替了苎布,但畲族女子结婚时还是都要做一个苎布袋,以此来寓意代代相传。“养蚕、织布其实赚不了多少钱,做这些的过程还很繁琐,但能让畲女的心愿和情意有可寄托之处,就值得了。”

蓑衣制作图解(巧手织出畲女情怀)(11)

蓑衣制作图解(巧手织出畲女情怀)(12)

为了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雷妹金还带动她的女儿,希望通过手把手教学传递这门技艺。“只有坚守才能让传统技艺保持活力。”雷妹金用双手纺织出的不仅仅是一匹匹苎布,更是一种不变的传承。雷妹金坚持参加各个非遗展会,只为将苎布纺织这项古老技艺呈现在大众面前,她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雷妹金”,一起坚守,让技艺不只停留在大家的记忆中。

编辑:游游

实习生:吴婉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