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乘法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九九乘法表是谁发明的)

你还记得小时候背过的九九乘法表吗?它是一种用来帮助记忆1到9之间自然数相乘的结果的口诀,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工具。但你知道吗,这个看似简单的口诀,其实有着悠久而神秘的历史,它是谁发明的?它又是如何传播到全世界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数学神器的起源吧!

九九乘法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九九乘法表是谁发明的)(1)

九九乘法表的发明者,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有人认为它可能起源于先秦时期的《管子》中提到的“宓戏”或《孙子算经》中提到的“包牺氏”,都是指黄帝时期的神话人物。也有人认为它可能与《易经》中对“九”的崇拜有关。

最早出现“三九二十七”、“六六三十六”等叙述的古籍有《荀子》、《战国策》等,最早出现完整的“九九歌诀”的古籍有《韩诗外传》。当时的“九九歌诀”只有36句,没有跟一相关的乘法,后来逐渐加入了“一一得一”到“一九得九”的部分,变成了45句。

在宋元时期,还出现了81句的全九九,从1到9和1到9彼此相乘,后来经过删改,最终演变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45句小九九。

中国的九九乘法表后来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高丽、日本、印度、波斯等地,再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影响了全世界的数学教育。

九九乘法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九九乘法表是谁发明的)(2)

为了让你更加感兴趣,我在这里为你介绍一下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九九乘法表的称呼和变化:

  • 日本:日本称之为“口算歌”,是日本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日本人认为背诵口算歌可以锻炼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日本口算歌与中国小九九基本相同,只是在末尾加上了“の段”(意思是第几段)来区分不同行。
  • 韩国:韩国称之为“구구단”,意思是“99表”。韩国人也认为背诵구구단可以提高智力和反应速度。韩国구구단与中国小九九也基本相同,只是在每行末尾加上了“단”(意思是段)来区分不同行。
  • 印度:印度称之为“pāṭha”,意思是“路径”。印度人认为背诵pāṭha可以增强心智和灵性。印度pāṭha与中国小九九有所不同,它从1到10进行相乘,并且每行都以10结尾。
  • 波斯:波斯称之为“جدول ضرب”,意思是“倍数表”。波斯人认为背诵جدول ضرب可以培养逻辑和推理能力。波斯جدول ضرب与中国小九九也有所不同,它从1到12进行相乘,并且每行都以12结尾。
  • 英国:英国称之为“times tables”,意思是“倍数表”。英国人认为背诵times tables可以提高计算和应用能力。英国times tables与中国小九九也有所不同,它从1到12进行相乘,并且每行都以12结尾。

九九乘法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九九乘法表是谁发明的)(3)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这个简单而实用的数学工具都有自己独特的称呼和变化,体现了各自文化和教育的特色。而这些都源于中国古代智慧人士对于数字规律的发现和总结。

所以,当我们再次背诵或教授这个口诀时,不妨想想它背后那些神奇而精彩的故事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