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海学校体育文化节下午活动(回忆耀华学校上)

作者|吴锦英

兴海学校体育文化节下午活动(回忆耀华学校上)(1)

天津有一所知名的中学叫“耀华”。我是耀华学校1950年的高中毕业生,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都在耀华学校就读,后来大学毕业又回到耀华任教。因此,“耀华”的美好画面在我记忆中时时闪现、终生难忘,当然了,回忆的都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耀华情景。

说起耀华,和我们吴家还是有关联的。家父吴新治(字聿修),是耀华学校创建发起人之一,他当时是天津英租界华人纳税人公会的常务干事,参与了建校过程;还推荐了陈晋卿为第五任校长。

父亲的名字至今仍刻在耀华大礼堂前厅墙面的《天津耀华学校记》石碑上。

兴海学校体育文化节下午活动(回忆耀华学校上)(2)

这些年,有关介绍和纪念耀华学校的文章很多,许多耀华学友都在写回忆文章。大家从历史、政治及教学、学术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量而详细的描述,这些方面我就不再重复了。

在本篇中主要记述那些我记忆深刻的文体活动,以及我们五零届同窗的一些佼佼者。

开周会唱校歌

兴海学校体育文化节下午活动(回忆耀华学校上)(3)

上世纪四十年代,耀华学校每个星期一上午第二节课,一定都是周会,由级任老师带队带领该年级的学生们,鱼贯进入学校大礼堂。

兴海学校体育文化节下午活动(回忆耀华学校上)(4)

大礼堂内上下两层楼内座椅

诺大礼堂,众多师生,但气氛肃穆,听不到一点儿说话的声音。周会开始,先唱耀华校歌的第一段歌词,随后由校长宣读总理遗嘱,再后是校长训话。有时也请刘崇一先生和骆公权先生讲话。(注:那时男女老师一律被称为“先生”)

最后唱校歌第二段歌词:“勤朴忠诚,服膺我校训,智德体三育,策励维勤……”

那时就倡导“德智体全面发展”了。

兴海学校体育文化节下午活动(回忆耀华学校上)(5)

重视音乐陶艺情操

耀华学校对各科教学都十分重视,也包括音乐课。

我上初小二年级时,关淑华先生(女)教男生唱游课;何祚秀先生教女生唱游课。堂役把风琴抬到健身房,老师压琴,学生边唱边舞。

高小时,由宋翠华先生在音乐课上教各班《乐学基础》,我们学会了高音部谱号和低音部谱号,4/4是4分音符作一拍,一小节有4拍;还学会如何分辨C调、E调和变B调。之后,音乐课就不再用简谱而是用五线谱了。

以后一直到初中三年级都有音乐课。上课地点是在第四校舍地下室的专用音乐课教室,备有立式钢琴伴奏。

上课开始时,先练声。唱1234567i,i7654321;135i,i531;以后唱“阿”和“依”的音阶。

初中一时,日寇侵略华北沦陷,学校里有日本女教师在大礼堂(内有立式钢琴)教音乐课。她教日本歌,我们就捣乱。

上她课时,我们说话、乱跑,我和周庆瑞跑上大礼堂后台,从紧贴墙壁的铁梯爬上去,爬到侧幕后灯光台上,日本女教师无奈请来陈晋卿校长。下课后同学们已回教室,我和周庆瑞才偷偷溜出大礼堂。

初中二时教音乐课的老师是李鸿宾先生,音乐课上李鸿宾先生几次给同学们演奏贺綠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

六十年代时,著名革命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发表后,当时被称为沈阳音乐学院四大男高音歌唱家李鸿宾、胡静华、丁贵文、鲍延义都唱过,而且在音乐厅公开演出四位男高音一同演唱此革命歌曲,大受听众欢迎,这些是后话。

记得初中三时学唱了许多世界名曲,如《桑塔露琪亚》、《摇篮曲》、《友谊地久天长》和英文的美国黑人歌曲《Old Black Joe》,也学会合唱歌曲《国际歌》等,还有中文歌曲《苏武牧羊》等等。

解放前夕,耀华校内十分流行一首《喀什噶尔舞曲》;解放后,我们也学唱了不少进步歌曲,如:《团结就是力量》、《解放区的天》、《大家唱》、《你是灯塔》、《光明赞》、《我们是民主青年》、《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年轻的人火热的心》、《打倒列强》(曲调与《两只老虎》相同)、李淑同的《送别》(电影“城南旧事”中插曲)、《凤阳花鼓》、郎艈秀的《天倫歌》、《好大的西北风》(赵元任作词、刘天华作曲)、和《国际歌》等。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1947年俞大酉任天津耀华中学校长。她任职期间重视社团活动,组建了耀华中学的黄钟歌咏团、舞蹈班、口琴队、话剧团、国剧社、演讲组等社团组织,组织过几次演讲比赛。

话剧团里由49届王慧芬、卞岺年等同学演出大型话剧《朱门怨》;由50届王贻文和51届董声煥同学演出的苏联话剧《表》等都很受欢迎。

唱响的黄钟

1947年7月底,一个以中国传统十二律之首的《黄钟》命名的歌咏团在天津耀华宣告成立。

随后近两个月由30岁的团长莫桂新(杰出的男高音歌唱家、也是耀华的音乐教师)指挥着这支30多耀华学生组成的歌咏团队。歌咏团坚持每周二、四、日的下午在耀华第四校舍地下室的音乐教室排练。

1947年9月21日晚8时半,《黄钟歌咏团》的首场音乐会在耀华中学大礼堂举行,《胜利舞曲》和《我所爱的大中华》两首充满欢乐气氛的合唱曲拉开了演出的序幕。

在莫桂新的指挥下,合唱团陆续演唱了外国名曲《民族号手》、《念故乡》,赵元任的《海韵》和谭小麟的《安全土》、莫桂新谱曲的《夜思》等多首歌曲。

最后,演唱合唱曲《上山》(赵元任谱曲的独唱,经李抱忱改编为混声合唱)歌中唱到:

“猛醒!猛醒!我且坐到天明,明天绝早跑上最高峯,去看那日出的奇景。”

辛勤不负有心人,歌声将演出推向高潮。

兴海学校体育文化节下午活动(回忆耀华学校上)(6)

首演一成功后,《黄钟歌咏团》对所有天津爱好声乐的大、中学生,青年教师和职员等都敞开大门,却又在选拔、排练等环节一丝不苟严格要求。

每星期天下午,风雨无阻都在耀华学校音乐教室用五线谱视唱及排练中外歌曲的习唱;也有音乐知识的传授和科学发声的训练。

《黄钟》诞生一周年,他们的多次演出已覆盖《长城谣》、《歌唱八百壮士》、《旗正飘飘》、《在太行山上》和《锄头歌》等中国歌曲;以及莫桂新本人创作的《东北别》、《江上曲》和《故都月》等,都成为《黄钟》的保留曲目。

此时全团已有60余人了。

1949年9月21日晚,为庆祝建团两周年,《黄钟》在大光明影院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他们与刚成立不久的天津中国音乐研究会民族管弦乐队(即今日的“天津艺术民族乐团”)合作,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第一次完整呈现在天津观众面前,演出盛况空前火爆。

《黄钟》为丰富和促进了近代天津合唱艺术的发展与传播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并培养和锻炼了大批音乐人才。参加过该团的罗忻祖、李华德、林青、王巍、赵宝山等人,后来都成了知名的歌唱家或指挥家。

毫无疑问,《黄钟》实现了莫桂新的建团理想,那就是“不停地、无条件地“给”,给予大众!”

活跃的国剧社

1947年耀华中学还成立了“耀华国剧社”。

国剧社有近三十名学生和数位老师参加,定期活动,师生同乐。多数人都有相当的基础,生、旦、淨、丑人才济济。开始时是清唱,逐渐大家都积极地要求粉墨登场在舞台上演出。

经过大家的努力,很快地便排出了《红鬃烈马》、《四五花洞》和《探阴山》这样的重头戏,并于1948年初的寒假期间在耀华大礼堂隆重公演了,且是义演性质,面向社会,公开售票,接连公演两天。

《探阴山》中的包拯是由刘艈檀扮演,刘金婵由陈敬如扮演,油流鬼由马之俊扮演。

《四五花洞》中的四个潘金莲分别由朱章琪(49届)、王鸿翊、刘宝田、黄书贻(50届)扮演,胡大炮由马之俊(50届)扮演,殷仁通、邝耀贞姐妹俩和另一名女生分别扮演四个武大郎,章从文老师扮演金鼠大仙,另一位谈老师扮演银鼠大仙。

《红鬃烈马》中"武家坡”一场的薜平贵由顾兴权扮演,王宝钏由王连城扮演;“算军粮”一场的薛平贵改由刘廷英扮演,王宝钏仍由王连城扮演,殷仁通扮演王夫人,周景和扮演魏虎,鲍淑慧扮演二姐,王允、苏龙、大姐的戏不多我也不记得扮演者了;“银空山”一场由闫晋义扮演代战公主,李学涵扮演高思继,刘艈檀、马之俊分别扮演马达、江海;“大登殿”一场薛平贵由刘承烈老师扮演,王宝钏由闫晋义扮演,代战公主由言穆娴扮演,马达、江海、苏龙、魏虎、王允、王夫人、大姐、二姐扮演者不变。

第二天演出的大轴戏仍是《红鬃烈马》,“大登殿”一场,由沈希咏老师扮演王宝钏,闫晋义扮演代战公主,窦锦章老师扮演薜平贵。国剧社唯一的琴师李贵钟同学为部分演出操琴,其他司鼓、琴师等都是从外面请来的。

兴海学校体育文化节下午活动(回忆耀华学校上)(7)

国剧社的第一次演出很成功,大受欢迎,不但得到一般京剧爱好人士的好评,而且受到了票友中权威人士的青睐。《探阴山》一剧先是被邀请到中国大戏院与名票张少良(《铁龙山》中饰姜维)、丁至云(《玉堂春》中饰苏三)同台演出,后又被邀请到新华电台播音。

耀华国剧社里这帮半数是初中生平均年龄只有十四、五岁的孩子们能一炮走红,名扬津门,说明他们确实有一定水平。

1949年上半年又举办了一场水平更高的京剧晚会,剧目是《打渔杀家》、《锁五龙》和《龙凤呈祥》。

首场演出中,50届的马之俊同学初登舞台便“一趕三”扮演了《探阴山》中的油流鬼,《四五花洞》中的胡大炮、《红鬃烈马》中的江海,表现突出,最为活跃。

为国争光的罗忻祖

兴海学校体育文化节下午活动(回忆耀华学校上)(8)

耀华学友罗忻祖在校期间就喜欢唱歌,其少年时代歌唱启蒙者是一位不出名的俄罗斯教师。耀华中学毕业后,她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喻宜萱教授,又经苏联专家梅德韦杰夫严苛训练,才培养罗忻祖以美声唱法在欧洲的国际比赛中获奖。

罗忻祖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短暂的留校任教以后便调到了中央实验歌剧院(现在的中央歌剧院),随国家文化部和共青团中央等单位组织的代表国家的赴外演出,足迹遍及罗马尼亚、法国、波兰、埃及、瑞士、英国等地,为年轻的共和国赢得了无数的荣誉与喝彩。

记得1955年一次在巴黎中法文化交流协会举办的盛大酒会中,罗忻祖每曲唱罢都是暴风雨般的掌声。

最后一个音符结束后,沸腾的现场几近失控,一阵阵热烈拥抱、接吻过后,她身上的各种首饰已被一抢而光,甚至连鞋子都没有放过,而没有抢到物品的人们则排起了长队等待签名。

另一次让人印象深刻的演出,是在1959年罗忻祖在伦敦的独唱音乐会。当时,因《老人河》而饮誉全球的美国黑人歌王保罗.罗伯逊出于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执意要求由他来先唱几首进行垫场和造势。

而当罗忻祖连续用德、意、英、法、俄、中六种语言演唱了十余首中外歌曲后,保罗.罗伯逊脸上写满了惊讬和激动,一面拥抱着罗忻祖,一面亲切地说道:“我十分惊讶和钦佩你们中国能够培养出如此优秀的歌唱人才!小姑娘,你唱得真好,非常好!”

第二天的《泰晤士报》专门在头版还刋发了专文与音乐会的照片。

在中央歌剧院期间,罗忻祖排练演出了《阿依古丽》、《赛里木湖畔起了风浪》、《我生长在天山脚下》、《啊,草原》和《夕鹤》(日本作曲家团伊玖磨创作)。

无论在任何歌剧中,罗忻祖都饱含激情却又恰到好处地把握了剧中人物的性格分寸、将剧中人物的内心与情感演绎得层层递进又丝丝入扣,实为伟大的艺术大家。

兴海学校体育文化节下午活动(回忆耀华学校上)(9)

晚年的罗忻祖定居香港后,亲赴各个中小学校进行普及性演出等大量的社会公益活动。

罗忻祖也教一些慕名前来的学生。经她教授和指点过的学生所考入的学校包括美国著名的朱莉亚音乐学院、伊斯曼音乐学院、浸信会大学、新英格兰音乐学院,以及奥地利的维也纳音乐学院等。

罗忻祖一生只是:“我想做和能做到的就是唱好歌。”她许多次在不同场合中经常说到,是党培养了她,是新中国培养了她。

重视体育强健体魄

耀华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也是十分重视的。

校园内不但有先进的高水平的各学科教学设施,而且还有体育舘、健身房、标准四百公尺跑道的田径场、足球场和十多个篮球场等等,操场上还有双杠、跷跷板、攀登架等等运动器械。

兴海学校体育文化节下午活动(回忆耀华学校上)(10)

兴海学校体育文化节下午活动(回忆耀华学校上)(11)

体育馆室内

兴海学校体育文化节下午活动(回忆耀华学校上)(12)

耀华的田径场和足球场

每天清晨,随着悠扬的音乐,在朝阳沐浴下,整齐地做早操。全校女生身着白色运动服组成白色方阵,男生则是上身蓝色运动衣,白长裤侧面有蓝色长条。

当年的耀华,男学生有两套体育服:夏天蓝短袖T衫和黑裤衩,冬天蓝绒衣和裤缝两侧上带蓝条的白灯笼裤;女学生夏天一身白,冬天是白绒衣和白色裤子,一身白。

兴海学校体育文化节下午活动(回忆耀华学校上)(13)

前女生左三是作者

体育老师有:廖蔚棠、姚恩汉、宋白圭、杨超群、朱稚舒、姚襄立、李文秀、陈赞棣等。

在体育课上,先生们对我们进行严格的队列训练,传授各种体育技能,通过做早操和严格的体育课培养了我们的体育技能和兴趣。

一到下午两节课后的课外活动时间,各班学生可根据各自喜好,选借各种运动器材或球类,自由地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浪木、滑梯、转盘等处排满了人,蓝球场地都被抢占,单双杠区都站满了人,健身房里的垫子上,也有人在练“翻跟头”。

兴海学校体育文化节下午活动(回忆耀华学校上)(14)

这时,运动场上都是年轻人生龙活虎般的身影,充满青春活力,场面十分壮观。正是在这全面普及群众性体育锻炼的基础上,耀华在体育竞技上也是佼佼者众多,运动成绩领先。

学校除每年春秋两季,组织全校运动会和派出校代表队参加天津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及各种比赛外,还经常组织年级间和班级间的篮球等单项对抗赛。

我除了积极参加各项比赛活动之外,还常去体育舘里爬软梯、跳横箱;在操场上走浪木、打转盘、坐摇椅、玩滑梯;还试着练了一次虎伏。

兴海学校体育文化节下午活动(回忆耀华学校上)(15)

作者在操场上运动

我的好动性格和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就是在母校这样的环境和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在我就读耀华期间,我校的体育活动蓬勃开展,运动人才辈出,运动成绩斐然。

NO:1 田径

我耀华的师兄弟、师姐妹们的出色体育成绩,给同学们极大的鼓舞,为学校增光添彩。

例如:全市小学运动会上,同届男生郭金绅代表耀华百米赛荣获冠军;初中时刘文灏在全市田径赛1500米比赛跑了笫三名;高中时的王兆钰在天津市春节长跑比赛中荣获冠军。51届的朱龙弢、戚其祿、李文俊在天津市学生运动会上荣获4×100米接力冠军。

女生们田径运动成绩更为突出,在全市运动会上,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组的冠军几乎全包了。

例如:大师姐王美英是她当年女子一、二百米的记录录保持者。52届的梁茹苓曾参加全国运动会100米比赛、48届的刘元琪和50届的张象琳也都曾是市学生运动会短跑冠军,女生中还有高班的黄金焕和黄玲爱成绩也很显著,51届女生曾媄文标枪成绩优秀。

NO:2 篮球

当时耀华的体育活动惯例是:冬、春季足球和篮球;夏、秋季排球和垒球。耀华有十多个篮球场,篮球运动蓬勃发展。

47届男生篮球队在天津较有名气,队员有王常贵、骆延祜、汪佩和、老歪(中锋)等。

该队在天津全市学校篮球队比赛中几乎场场必胜,仅有一次败给大学的工商学院篮球队(该队有后来的囯手程世春、李汉亭等)。

50届男生初中时组织了“宇宙光”篮球队。

杨超群先生为教练。队员有:邸锦江、陈小东、夏乃骥、李庚钧、朱玉琨、诸祐根、贾恩弟、张广义、刘文杰等。其中,刘文杰无论在学校或单位的足、篮、排三大球比赛都有突出表现和优异成绩。

后来姚恩汉先生(五虎将之一的姚恩汉先生曾于1927年和1930年两度入选中国篮球队,分别参加于中国上海和日本东京举行的第八届和第九届远东运动会。)做教练,完全按规定教材练习,学习正八字、反八字、反掩护、交义等等。在防守上,学习联防、分区域联防、区域盯人、半场盯人、全场盯人等等。

在参加天津市篮球普通组公开赛时,队名改为“晓津篮球队”。普通组中正式参赛的有大学生队及各机关单位队,而“晓津队”当时算是表演赛,不记分。比赛结束后,“群星队”获得冠军。

随后,在耀华体育馆,我“晓津队”与“群星队”作表演赛,结果,我们“晓津队”赢了。从此,“晓津篮球队”在天津就小有名气了。

最关键的一场比赛是在母校体育舘与天津铁路局队(前身是北京市篮球代表队)的比赛。比赛结果,我们“晓津队”赢了九分。

耀华女子篮球也不示弱,国家女子篮球队主力傅彬和雍容都是耀华校友。

NO:3 垒球

50届男生初中三时,史常怡等小个子同学们组织了垒球队。

垒球队员有华益慰(投手pitcher)、史常怡(捕手catcher)、李鹏德(投手、外号崩豆)、梁光普、王奠中(外号皮猴)、张世伟、谢世模、陈佩华(外号老虎鞋)、黎秉钧(一垒)、王绍武、钱家骊(二垒)等。聘请48届学生梁绍周作教练。

NO:4 排球

50届男生高中一时,乔慈忠组织了一个排球队,取名“紫电”。排球队员有乔慈忠、郑必坚、毛腾瑞、钱家骊、杨秉孝、王汝贤、王宁、张宗岱、刘家琦、郑闾轫、梁观耀、史常怡等。

经过两年多的磨练,到高中三时已具备一定实力,并小有名气,不时参加校内外的比赛。

各年级的女同学也都组队经常开展排球比赛,52届的刘匡生和李文秀老师都被选入国家排球队,成为女排国手。

NO:5 技巧

耀华还成立技巧队,队员约二十余人。母校从体院请来专业教练辅导。训练地点在第四校舍地下室的健身房里。

兴海学校体育文化节下午活动(回忆耀华学校上)(16)

耀华的健身房在全市大中小学校中是独一无二的。健身房很宽敞,靠近房顶有一排窗户,阳光可以射入使房内明亮如白昼。

健身房内备有不少运动器械,如活动双杠、跳箱、鞍马、天梯、爬竿、肋木等。每天下午两节课后,技巧队员都准时来到健身房,专业教练不但有理论(出版过专业著作),而且还能亲身完成不少高难度动作。

兴海学校体育文化节下午活动(回忆耀华学校上)(17)

在教练辛勤严格的训练下,技巧队的基本队员都能完成双杠团身前空翻、单手卧鱼转倒立等当时的高难度动作。

兴海学校体育文化节下午活动(回忆耀华学校上)(18)

校技巧队每年春秋两季校运动会上也是重头戏队,曾在学校大礼堂和体育馆里为师生们表演,成为校内反响很大时髦的体育项目。

NO:6 游泳 滑冰

耀华学生有被选为天津市游泳代表队。

兴海学校体育文化节下午活动(回忆耀华学校上)(19)

前排左起第四人为廖蔚棠老师,第六人为50届吴锦英,第十一人为50届李铭(领队、后为天津市体委主任)。

还有被选入华北冰上运动代表队参加1953年在哈尔滨市举办的全国冰上运动会。

兴海学校体育文化节下午活动(回忆耀华学校上)(20)

后排左起第二人为50届的王敦和,左起第四人为50届的吴锦英。

正是在耀华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群体活动蓬勃开展的基础上,才涌现出许多尖子运动员。而尖子的形成:一是本人的天赋和兴趣,二是有设备场地练习、三是名师指导提高。

因此,耀华在具备当时领先的场地设备和名师资的先决条件,在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下,造就出一批文艺体育的优秀人才。

我写此文的初衷,是要表达“感谢母校”的心情,感谢耀华母校对我的培育和教导。同时也感谢我50届同学钱家骊提供的许多珍贵资料。

兴海学校体育文化节下午活动(回忆耀华学校上)(21)

作者近照

吴锦英

2022.8.26

注:文中插图皆选于《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耀华五零届校友会纪念册。

未完待续

......


作者吴锦英,女,1932年出生于天津马厂道366号吴家大院,小学中学皆在天津耀华学校就读,为耀华五零届高中毕业生,同年考入南开大学,大学毕业后回到耀华中学教书。1956年调往太原,仍从事教学工作,后从太原师范学院副教授岗位上退休。


编辑 | 紫石

关于我们

“情系五大道”公众号、头条号汇集了五大道人讲述的老故事及五大道人的文学、摄影作品等,旨在重温五大道老时光、探寻五大道人的生命轨迹、弘扬五大道的人文精神。欢迎新老五大道人踊跃投稿,文字、口述均可(有意者请在私信留言,我们会尽快回复)。本号刊登的文章(不代表本号立场)均为原创,不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