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古镇(曾令宋学士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德庆三洲岩)

苏东坡的古镇(曾令宋学士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德庆三洲岩)(1)

被条龙形人造巨枝连起的树群

苏东坡的古镇(曾令宋学士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德庆三洲岩)(2)

缠满杂草的湖边风轮

苏东坡的古镇(曾令宋学士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德庆三洲岩)(3)

荒草侵路

苏东坡的古镇(曾令宋学士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德庆三洲岩)(4)

“古屋”群中的流水

苏东坡的古镇(曾令宋学士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德庆三洲岩)(5)

与岩洞交汇的水口

苏东坡的古镇(曾令宋学士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德庆三洲岩)(6)

湖边大凉亭

苏东坡的古镇(曾令宋学士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德庆三洲岩)(7)

未完成的湖边小桥

苏东坡的古镇(曾令宋学士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德庆三洲岩)(8)

湖心岛的休憩处

苏东坡的古镇(曾令宋学士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德庆三洲岩)(9)

无花的花海

苏东坡的古镇(曾令宋学士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德庆三洲岩)(10)

“古屋”群之间的小桥流水

苏东坡的古镇(曾令宋学士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德庆三洲岩)(11)

湖心岛入处

苏东坡的古镇(曾令宋学士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德庆三洲岩)(12)

“古屋”群一角

苏东坡的古镇(曾令宋学士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德庆三洲岩)(13)

朽坏的小桥

苏东坡的古镇(曾令宋学士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德庆三洲岩)(14)

穿过“古屋”群的路

苏东坡的古镇(曾令宋学士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德庆三洲岩)(15)

“古屋”群一角

苏东坡的古镇(曾令宋学士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德庆三洲岩)(16)

“古屋”群一角

苏东坡的古镇(曾令宋学士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德庆三洲岩)(17)

从湖心岛看对面三洲岩洞

苏东坡的古镇(曾令宋学士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德庆三洲岩)(18)

一幢“古屋”

苏东坡的古镇(曾令宋学士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德庆三洲岩)(19)

"牛气冲气”对联

苏东坡的古镇(曾令宋学士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德庆三洲岩)(20)

“皆大欢喜”对联

苏东坡的古镇(曾令宋学士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德庆三洲岩)(21)

一个指示牌

苏东坡的古镇(曾令宋学士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德庆三洲岩)(22)

搁浅湖边的朽坏大船

苏东坡的古镇(曾令宋学士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德庆三洲岩)(23)

豁着巨口的岩洞

热爱旅游的朋友梁梅,对她多年前在朋友圈见过的如波似浪十分绚丽的三洲岩花海印象深刻,约我和秀英一起去那里玩玩,于是,那天我们去了。

去之前,我把手头德庆文史资料有关三洲岩的翻开读了读,因此对“位于德庆县城镇东70里,濒临西江,……是西江之三岛,因取蓬莱第三洲的意思,故称三洲岩”这景区有所认识:

“岩内辽阔平坦,可以容纳千人,岩内多钟乳,景致幽雅。石罅间因有滴泉,其味甘冽,所以又叫‘玉乳岩’。宋丞相李纲书‘玉乳岩’三字,由祖无择刻铭于岩壁。

“三洲岩是由水成岩构成,岩内多钟乳,千姿百态,有的形似观音,有的似白鹤,有的似雄狮,形象逼肖。还有丹炉、砚池、仙羊窝、巨鳌、金猫、白象、云柱和灵窍等名胜古迹,更有石钟、地鼓,击之有声。”

此外,我还得知:三洲岩是历代名人逸士的游览胜地。宋丞相李纲、宋学士苏东坡、宋御使陈禾、明尚书李质……等先贤,先后到岩游览,并有赋诗题刻。

当然,我不会完全带着对书本描述的印象来看今日三洲岩的,因为流逝的时光和朝代的理念是大自然的易容者,但相信它大体还在,风景依然。

我们是从那由一根人造龙形巨枝连住的树群走过,穿过石林曲经来到湖这边的小路,然后踏上湖心岛,穿过“古屋”群,走过花海,绕湖一周,来到岩洞,完成这次游玩的。

当我们进入“古屋”群前,迎面而来的是块差不多已被风之手剥净金衣的“财神”石头——我诧异它在这里竟有如此地位。然后,左弯右拐过几堵墙,眼前,这里,那里,都是仿古青砖屋。这些仿若遥远时代穿越过来的“古屋”有七八群之多吧,它们之间,是雅丽的小桥流水,是奇丽的前庭后院,是朴丽的木阳台,是秀丽的小路彩亭……但这一切都韬光敛彩,只荒草落叶在欢歌起舞……端丽的“古屋”也荒凉得没一只麻雀肯在它们的屋檐落脚……

那怕如此,它仍美得迷人,当我们来到它的湖心岛,凉亭、老树、小径,吸住我们脚步;坐在其中,看周边坐落有致的“古屋”,看湖对面"维石岩岩紫翠连,原非禹凿自天成”的岩峰,目光久久不收。

离开湖心岛,我们进入“古屋”群,因为空空的屋透出森森气息,我们只在门前匆匆经过。

当我们来到湖那边的“古屋”路对面时,我们在一间湖边吊脚亭坐下。那里有扇石墙,墙面钉着个残旧指示牌;它告诉我们岩洞和花海方向。

秀英在这吊脚亭前,读它的对联。她读着读着,干扰数“古屋”群的我,干扰在那一大堆放到积厚尘还没被发挥作用的鹅卵石边捡石子玩的梁梅。她说有个字她读不出,让我们来看看。因此我们都去读。这对联叫“皆大欢喜”,右联是:上压下层层加码马到成功;左联是:下骗上节节掺水水到渠成。

因诧异它的内容,我们回过头去看走过时没细看的古屋,看看它们有没有类似的对联,结果发现都有。它们同一笔迹,语气一样,书法不错。

它们中有副叫“牛气冲天”。右联是:你牛他牛有权最牛势不可挡;左联是:天比地比无人可比皆因可耻。

读过这些红纸黑字大部份已被风化了的对联后,我们向岩洞出发。路过条未完成的水泥仿古小桥,路过大大小小的颓废凉亭,路过靠天养命的污污槁槁草木,路过没有花的花海……踩着侵路的荒草绊脚的落叶,我们来到近岩洞的湖边大凉亭坐下。从这边放眼看湖那边,感到“原是蓬莱境里山,何年飞落晋康湾/云斤月斧犹存迹,地久天长不改颜”的湖光山色仍如诗似画。

在这凉亭边,是条朽坏的大船。

岩洞就在这大船上边不远处。

岩洞张着个因“抓革命促生产”炸石而变得狞狰的巨口,“开阳”得存不住丝毫幽雅。当然洞还是洞,水还是水,但“白象、金猫、鹤、鸾、狮、熊之类”早在炸石的炮火声中跑光了……可能我眼力不济吧,洞内“宋、元、明各朝题刻190多镌,各种赞美诗赋”,我似乎只见到一镌。好在它还清凉,相信酷暑当儿穿洞风会很爽!

我们慢慢在岩洞踱来踱去,就像我们绕湖一圈的三个多小时漫游没遇到一个别的游人一样,洞里也只我们仨……

在梁梅、秀英互相取景拍照当儿,我伏在岩洞水面上供游人赏鱼的走廊栏杆看水中游来游去,可能会为一条蚯蚓就来场生死博斗的锦鲤,看无一滴钟乳的岩壁在水光影中轻微晃动,不禁惆怅。真希望那些跑掉了的“白象、金猫、鹤、鸾、狮、熊之类”会回来,不见了的题刻会重新上壁……

在此再温习下我读过的一些有关三洲岩的功课:

《三洲岩记》 明·李逢升

州东七十里有三洲岩,闻之海有三洲,可望而不可即。仙子旅处焉。越后亡失其一,今三洲岩,得无鬼神输运置于锦江之湄?

余少慕名山,常思蹑履太华之巅,振衣匡庐之顶,遍宇内之胜,收之目中。闻说三洲岩是一大奇观,咫尺而未尝一到。今年归康州,路过黄湾,则见其崖悬千尺,峭壁磷磷,望之古木参差,淡烟浓翠,乃舍舟而从之,径徊路仄,由门而堂,堂而奥。仰望青碧之色,若别是一天。其宽敞平衍,纵横广数百武。其石之为形者,有白象、金猫、及鹤、鸾、狮、熊之类,崖钟敲之,吰吰有声。挝其地则田,田鼓音若金革相答。洞之南,丹炉烟冷,相传为勾漏令葛稚川曾炼丹于此也。洞之西有台翼然,宛如斗室。室之旁有小窟如池,从池畔而达岩外至人峰也。由凌虚石峰下而转过坳处,则濂溪先生之书院也。若夫洞之东,无他胜。石罅小路,仅容一人,行十余武,有石高三尺许,阻塞其前,缘石而过,路尽处,一洞岿然,实则斯岩之大概也。当暑业其中,不知夏之酷。室旁之窟,挖凿成池,植以锦莲。从池出岩外,下临千尺,拓道百寻,翼以雕栏,栏下遍栽花卉。越二十武,为星宿亭。下视牂牁,一带潆洄,十里而入八桂,山川隐见于望中矣!更上至人峰,徬依林木,怪石以为阅。空亭四顾,山翠如城,游云聚散,恍若身在霄汉间而忘所归也。

三洲岩诗 明 尚书·李质

海外三洲隔弱流,凭谁移近锦江头。

天开混沌应重设,地雍穹窿不计秋。

岩溜储精凝玉乳,崖松笼月走金虬。

我来几度寻幽赏,漫把新诗记胜游。

三洲岩诗 明 刑部主事·余志

路入云关景最佳,古岩石乳锁烟霞。

书台藓合遗陈迹,丹鼎香沉失旧砂。

土鼓暗鸣神女室,洞天深透玉皇家。

乾坤不改春常在,老却仙桃几树花。

题东坡三洲岩题名 光绪进士·丘逢甲

东坡渡海归,游此玉乳岩。

曾题数行字,鬼神护镌镵。

古人弃我去,留我题名处。

何时我来游?亦刻数行字。

玉乳千年温,洞天散花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