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曼彻斯特哥哥送他搬家(采访海边的曼彻斯特导演肯尼斯)

本文是虹膜翻译组出品。希望加入虹膜翻译组请发信至whitevivi@qq。

翻译:美国的华莱士

校对:跳房子

原文来自《电影评论》杂志。

打从圣丹斯电影节首映完之后,《海边的曼彻斯特》便带着极佳口碑在指定影院内上映。该影片由肯尼斯·罗纳根亲自撰写并执导,讲述了一名落魄的维修工李·钱德勒(卡西·阿弗莱克饰)忽然间被指定为自己侄子帕特里克(卢卡斯·赫奇斯)的监护人的故事。

海边的曼彻斯特哥哥送他搬家(采访海边的曼彻斯特导演肯尼斯)(1)

「海边的曼彻斯特」发生在马萨诸塞州的一个蓝领沿海小镇里,两位主人公分别是社会的底层人士和对亲人的离去并不陌生又自我中心的典型青少年,二人之间不自然的关系正是本片所聚焦的内容。

兄弟的逝世把李带回了被自己抛弃的家乡,他也不得不处理许多枯燥的后事---认领兄弟的遗体,向亲友们报丧,宣读遗嘱,接收房产以及一艘船---同时还要面对一段他避免触及的过往经历。帕特里克则是通过体育运动,玩摇滚乐团和与多位女生约会来消化父亲去世的伤痛。

这部电影的极高赞誉使得本片成为了夺得各大奖项的热门选手,但过于狂热的呼声也可能让其出师不利。不过即便你看了再多的相关文章,《海边的曼彻斯特》还是能够为你带来惊喜,部分原因可能在于导演对探索角色的内心世界有着独到的技巧。此外,他的幽默感和洞察力对如今许多矫揉造作、千篇一律的作品而言,也实属一记当头棒喝。

由于偶感风寒,加上此前连月紧锣密鼓的电影宣传,导演罗纳根无法参加面对面座谈,而是选择了进行电话访谈,与《电影评论》杂志一同探讨本片及其另外两部作品:《你可以信赖我》(You can count on me)和《玛格丽特》(Margaret)。

海边的曼彻斯特哥哥送他搬家(采访海边的曼彻斯特导演肯尼斯)(2)

导演罗纳根

我们先谈一下李和他离异的妻子兰迪(米歇尔·威廉姆斯饰)在人行道上偶遇的那一场戏吧,这是电影里的关键一幕。

是的,应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幕。这是他们离婚多年来首次认真进行的对话,这打消了他回到家乡生活的犹豫念头,也让他放弃了成为侄子的监护人这个想法。

这一幕实在太重要了。我当时在担心,要是这场戏达不到最高水准的话,可能这部电影也就不会那么出色了。这是很感性的一幕,非常悲伤,但同时又很动人。

早在拍摄前我们就知道肯定要为这幕戏专门腾出个半天,为此我们也协调了好几次。这是我们最后拍摄的几场戏份之一,所幸效果很不错。因为当时卡西和米歇尔扮演各自角色都有好一阵子了,拍这场戏时他们都非常适应。

我们在拍摄之前都会详细的进行一番探讨,拍这一幕的前一晚我们也讨论了很久,所以实际操作起来没有太大难度。他们的情绪都非常到位,准备非常充分。当天我们就只带了两台摄像机,拍摄很顺利。

海边的曼彻斯特哥哥送他搬家(采访海边的曼彻斯特导演肯尼斯)(3)

听起来确实很轻巧,可是对演员来说,在反复拍摄这段戏的同时还要保持状态,这应该很困难吧?

我肯定比他们轻松很多,这点毋庸置疑。老实说我难以想象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我也并没有想质疑他们所付出的努力。拍摄之前,我会细致地构思整场戏的每一部分,我也希望我个人的理解或多或少能够帮到他们。

可是之后他们就得孤军奋战了。他们要在一个布置的环境里面流露出真情实感,这点很了不起。他们两人不但具有表演天赋,也非常的专业,所以我也不需要担心最终效果,只管放心的交给他们好了。

就李的角色而言,你和卡西·阿弗莱克是如何达成共识的?

我觉得我们对李的设定取得了共识,因为我们详细讨论了人物的方方面面。我俩在一起工作真的是很愉快的经历,我想这对我和他来说都是独特的体验。他总是在不停的问问题,就像个不知疲倦的侦探一样,想把一切都搞懂。这也为他的表演提供了充足的材料。

卡西在扮演李上真的是倾尽全力,我也尽我所能,把我设计这个角色时的想法全部都告诉他。所以我觉得我至少能为他提供一种他可以接受的类型。但时机成熟后我就必须让他自己发挥了,而卡西某种程度上也是本色主演,为角色融入了许多个人的色彩。

海边的曼彻斯特哥哥送他搬家(采访海边的曼彻斯特导演肯尼斯)(4)

卡西·阿弗莱克的扮演有没有出乎你意料的地方?

每个演员都会给你带来惊喜,毕竟人人都是不同的。你对他们的预设,有时真并不等同于现实。我的意思是,我不愿意去预先想象卡西会如何演,我想要他自由发挥,随机应变。

当然,如果你们对于什么样的故事或者环境是最合适的能够达成共识,那也是非常好的。更为不可思议的是,卡西全身心沉浸在这名角色上的同时,又能理智地保留住我希望得到呈现的特质。编写故事是一回事,演戏又是另一回事。这也是和出色的演员搭档的乐趣所在,他们真的能把角色给演活了。

在电影里,李是否希望自己得到惩罚?

我想是的。

这点在你其他作品的角色身上也有体现。

我没有从这个角度想过,但我大致知道你想说什么了。在《你可以信赖我》里,萨姆问牧师自己是否应该为和已婚男子的婚外情而受惩罚时,她说道:「你不觉得,要是你告诉我‘你一定会下地狱’这样更好吗?」(译者注:「海边的曼彻斯特」里,兰迪也说了类似的话)可是他说了不。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玛格丽特》里的丽萨身上,她希望为自己所做的事受到惩罚,但她也希望能看到正义的裁决。我认为李被带到警察局时,以为自己会得到相应的惩罚,少说被关进监狱吧。他是真的非常自责。

海边的曼彻斯特哥哥送他搬家(采访海边的曼彻斯特导演肯尼斯)(5)

《玛格丽特》(2011)

电影里提到了李和帕特里克都是基督徒,这点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他们之所以是基督徒,这点是由他们周围的环境决定的。而且我觉得,要是负罪感是一个主题的话,那它也应该被归在心理学下,而不是宗教。这点我不是非常的了解,我并不是一名信徒。我的确对宗教这种文化现象很感兴趣,但我个人并不信仰宗教。所以这并不是什么电影背后的潜在元素。

你认为负罪感是驱动「海边的曼彻斯特」剧情发展的主要因素吗?

这不是主要因素。李自己也失去了子女和妻子。并不是说他做了件让自己内疚的事情,而是他个人的一小件错误导致了这样巨大的损失。这样的故事即便放在毫无关系的人身上也说得通。

我同样不认为负罪感是驱动《你可以信赖我》的主要因素。萨姆可能或多或少地对一些事物感到内疚,但人人都有内疚感。我觉得故事的重点是她个人所遭遇的困境:她既要挽救自己的兄弟,同时还要保护自己的儿子。

海边的曼彻斯特哥哥送他搬家(采访海边的曼彻斯特导演肯尼斯)(6)

《你可以信赖我》(2000)

要是你问我《玛格丽特》的主题,负罪感甚至连前10都排不上。在心理层面上,这肯定是主要驱动力,但我不会说故事是关于负罪感的。我觉得这是关于世界究竟能有多大,究竟存在多少种不同观念。为何一人的逝世能够在部分群体中产生如此的共鸣,而同时其他人又漠不相关的过着自己的日子。

这些故事可能都涉及到了个人的负罪感,但这并不是我最想传达的。《海边的曼彻斯特》看上去更像是在讲负罪感,但是它同样关于悲伤、忠诚、处事和爱情。

可是话说回来,我确实很喜欢描绘被内疚感所束缚的形象。许多我写的东西都是围绕着「幸存者负罪感」这一观点的,但这完全是个人因素或者说巧合吧。一个人并不能百分百了解自己所写的内容,而那些没能察觉到的部分也不一定就有趣了。不过总的来说,这些元素的确经常出现在我的作品之中。

海边的曼彻斯特哥哥送他搬家(采访海边的曼彻斯特导演肯尼斯)(7)

据我所知,就写作而言,脑海中的灵感和实际写下来的内容不是永远一致的,而我希望写下来的东西也能非常有趣。因此你所想的和你所写的应该时刻保持统一,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不会贬低角色所体验到的那份负罪感,因为这在电影里也是非常重要的。只不过这只是电影里的一小部分而已,而我甚至不认为这是最吸引人的那部分。

真正吸引我的其实是角色在自己无法承受的事物面前所做的努力,以及人与人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为什么邻里之间的生活能够如此的天差地别,这个元素总是让我感到惊讶,但同时也总是很吸引我。

你觉得有什么解决悲伤的方法吗?

我觉得没有,除了时间,或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你在你的作品里运用了许多富有情绪张力的歌剧曲目,在《海边的曼彻斯特》里也用了韩德尔(18世纪德国作曲家)的作品,能说一下音乐在你电影里的作用吗?

这部电影里没有出现歌剧,但是在《玛格丽特》的加长版里有出现。就《玛格丽特》而言,我觉得歌剧的情绪张力某种程度上和青少年的情感是有共鸣的,他们都有些夸张。

而且,生活对有着亲身经历的人来说就是一出戏剧。要是你的男朋友把你甩了,你的丈夫弃你而去,或者你自己罹患绝症,这就是戏剧般的情节了。因此戏剧确实能较为准确的反映人们的经历,同时带有一丝滑稽。

海边的曼彻斯特哥哥送他搬家(采访海边的曼彻斯特导演肯尼斯)(8)

《玛格丽特》(2011)

在我写的一出话剧《星光信使》(The Starry Messenger)里也有话剧元素穿插其中,里面探讨了生活的意义,就算你认为自己的人生比看起来更加精彩也是没有问题的。

《海边的曼彻斯特》里有出自歌剧《弥赛亚》的奏鸣曲,一些Massenet合唱团的曲目,当然还有莱斯利·巴博(Lesley Barber)的配乐了。这些音乐和影片中的人物、情节并不相关,倒不如说是刻画了我们周遭世界那永续的魅力,有时冷漠无情,有时又感人暖心。

总体而言,这部电影的拍摄困难吗?

就一般的难度吧。每部电影的拍摄都是有一定压力的,因为你得用有限的时间和经费去进行各项活动。电影开拍时我们就有些落后了,要是我们在之前就把事情都理顺的话可能会更好。

但开始之后就成了一个日复一日的工作了,不过最后的成品还是很好的,好像我们最后还延长了四天。倒不是说我们每幕戏就要花费上百万美元,我们还是挺节俭的。

海边的曼彻斯特哥哥送他搬家(采访海边的曼彻斯特导演肯尼斯)(9)

但是压力又能帮助你集中注意力,无视掉周围嘈杂的环境和每日所面临的难题。这有难度。所幸创作方面的问题永远是最主要的,这样你会把精力在这里。至于「我们可能完不成了」、「时间要不够了」之类的忧虑则等到回家之后慢慢消化。

就目前而言,我比较倾向于发现那些自己不满意的,能够改进的内容。但我还是非常开心,我们做的很不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