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西双版纳我的家原唱(美丽的西双版纳)

2019.2.6/文/木易原创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地处热带北部边缘,属热带季雨林气候。西双版纳州下属1市2县,常住人口100多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近80万,傣族是主体民族,世居有13个民族。

美丽的西双版纳我的家原唱(美丽的西双版纳)(1)

西双版纳是中国唯一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圈成员。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6,动物种类占全国的1/4,森林覆盖率80.8%,是中国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大叶种茶的原生地、普洱茶的故乡,建有1个5A级景区,9个4A级景区。

美丽的西双版纳我的家原唱(美丽的西双版纳)(2)

西双版纳系傣语,“西双”即十二,“版纳”意为一个提供封建赋税的行政单位,实际上是指十二个行政区域。西双版纳古称勐泐,是古代越人的一支。三国、两晋时期及以前属永昌郡管辖。南北朝时期,西双版纳一带的12个傣族部落“泐西双邦”,号称勐泐国,都于景德,奉天朝为“天王”,受到封赏。8-10世纪,勐泐政权属唐代地方政权“南诏”银生节度管辖。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傣族首领帕雅真统一勐泐,在景洪建立“景龙金殿国”,属南宋地方政权“大理”管辖。帕雅真奉天朝为“共主”,接受南宋王朝的封号。其后,帕雅真之四子桑凯冷继父位时,受天朝封赐为“九龙江(澜沧江)王”。元灭宋后,在云南设立行省,并将云南划分为37路、5府,勐泐一带称为“车里路”,此后勐泐一带开始实行土司制度。元贞二年(1296年),在车里设“车里路军民总管府”,管辖勐泐一带。泰定四年(1327年),改设“车里军民宣慰使司”,封召坎勐为宣慰使。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宣慰使召应勐为了分配贡赋,把所管辖地区划分为12个“贺圈”,即“西双版纳”(12个版纳之意),这是西双版纳名称的来由。

美丽的西双版纳我的家原唱(美丽的西双版纳)(3)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西双版纳爆发了勐遮、六顺、顶真三土司与勐海、勐混土司及景洪宣慰使司之间的战争,云南当局派兵弹压。民国元年(1912年),在土司制度的基础上设立“普思沿边行政总局”,把西双版纳分为八个行政区,柯树勋任总局长,先后属滇南道和普洱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始设车里、佛海、五福(南峤)、象明、普文、芦山(六顺)、镇越等七县和临江行政区,属普洱道。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普洱)。

美丽的西双版纳我的家原唱(美丽的西双版纳)(4)

1950年2月17日,西双版纳全境解放,车里、佛海、南峤、镇越四县相继建立县人民政府,隶属普洱专区。1953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首府设在允景洪,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委托普洱专员公署领导。同年5月撤消车里、佛海、南峤、镇越四县建制,按照传统习惯,将辖区重新划分为12个版纳及两个民族自治区、1个区和1个生产文化站。1955年将自治区改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将12个版纳合并为县级版纳景洪、版纳勐海、版纳勐遮、版纳易武、版纳勐腊。1959年撤版纳建制,将5个县级版纳合改为景洪县、勐海县、勐腊县。1973年经国务院批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由云南省直接领导。从此,西双版纳州与思茅地区分设,开始行使自治州职权。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景洪县,设景洪市。目前,西双版纳州辖1市2县(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另设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景洪工业园区。

美丽的西双版纳我的家原唱(美丽的西双版纳)(5)

景洪市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澜沧江从景洪市区穿过,沿江两岸都按旅游休闲需要建设,有宽畅的散步大道,有随时可供休闲的石椅、石槕,餐饮娱乐场所星罗棋布。横跨在中段的澜沧江大桥,看上去非常壮观。每到傍晚,人流如织,若选择坐船游览,澜沧江两岸夜景,灯光炫目,五彩斑斓,歌舞声声,热闹非凡,一幅美丽温馨的画面。

美丽的西双版纳我的家原唱(美丽的西双版纳)(6)

西双版纳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中国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最富盛名的便是原始热带森林公园。走进茂密的热带雨林,参天的大树上长满一层层厚厚的青苔;树干上缠绕着各种与树干等身、粗细不一、形状古怪的青滕;树身上寄生着各种小草和蘑菇;植物“绞杀”现象在这里比比皆是;整个雨林阴森可怖,原始味很浓。阳光从茂密的树叶缝隙中照射下来,象一把把银光闪闪的长剑,直插地面;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水汽,每呼吸一口,都是大自然馈赠给人们的新鲜空气;路上偶尔窜出一群猴子,向游客索要食物。这是一幅人与自然多么亲近、和谐的画面啊!最为吸引人的便是园区的孔雀放飞表演了。饲养员哨子一响,随着着悠扬的乐声,几百只色彩斑斓的孔雀,从四面八方的草丛中飞来,落到湖边的草坪上,争抡着食物。不远处的湖面上,飘荡着一艘竹筏,上面几十个穿着傣族服装的少男少女,在表演着与孔雀有关的爱情故事。整个画面让人叹为观止。园区空气清新、景色迷人、春意盎然、让人淘醉!

美丽的西双版纳我的家原唱(美丽的西双版纳)(7)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是西双版纳各个民俗村的重要表演项目。一般都在村中央建有一个较大的广场,周围是看台,中间建有一个圆形水池,水池中间建有一尊四面佛像。时间一到,穿着傣族服装的一对男女支持人,骑着一头大象,带领着身着盛装的游客缓缓进入广场,绕水池一圈,做几个站起、蹲下的礼仪性动作之后,泼水就开始了。人们拿着五颜六色的塑料盆,盛满清水,绊随着激扬的音乐声,相互追逐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清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傣族人有"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的彦语。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尽情的笑,全身湿透,兴致高昂。在过去,举行完泼水节的村民入夜时分,鼓乐齐鸣,纵情歌舞,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除泼水节外,还有赛龙船、放高升、放孔明灯、丢包、斗鸡、物资交流等传统娱乐和实用项目,比我们汉族的春节还要热闹。

美丽的西双版纳我的家原唱(美丽的西双版纳)(8)

曼听公园是一座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皇家公园,园区建在一条约一公里长的条形湖面两旁,沿途星罗棋布的楼台亭榭、佛教建筑,掩藏在茂密的树林中,若影若显,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刚进公园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周恩来总理的铜像,这里是他当年参加傣族泼水节活动的地方,后来为了纪念他,就把这里命名为民族广场,并为他建造了铜像。园区还有鹦鹉表演、大象表演、放生池等。还可以通过各种展览,了解傣族人的民族风俗文化和傣王的历史。当地夜晚的篝火晚会也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节目。公园不远处是一座规模较大的总佛寺,在里面能看到具有东南亚风格的各种佛像,是当地佛教信徒的礼佛之地。

美丽的西双版纳我的家原唱(美丽的西双版纳)(9)

曼听村是景洪市勐罕镇下辖的一个村子,村子下属七个村寨,约2000多口人,其中曼乍村在历史上以培养名厨师而闻名。村子有200多年历史的曼乍佛寺和菩提树,村子周围有大片的香蕉林和热带水果种植场地,是云南省古村寨保护单位。发展旅游业以来,国家投资为村子建了一个能容纳上万人的泼水广场、演艺广场和大象表演广场。沿街商铺、饭店、旅馆林立,有些还是外地人投资建设的。每天有上万人来这里游览,旅游大巴、自驾游车、“房车”、观光车遍布村子的大街小巷,最集中的时候,有些路段还睹车。曼听村村民全部从事旅游服务业,好多家庭即是商店,又是饭店、旅馆,每天早上,淳朴的村民见了游客,都笑容可掬的向游客问好,一派文明祥和的气氛。

美丽的西双版纳我的家原唱(美丽的西双版纳)(10)

西双版纳近几年外地人口猛增,以四川、重庆、青海、新疆、东北人俱多,仅青海一个县就有78户人住在这里,他们还定期搞聚会。这里的游人大体有四种类型:一类是前几年开发初期买了房子的(当时每平米2000多元,现在10000多元);二是候鸟式的,每年九、十月份来,次年三、四月份走(月房租800到1500元不等,可以自己做饭,生活费比西安低);三是“房车”式游客,沿江两岸,大街小巷,到处停放着来这里休闲渡假的自驾游客;四是短期游客。傍晚时分,澜沧江两岸熙熙嚷嚷,都是休闲的游人,以老年人具多。

美丽的西双版纳我的家原唱(美丽的西双版纳)(11)

下面这对夫妇是宁夏人,男的65岁,退休后以这样的方式带着老伴旅游,现在的场景是上午10点多,老俩口用煤油炉下面吃,很温馨、很有趣!他们这次是2018年9月出来的,准备今年5月回去。跟他们同行的有好几辆车,他们的车比较小和差一些,由“依维柯”改装房车的比较好。这些车里两人的生活用具、用品、食材一应具全,还装有电视机,计算机等,太阳能为它们提供电源。他们结伴而行,一般不去省会等大城市,专去县城和地级城市,一个地方玩一个多星期就转移,明天他们准备去江西。10多年前在欧洲见过很多老人开着“房车”到全世界旅游,觉得距离我们很遥远,不想今天竟成了我国工薪阶层的一种生活方式,叫人非常感慨!

美丽的西双版纳我的家原唱(美丽的西双版纳)(12)

我向美丽的西双版纳致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