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颐和园(皇家园林变身自然讲堂)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古典园林颐和园(皇家园林变身自然讲堂)(1)

23日,颐和园举办“文学里的绿色家园”儿童科普活动,图为工作人员向小学生们介绍瓢虫。 颐和园供图

  “不同时期的瓢虫有什么区别?”“昆虫的‘自卫术’会在什么时候启动?”23日上午,颐和园益寿堂景区变身科普小讲堂,小学生们在紫藤花下聆听由颐和园园艺队植物保护工程师李洁带来的园林“昆虫记”。

  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颐和园举办“文学里的绿色家园”儿童科普活动,将《寂静的春天》《昆虫记》两本儿童文学的读书会搬进皇家园林,让园林浸润阅读,将环保意识扎根孩子们的心田。

  活动以《昆虫记》的读书分享开场。同学们通过阅读和分享《昆虫记》中的自己喜爱的段落,将博物学家眼中的昆虫世界缓缓展开。随后,现场播放了由颐和园科技人员制作的《瓢虫女儿国》科普小视频,带领孩子们探索、了解瓢虫的繁衍生息和物种进化。

古典园林颐和园(皇家园林变身自然讲堂)(2)

23日,颐和园举办“文学里的绿色家园”儿童科普活动,图为小学生在悬挂卵卡。 徐婧 摄

  随着视频播放结束,孩子们提出了各类关于昆虫的奇思妙想,李洁从瓢虫家族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态价值逐一讲起,并带领大家将人工繁育的异色瓢虫送上防治蚜虫的“前线”。

  “小园丁”们来到树林间,低年级同学负责悬挂装有异色瓢虫虫卵的卵卡,高年级同学负责释放成虫。他们小心翼翼地将两三头瓢虫从容器里倾倒在手掌心,再用拇指与食指捏起瓢虫的鞘翅,轻轻放在花灌木的叶子上,亲身感受着《昆虫记》所描绘的自然法则。

  今年二年级的苏恒毅告诉记者,这是自己第一次参加实地科普活动,他在这个上午看到了平日在课堂上难以见到的“真虫”“真叶”,对七星瓢虫的印象最为深刻。“我能摸出,这片叶子上有小绒毛”,苏恒毅说,如果有机会,除昆虫外,还想到户外的课堂上了解更多植物。

古典园林颐和园(皇家园林变身自然讲堂)(3)

23日,颐和园举办“文学里的绿色家园”儿童科普活动,图为小学生悬挂的异色瓢虫成虫。 徐婧 摄

  据了解,23日下午,颐和园书院·霁清轩还将举办主题为“计成与园冶”的文化沙龙直播活动,使读者在感受园林书香韵味的同时体味历史、阅读和思辨之美。(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