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考研热”为什么会出现,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考研考公热的背后反映了什么)

有人总责怪现在年轻人要求太多,经常看到有人说“这代年轻人太废了”,想要房子、车子、体面的工作,想要高薪却不想加班,哪有这么好的事啊?然而真的是年轻人要求太多了吗?,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分析“考研热”为什么会出现,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分析“考研热”为什么会出现,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考研考公热的背后反映了什么)

分析“考研热”为什么会出现,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有人总责怪现在年轻人要求太多,经常看到有人说“这代年轻人太废了”,想要房子、车子、体面的工作,想要高薪却不想加班,哪有这么好的事啊?然而真的是年轻人要求太多了吗?

复旦大学一教授称:这代年轻人是最不适合结婚的年轻人,因为他们真的太累了。年轻人的焦虑源于社会竞争的加剧,不内卷就没有出路,不主动卷就只能被卷,所以不断恶性循环,最后越来越卷。

据统计,我国当前在校大学生数量达2.5亿,2022年应届大学生人数达1057万,2022年考研人数高达到462万,还包含二战、三战的同学,而这其中一大半人将落榜,无缘上岸研究生。

不仅大学生数量规模惊人,我国灵活就业人员人数也是与日俱增,由原来的几百万激增到了2亿。由此反映出当下年轻人的就业生活压力,年轻人纷纷吐槽:“毕业即失业”、“考不上就要进厂了”。

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流水线的运用,使得很多岗位逐渐不需要人工,就业岗位被机器取代,一些非技能岗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社会各行业普遍加班时间长,企业也不重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也让不少大学生望而却步。

疫情期间,实体经济遇冷,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少店铺纷纷倒闭,企业裁员,互联网996现象普遍,加班猝死的新闻屡见不鲜,这也导致我国近几年考公考研人数暴涨,年轻人纷纷往高校、体制内躲避。

2022年研究生统考国家线暴涨10几分,国考唯一三不限岗位的阿里邮局,报名人数有19236人,竞争比达到1:19236。即使这样,大学生们依然趋之若鹜,考研每年过半人数落榜,三战、四站的学生越来越多,事业编、公务员考试都是几百几千人去竞争一个岗位,上岸难度越来越大,报考人数越来越多。

以前有人说:考不上研究生就去考个公务员吧,而现在人们说:考不上研究生就去考个公务员吧,1:20000的那种!

“3000块的工资招不到农民工,但一定招的到大学生!”

巨大的升学压力,就业压力,外部风险的加剧,不断的内卷,不断的内耗,最终出于避险心理,大学生们纷纷选择躺平,婚育欲望逐渐下降,纷纷表示:”少生不生,幸福一生”。

然而,不想内卷,就没有别的出路了吗?考不上研究生,考不上公务员,就只能进厂打工吗?当代年轻人真的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我认为其实不然,风险伴生着机遇,想要规避风险没有错,然而在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前提下,盲目地去内卷,最终就只能被卷。

有多少大学生是为了逃避就业而选择考研的呢?有多少人是因为身边的人都在考公,也盲目加入考公队伍呢?没有结合自身的能力和特点,盲目随大流,缺乏绝对的信念感和兴趣,最后也不能全心投入其中,效果也就不尽如人意。

当然企业也有一定责任,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使得企业招聘门槛提高,学历成了必备的敲门砖,似乎不考上研究生真的没有出路。但是其实很多岗位,本科生的能力就足够了。

面对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也不能放任其野蛮发展,应当通过多种举措,多个主体共同发力,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国家应当积极担当责任,保障就业,尽早进行升学分流,将人才引导到社会各个领域,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也是如此。

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关怀,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化人才,使得人有其岗,岗有能人,要重视保障劳动者权益,不吹捧“加班文化”,才能为企业发展吸引到更多的人才。

而年轻人也要转变就业观念,利用好学校的平台提升自我能力,不荒废时间,学好就业技能,才能在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在进入职场前,想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发挥自身特长,说不定能探索出一条不同寻常的“致富之路”。比如很多大学生会运营自媒体,校内创业等,也不失为一种好选择!

谁说暴富只能是空想,只要敢想敢做,下一个“暴富的人”就是你!

除了考研、考公,我也推荐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一些基层项目,例如:西部计划、支教、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机关单位见习生等,这些项目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是通过这样形式的锻炼,我相信大学生能从中收获更多,会更加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过渡期的选择,我认为还是值得一试的。而且这些项目期满后,国家公务员考试也有专门设置的岗位,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也算曲线救国了。

即使考研考公失败,也依然要乐观面对人生。人生是一场长跑马拉松,不到最后,没有人知道谁是胜者。即使一时失意,也要积极拥抱社会,不要逃避就业,我相信,天道酬勤,努力付出过的人一定会有收获的,加油啊,打工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