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如何指导朗诵(古诗词朗诵指导方法小议)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古诗文的教学与古诗文文化的传承,课程目标也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并对高中学段背诵篇目作了明确规定。因此开展古诗文教学一定要重视诵读,要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兴趣,帮学生巧背。

古诗文如何指导朗诵(古诗词朗诵指导方法小议)(1)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进而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诵读技巧的把握、处理好诗歌的停顿节奏

古诗文的诵读节奏的划分,通常有两种依据。或按音节划分,或按语意划分。也就是说在朗读时停顿的单位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音节或意义。例如:“城阙辅三秦”一句,依音节可划分为“城阙/辅/三秦”;依意义可划分为“城阙/辅三秦”。“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依音节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按意义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

一般来说,诗歌中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秽,带有/荷锄/归”。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人生/自古/谁无死”。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古诗文诵读要有极强的感染力,还要处理好诵读的停顿、语速、重音及语气。

诗歌的诵读,节奏的停顿尤其重要,节奏停顿要注意连而不断,并且要注意为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作逻辑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安排要依情节发展与感情的表达灵活处理。一般情节紧张、情绪欢快昂扬时快,情节舒缓、情绪忧郁悲伤时慢。重音的处理,要结合句子找出规律,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如谓语动词、表性状程度的状语、表性状强调的定语、表结果或程度的补语、疑问代指示代词等要重读。至于语气语调,只要理解作品中祈使、陈述、疑问和感叹句的作用,灵活处理,一定会为诵读添彩。

二、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要使诵读具有感染力,传达出自己的感受,传达出作品的神,关键的一点,是要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调。就像你如果不了解杜甫的《登岳阳楼记》就无法诵读出作者晚年抱病于孤舟,漂泊于江湖之时的孤独凄凉,更无从感知其倚栏望水,不禁悲己忧时伤国以至于涕泗交流的沉郁苍凉。如果你不了解李煜《虞美人》中那“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情境,就读不出词中不堪回首的回忆,痛苦难耐的现实,那诘问那自问的中满腹愁绪。所以在诵读时,不同诗歌采取什么样的诵读基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尝试读出诗歌的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思念、激昂、消沉、深沉等基调。

古诗文如何指导朗诵(古诗词朗诵指导方法小议)(2)

三、运用电教手段,指导练习诵读

古诗文虽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再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意会。而恰当的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熟读成诵。我们在讲授《沁园春.长沙》时,可以播放一段湘江的秋景图,让学生亲眼目睹祖国山河的雄伟气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们可以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和课文录音比一比。学生找到差距,背诵更快了,对诗的内涵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更深刻的领悟。

四、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了解古诗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揣摩人物的语言口吻,可以细致入微地传神地再现作品,达到更为动人的效果。如把握《示儿》中陆游的性格: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这样就能将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读出来。

五、注意作品的风格特征

古诗文作品因时代不同、人物不同,或同一人物的时期不同,其作品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或豪放,或婉约;或浪漫,或现实;或轻快明丽,或沉郁悲壮……诵读时注意对作品的风格加以仔细地体会,可更好地演绎作品,传达出作品的神韵。

古诗文如何指导朗诵(古诗词朗诵指导方法小议)(3)

古诗文诵读教学是一门艺术。对于曾经哺育出了既具有丰富的文化修养,又具有传统美德的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古诗文,如何通过古诗文诵读教学,让这棵滋养我们祖先的大树开出新的花朵,在继承中发展,在传承中融入现代意识,在诵读教学中还需我们不断实践与探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