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非遗展馆(非遗流传600年的乐舞)

孟连傣族宣抚司礼仪乐舞,是广泛流传在普洱市孟连县的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歌舞表演形式。在过去的600年间一直出现在孟连县傣族民间,逐渐衍生出系列表演曲目和丰富多彩的傣族舞蹈形式。

傣族非遗展馆(非遗流传600年的乐舞)(1)

(宣抚古乐)

孟连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类型,地势高低错落,境内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物产丰富,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为傣族、拉祜族、佤族等各民族居住地,宣抚司礼仪乐舞便孕育于当地傣族文化之中。

傣族非遗展馆(非遗流传600年的乐舞)(2)

宣抚司礼仪乐舞始于明清时期。起初,乐舞只活跃在傣族民间,后被傣族土司启用于官府各种岁时节庆活动,以及各种节庆、活动、婚丧嫁娶。同时,它也在孟连傣族民间广泛流传,成为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如遇到重大活动、节庆、结婚、盖新房等,都要邀请表演队上门表演庆贺。

傣族非遗展馆(非遗流传600年的乐舞)(3)

(傣族民间乐舞队在宣抚司演出)

随着时间的流逝,传承至今的乐曲不足10首,其舞蹈表演形式也仅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了下来。内容依旧以傣族传统的民俗歌舞为主,表演乐器兼容吹、拉、弹、奏,各有千秋。舞蹈内容以独舞、双人舞、群舞为主,以及传统的长甲舞、蜡条舞、孔雀舞等傣族民间舞蹈与即兴创作舞蹈等。2015年,礼仪乐舞固定曲《婻窝罕》参加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成为孟连向世界展示民族文化的靓丽名片。

傣族非遗展馆(非遗流传600年的乐舞)(4)

傣族非遗展馆(非遗流传600年的乐舞)(5)

其中,孔雀舞,又名架子孔雀舞,属于宣抚司礼仪乐舞其中的一种,最古老、最原始的孔雀舞是由男性来表演。演出时,演员需头戴面具、身着披肩、腰缠绸布,模仿孔雀羽毛的摆动,动作极其生动。乐曲欢快、优美,情感性比较强,听了就想手舞足蹈。

傣族非遗展馆(非遗流传600年的乐舞)(6)

宣抚司礼仪乐舞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音乐符号将地方人文特色深植其中,于2020年12月22日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来源:普洱文旅资讯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张丽青

审核:祝小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