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心经》高清小楷(欧阳通道因法师碑)

《道因法师碑》,全称《大唐故翻经大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文并序》。李俨撰文,欧阳通书,华原县常长寿、范素镌刻。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建。碑高320厘米,宽140厘米。正书,34行,行73字。碑额正书“故大德因法师碑”七字,额字小且横书,比较少见。碑头雕为螭首,碑额处雕饰佛龛,及释迦牟尼、观自在、大势至三佛像,是唐代浮雕极有特色的精品。碑文文字完整,基本无缺损。碑石现存西安碑林。

欧阳询《心经》高清小楷(欧阳通道因法师碑)(1)

道因法师碑

《道因法师碑》书法笔力劲健,笔法险绝,得其家法,是欧阳通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明杨士奇称其“书法出家学,矩矱森严,意度飘逸”。

一、《道因法师碑》的主要内容及相关逸事

《道因法师碑》详尽叙述了益州多宝寺高僧道因法师刻苦好学、仁义为怀的一生。碑文及《玄奘传》中均记载了道因法师于唐朝初年,曾在慈恩寺帮助玄奘翻译佛经,最终得到“翻经大德”的美号。此碑是道因弟子玄凝为纪念他而于唐龙朔三年十月建立的。

欧阳询《心经》高清小楷(欧阳通道因法师碑)(2)

欧阳询《心经》高清小楷(欧阳通道因法师碑)(3)

碑文中提到道因法师在灵岩寺时“遂于寺北岩上,刻石书经。穷多罗之秘帙,尽毗尼之妙义。纵洪澜下注,巨火上焚,俾此灵文,永传遐劫。”

灵岩寺刻石经,清代以来有两次大的发现。

《灌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灌县灵岩寺附近有上下两个藏经洞。清光绪年间,张耀闾游山,避雨进入下藏经洞下侧罗姓院内,发现阶沿砌石模糊有字,始知大雨岩崩露出很多石经板,其中完整的几十块,已被县令范青蒲的幕僚湖北举人陈仲实运回老家。1931年春,邑绅蒲春蔚、林烺青等人,循旧迹请五六名工人发掘十天,终于得到石经。石经藏在用砖砌成的拱形洞中,每两块经板之间垫有开元钱若干枚。……今灌县文管所保存六百块残片。粗略估计,全部经板当在一千块以上。……从今存的《大般若经第一百八十八卷》石板侧所刻‘大唐大历三年’字迹,可知这一刻经活动前后历五十余年之久。”

另,据新华社成都2004年2月12日电:“不久前,有关部门决定在都江堰灵岩山海拔1250余米的峭壁侧,兴建一处纪念藏经洞的石坊。工程竣工之际,石坊侧的岩壁因施工而坍塌,竟露出一片奇特的岩层。岩层不仅质地细腻如脂,而且如书页般层层相叠,显然经过人工雕琢。经专家考证,‘书岩’即石经。‘书岩’由二百六十余块用细砂岩精磨的经版组成,每块经版长80厘米、宽40厘米,、厚3-4厘米,版间均匀嵌有唐代‘开元通宝’古币。”

欧阳询《心经》高清小楷(欧阳通道因法师碑)(4)

欧阳询《心经》高清小楷(欧阳通道因法师碑)(5)

二、欧阳通其人及其书法艺术

欧阳通(?-691),字通师,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欧阳询的第四个儿子。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新、旧《唐书》均有传。

书法史上有不少父子齐名的书法家,晋有“二王”,唐有“大小欧阳”。相比较,欧阳通没有王献之那样好的家庭条件和书法环境。

据史载,父亲欧阳询去世时,欧阳通尚年幼,母徐氏抚养至殷,盼子继承父业。其父手迹散在民间,家藏无几,徐氏不惜重价购回若干。欧阳通朝夕临摹,书法大进。曾任奉义郎、行兰台郎、骑都尉等职。唐高宗仪凤年间,徐氏病故,欧阳通已官至中书令,居丧尽哀,时论称有唐六十年来,朝官中居丧最严谨者。武则天为帝时,欧阳通以司礼卿判纳言事为相。天授二年(631年),武承嗣阴谋夺取储位,欧阳通与岑长倩等反对,武承嗣乃指使来俊臣诬陷通等谋反,下狱,虽备受酷刑,而始终“无异词”,八月被害。及中宗及位,事得昭雪,追复官爵。

欧阳询《心经》高清小楷(欧阳通道因法师碑)(6)

欧阳询《心经》高清小楷(欧阳通道因法师碑)(7)

欧阳通很看重自己的书法,不轻易为人写字,对文房四宝要求极高。唐张鷟撰的《朝野佥载》谓其:“尝自矜能书,必以象牙、犀角为和管,狸毛为心,覆以秋兔毫。松以烟为墨,末以麝香,纸必坚薄白滑者,乃书之。”欧阳通留存今世的碑刻,仅有《道因法师碑》与《泉男生墓志铭》,而《泉男生墓志铭》是1922年才在洛阳邙山出土,因此前人多从《道因法师碑》来评价欧阳通的书法。

欧阳询《心经》高清小楷(欧阳通道因法师碑)(8)

翁方纲题跋

明杨士奇《东里续集》卷二十跋此碑云:“书法出家学,矩矱森严,意度飘逸,但少含蓄之趣耳。

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三五评云:“评者谓欧阳兰台瘦怯于父,而险峻过之。此碑如病维摩,高格贫士,虽不饶乐,而眉宇间有风霜之气,可重也。”

明赵崡《石墨镌华》卷四云:“兰台故学父书,而小变为险笔,时兼隶分,自是南北朝流风余韵。

明盛时泰《苍润轩碑跋》中说:“欧阳通正书转信本,流丽有余而严敬不足。”

清何绍基《东洲草堂文钞》中云:“都尉此书逼真家法,握拳透掌,模之有棱,其险劲横轶处往往突过乃翁。

清杨守敬《平碑记》:“碑森焉若武库矛戟,真堪移赠。”

清叶昌炽《语石》:“《道因法师碑》戈戟森森,锋颖四出,六朝醇古之气,浇漓尽矣,盖能得之《皇甫碑》之险峻,而无《化度》之淳蓄。非善学率更者也。余谓小欧,但传其父分隶法。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小欧《道因碑》,遒密峻整,曾假道此碑者,结体必密,运笔必峻,上可临古,下可应制,此碑有焉。

《道因法师碑》以隶入楷,露锋入笔,刚劲有力,斩钉截铁,如刀断木,收笔间带有波磔,有古隶意味。结体上趋扁,在谨严中又具生动的姿态。四边开张,潇洒而不飘浮,端庄而不板滞,给人一种健康活泼、奋发向上的感觉。章法比较天真自然,按字形的大小不同,所占空间比例不同,上下字之间空间稍大了一点,显得比较的疏朗有致。《道因法师碑》不失为唐碑中的佼佼者,为习楷的典范之一。

欧阳询《心经》高清小楷(欧阳通道因法师碑)(9)

清 何绍基临作

欧阳询《心经》高清小楷(欧阳通道因法师碑)(10)

清 英和临作

欧阳询《心经》高清小楷(欧阳通道因法师碑)(11)

邓散木临作

欧阳询《心经》高清小楷(欧阳通道因法师碑)(12)

刘京闻临作

欧阳询《心经》高清小楷(欧阳通道因法师碑)(13)

翁志飞临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