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战为楚成王的霸业画上句号 霸主未定郑难未已

公元前575年,楚共王以汝水之南的土地换得郑国回心转意,又重新加入了楚国阵营。不过,这却引发了晋、楚第三次争霸大战:鄢陵之战。

在鄢陵之战中,郑国军队首先被晋人冲溃,楚共王也被晋人射瞎一只眼睛而受重伤。晚上战事暂停后,因为司马子反喝酒误事,楚共王不得不连夜撤军,退出了这场争霸之战。

城濮之战为楚成王的霸业画上句号 霸主未定郑难未已(1)

楚共王主动撤退,自然是要保存实力。但是,他此举却为盟友郑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7月,晋人就率领鲁、齐、宋、邾四国再次讨伐郑国。然而,郑人突然在夜间发起偷袭,让诸侯联军大败而归。

公元前574年夏,晋厉公又组织诸侯大军前往伐郑,从戏童(河南巩义东南、登封嵩山东北)一直进攻到曲洧(河南洧川镇)——此处距离郑都新郑,已是咫尺之遥。不过,这次楚国的及时救援,让郑国再次幸免于难。

公元前572年5月,晋国正卿韩厥与荀偃第三次率领诸侯大军前往伐郑,一度攻破了新郑的外城。随后,晋人又率领诸侯大军直接攻向楚国,攻打了焦(安徽亳县)、夷(安徽亳县东南七十里)二邑,顺带又入侵了陈国。同年秋,楚国司马子辛率兵救郑,攻打了宋国的吕邑(江苏徐州东南五十里)和留邑(江苏沛县东南)。

城濮之战为楚成王的霸业画上句号 霸主未定郑难未已(2)

被晋人这么疯狂地攻打,郑国内部早就有投降晋国之声了。可是,这些呼声都被郑成公给压制下来了。公元前571年秋,郑成公重病在床。这时,卿大夫公子騑(子驷)便请求投靠晋国。郑成公回答道:“为了郑国,楚君被射伤一目。他受伤不是为别人,正是为了我们。如果背叛楚国,就是抛弃了楚国的大功和盟约,谁还会来亲近我国?让我免于成为背信弃义之人,就要看诸位大夫们了!”7月,郑成公就去世了。

因为他的临终遗言,虽然郑国大夫多想投降晋国,但是都被子驷给否决了。


就在郑成公去世后,晋人在卫国戚邑(河南濮阳北)组织诸侯盟会,商讨伐郑国事宜。在盟会上,鲁国卿士孟献子提出一条对郑国来说几乎是绝杀的建议:“不如在虎牢筑城以威慑郑国!”

虎牢,即制,位于河南荥阳。春秋初时,郑国消灭东虢国后,这里就成了郑国领土。因为地势险要,虎牢从西周初起,就一直被视作防范殷商遗族造反的重要关卡。孟献子建议在虎牢筑城,就意味着晋国将长期驻守郑国险要之地,这对郑国可是致命威胁!

城濮之战为楚成王的霸业画上句号 霸主未定郑难未已(3)

荀罃听了这一建议,大为高兴:“好啊!去年鄫邑(郑地,河南睢县东南)会盟时,您就听过齐国崔杼的话了,今天齐国就没来人了。滕、薛、小邾不来,也是因为齐国缘故。敝国国君的忧虑,可不只是郑国。我荀罃将把您的话向国君请示,并请齐国参加盟会。如果齐人不愿筑城虎牢,就将伐齐!您的建议,是诸侯之福,哪里只是敝国国君得到好处?”

其实这些年来,为了征服郑,晋国频繁劳动诸侯,也透支了不少自己的信用。长久下来,各诸侯国也是不堪其扰。所以,孟献子的虎牢筑城之计,对诸侯及晋国来说都是一个极好的解脱:不需要打仗,仅仅需要出动人工,就可以实现花费最少而威慑郑国。

公元前571年冬,在与各诸侯国沟通过后,晋人再次在戚邑组织会盟,齐、滕、薛、小邾等等诸侯国都参加了。盟会一结束,各诸侯国就正式在虎牢筑城。

其他国家公然在郑国险要之地筑城,这可真捏住了郑国的七寸:万一此城真建成,郑国从此就国无宁日了。无奈之下,郑人不得不向晋人乞求和谈了。


郑国投靠晋国,楚国此时却无力与晋国争锋。

此时,楚国新令尹子辛上台。子辛加大了对楚国周边的小国,如陈国、许国的压迫力度,却放过了郑国。因此,在接下来的数年里,郑国因此获得了难得的休生养息时间。

外患没有,内乱则横行。

城濮之战为楚成王的霸业画上句号 霸主未定郑难未已(4)

郑成公去世后,郑僖公姬髡(音昆)顽继位为君,可他却是位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物。郑僖公当年为太子之时,曾与郑国执政卿子罕一起访问晋国,却对子罕极其无礼;又曾与大夫子丰一起访问楚国,对子丰也极其无礼。为此,在公元前570年郑僖公前去晋国访问之时,子丰一度想禀明晋悼公,将他给废了,却为子罕所阻止。

公元前566年,楚国再次入侵陈国。为阻止楚国的入侵,晋人组织诸侯在鄬(音为,河南鲁山县)会盟,准备去救卫国。这次盟会,子驷作为相礼陪同郑僖公前往。但在半路上,郑僖公又对子驷极其无礼。郑僖公亲随看到此幕,便向他进谏,可郑僖公不听。亲随固执地再次进谏,郑僖公居然一怒之下就把他给杀了!

子驷得知此事后,当郑国使团到达鄵地(音操,河南新郑、鲁山之间)时,就买通厨师,在郑僖公饭菜里下毒,把他给毒杀了!(《史记·卫康叔世家》)随后,子驷又以郑僖公暴病而亡告之诸侯。

回来后,子驷扶持郑僖公才五岁的儿子郑简公姬嘉成为国君。

城濮之战为楚成王的霸业画上句号 霸主未定郑难未已(5)

然而,郑僖公之死,却引发了郑僖公兄弟们的集体怀疑。公元前565年春,郑国群公子就集合在一块,密谋杀死子驷。4月,子驷发觉情况不妙,就抢先动手,杀死了子狐、子熙、子侯、子丁。子狐之子孙击、孙恶被迫逃亡到了卫国。

郑国这此内乱,到此才算告一段落。


4月22日,就在郑国内乱刚结束没几天,子国、子耳二人就受晋国指使,率兵伐蔡。在春秋初时蔡国就投靠了楚人,多少年来都鲜少参与中原诸侯盟会。这次出征,子国、子耳大获全胜,还俘虏了蔡国司马公子燮。

打了一次大胜战,郑人举国欢庆。

城濮之战为楚成王的霸业画上句号 霸主未定郑难未已(6)

可是,子国的儿子子产却是一副忧心忡忡模样。见到父亲后,子产说道:“小国没有文治,却有了武功,灾祸就大了!如果楚国来讨伐,能不顺从于楚吗?如果投降楚国,晋国军队必然随之而来。晋、楚二国交相伐郑,从今天起,郑国没有四五年,都不会安宁了!”

子国听了这话,极为生气:“你知道些什么?国家有军令,又有正卿在,小孩子乱说话,就不怕被杀头吗?!”

子产虽然还是小孩,话却极为有理。

城濮之战为楚成王的霸业画上句号 霸主未定郑难未已(7)

公元前565年冬,楚国令尹子囊就率大军前来讨伐郑国。强敌兵临城下,这一下郑国的卿大夫们都紧张起来了。在郑国内部,立刻分裂成了两派:子驷、子国、子耳等人想跟从楚国;子孔、子蟜(音脚)、子展却想等待晋国救援。

因为在5月的邢丘(河南温县东)之会上,子驷曾遭受晋人侮辱,他便力排众议,决定投降楚国。此后,郑人还特地派出王子伯骈出使晋国,向晋人解释因为遭到楚国攻打,郑国不得不投降楚国。

晋国正卿荀罃却一眼就看穿了郑人:“郑国有楚国之讨,却不告知晋国就投降了楚国——郑国想投靠谁,别人哪敢阻拦?敝国国君将率领诸侯相见于郑国城下,请你们好自为之!”

接下来,晋国就四处派出使者,准备来年伐郑事宜了。


公元前564年冬,晋国率领诸侯国伐郑。10月,鲁、齐、宋三国军队,跟随晋国中军攻打新郑东门鄟门;卫、曹、邾三国跟随晋国上军攻打新郑西门师之粱;滕、薛跟随晋国下军攻打新政北门;杞、小邾则跟随晋国新军去砍伐郑国道路上的栗树。

城濮之战为楚成王的霸业画上句号 霸主未定郑难未已(8)

面对攻到家门口的诸侯大军,郑国不得不向晋人求和。

11月10日,郑国与诸侯联军在戏(河南登封嵩山北)订盟。在进行盟誓时,郑国子驷突然快速向前,宣誓道:“上天加祸郑国,使郑居两大国之间。大国不施德,却频繁以乱来要挟郑国,使得郑国鬼神都得不到祭祀,让郑国民众都享受不到土地产出的食物,夫妇积劳成疾,却无从申诉。自今日盟会之后,郑国如果不服从有礼且强大得可以庇护民众的国家,还心怀异志的话,也如同盟书誓词一样!”

对于晋国的讨伐,郑人内心还是充满了怨恨!

荀偃一听,顿感不对,便命郑人:“修改你们的誓词!”郑大夫公孙舍之却据理力争:“已经将誓词昭告神灵了;如果这都可以改,那我们背叛晋国也就可行了!”这时,晋国正卿荀罃上来打圆场:“我们实在德行不足,威逼别人结盟,这哪是礼节呢!暂且订盟而退,修养德行、整束军队后再来,最终必将得到郑国,何必一定要今天?”

12月,晋军果然再度率领诸侯大军伐郑,攻打新郑北、东、西三面大门,一直攻打到新郑郊区才回师。

城濮之战为楚成王的霸业画上句号 霸主未定郑难未已(9)

晋国军队刚走,楚共王率领楚国大军又杀了过来。郑国正卿子驷想都不想,立刻就向楚共王投降了。盟誓时所说的“维强是从”,郑国执行得相当干脆。


公元前563年6月,楚国令尹子囊联合郑国子耳共同讨伐宋国,围攻宋都商丘。这时,却突然杀出一个卫国,出兵军队驻扎在襄牛(山东范县),准备来救援宋国。得知卫人出兵,郑国大夫子展立刻警示:“一定要攻打卫国,不然,是失去楚国这一外援。得罪了晋国,又得罪楚国,郑国还能幸存吗?”

城濮之战为楚成王的霸业画上句号 霸主未定郑难未已(10)

此时,主政的子驷却为难地说:“那样国家必然陷入困境!”郑国已有一路军队在外远征,如今还要派另一支军队去讨伐卫国,这是要榨干郑国的国力!

子展道:“得罪了两个大国,必然亡国!陷入困境,总比亡国要好得多!”于是,郑国不得不派大夫皇耳率兵前往攻打卫国,却不幸被卫人击败,皇耳还成了卫国俘虏!春秋初以来,卫国就一直都是郑国手下败将。可如今郑国居然被卫国打得大败,可见郑国这次出兵有多勉强!

7月,在围攻宋国之后,子囊与子耳二人又继续带军前往讨伐鲁国。伐鲁回师之后,两人又率军攻克了宋国的萧邑。

在楚国压力下,郑国逞强派出了两路兵马攻伐他国,但显然已是强弩之末。

这时,鲁国人孟献子看出了郑国的窘境,作出了一个惊人预言:“郑国将会有灾难了!军队出征得太过频繁了。周天子还不能频繁用兵,何况是郑国!如果灾难发生,恐怕就要落在郑国三位执政者身上!”

连外人都看出郑国正在步入困局,郑国人自己又何尝不明白?只不过形势发展至此,郑国人已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了……。


郑国内乱的爆发速度之快,出乎人们意料。

公元前563年10月14日,郑国尉氏、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五族,突然发起暴乱,攻杀了郑国三位执政子驷、子国、子耳!这五大氏族,都是郑国下层的官吏,因为他们与执政卿子驷有私人恩怨,突然发动这场内乱。在杀死三位执政卿后,五氏党徒又劫持了郑简公,占据了郑国北宫!

城濮之战为楚成王的霸业画上句号 霸主未定郑难未已(11)

连八岁的国君都落入了暴徒之手,情势之糟,由此可见!

子国之子子产听说暴乱发生,立刻组织家兵作好防备措施,然后率领十七乘兵车去大街上给父亲收尸。一切安排妥当后,他又率兵前往平叛。这时,大夫子蟜也率领国人前来支援子产,最终攻下了北宫,杀死了带头作乱的尉止、子师仆二人。其余的作乱者见势不妙,都赶紧逃往宋国去了。

这场由讨伐鲁、宋、卫三国诱发的内乱,是郑国第一场由底层民众发动的内乱。表面看来,这场内乱是五位下层官吏与执政卿子驷之间的私人恩怨造成。但实际上,此时发动内乱却正是响应了中下层的心声:这些年来,郑国轮番遭遇晋国和楚国讨伐,郑国自身又频繁对外用兵,日益沉重的徭役负担,让中下层民众早已不堪忍受。杀死执掌国政的三位卿大夫,不过是底层民众发泄怒火的一种方式,并非他们想夺取郑国政权。否则,他们也不会轻易放过控制在自己手中的郑简公了。


底层民众的怒火,一度让继任的郑国执政卿子孔颇为忌惮,想通过强行盟誓的方式令众人臣服。最终在子产的劝说之下,不敢触犯众怒而放弃了。

城濮之战为楚成王的霸业画上句号 霸主未定郑难未已(12)

历史证明,“霸主未定,郑难未已”,这已成了郑国人无法逃脱的宿命。真正诱发郑国第一场底层民众暴乱的,不是郑国用武过甚,而是郑人无法左右的晋、楚争霸之战。在晋、楚争霸之战决出胜负前,郑国内部的任何斗争,都不会有真正胜利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