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刀片电池什么时候使用(在国外汽车圈引发哗然)

作为国内知名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比亚迪,最近在德国引发了很多老外的关注,消息传回到国内,我们也尤为震惊。

这件事起因是近两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比亚迪进入欧洲市场,刚开始大家对于比亚迪汽车关注度还是很高的。当地主流电视台DW、德国知名汽车媒体Auto Motor und Sport等对比亚迪Atto3(元plus)的产品进行测试,而测试视频一经发布,就在国外收获了大量好评,老外非常期待能早点体验到这款新能源汽车。

比亚迪刀片电池什么时候使用(在国外汽车圈引发哗然)(1)

为什么比亚迪能获得老外的广泛关注呢,其中就包括比亚迪的核心技术优势:刀片电池!刀片电池的安全性获得了德国汽车媒体的关注,而优秀的整车设计和良好驾驶体验也成为了比亚迪的优势之一。

比亚迪刀片电池什么时候使用(在国外汽车圈引发哗然)(2)

通过观看国外的评测视频讲解,我仿佛感受到了比亚迪Atto3 元plus良好的车身设计和舒适的驾驶体验。

比亚迪刀片电池什么时候使用(在国外汽车圈引发哗然)(3)

那这款刀片电池究竟有多么神奇呢?发布后就能获得老外的一致好评?这是因为比亚迪刀片电池的六大优势:

1、超级安全

2、超级寿命

3、超级强度

4、超级续航

5、超级功率

6、超级低温

比亚迪刀片电池什么时候使用(在国外汽车圈引发哗然)(4)

先聊聊超强寿命和续航,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体积能量密度与811三元锂电池接近,高体积密度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布置大容量的电池,单次充电可满足600公里续航需求,循环寿命电池充放电3000次以上,行驶120万公里,这对于经常开车的国外用户来讲,是非常耐用了。之所以寿命能这么长,则是因为控制了磷酸铁锂电池铁溶解问题,避免负极材料受到金属影响,减缓电池的容量衰减。

比亚迪刀片电池什么时候使用(在国外汽车圈引发哗然)(5)

比亚迪也针对膨胀力进行了大量测试,做了大量可控设计,确保系统全生命周期的膨胀力处于可控状态。比亚迪是怎么做到的呢?那是因为刀片电池包的设计使体积利用率提升50%以上,具有较高体积能量密度;同时刀片电池长电芯结构与壳体及保护结构形成刚度较强的结构体,使电池包不容易发生变形。而这一切,也要归功于比亚迪多年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应用经验,2005年比亚迪第一款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上市,一直致力于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比亚迪刀片电池什么时候使用(在国外汽车圈引发哗然)(6)

再来聊聊超级安全和强度,这就不得不说到比亚迪刀片电池的原材料,它采用了磷酸铁锂作为原材料之一,本身结构稳定,且使用过程中体积变化小,稳定性高。电芯方面内短极地,几乎为0。众所周知,电池在经过了碰撞后会产生冒烟、爆炸,但比亚迪刀片电池通过叠片结构 “陶瓷电池”技术,将电芯与电池包一体化设计,大大提高了其侧碰强度。为了防止刀片电池经过碰撞着火,刀片电池内部采用了直列式排布结构 高温绝缘陶瓷防护 隔烟通道,这样即便是针刺等极端情况,也仅仅只会产生冒烟的情况。而这样设计的好处显而易见,结构件减少,线束排布简单,降低外短概率,刚度好,模态高,从而保障整车的安全。

比亚迪刀片电池什么时候使用(在国外汽车圈引发哗然)(7)

而国外的评测也验证了刀片电池的强度和安全性,视频中能看到采用了严苛的针刺测试和重卡承压测试。为什么会选择针刺测试呢?是因为电芯内部短路(简称内短)是电动车发生燃烧的最主要的因素,特别是在停车和行驶过程中的自燃,基本上都是电池内短引起的。针刺是一种传统的模拟电池内短的测试手段,它是一种模拟极端情况电池内短的测试方法,通过一个金属针刺穿电池,模拟电池内部发生短路时的电池表现。针刺测试业界公认是所有电池安全测试中最严酷的。针刺测试虽然是一种严酷极端的测试,但是的确是能够模拟最极端情况电池的内部短路的表现,基于此所做的设计也能够提高电池在内短时的安全性,因此通过针刺可以说明电池万一出现内部短路时的安全性更高。

比亚迪刀片电池什么时候使用(在国外汽车圈引发哗然)(8)

重卡承压测试则是比国标的满分要求更高“50分”的、更严苛的比亚迪安全标准,从视频中的测试结果来看,比亚迪刀片电池完全可以放回车内正常使用,并且刀片电池包完好,无漏液、无变形、无冒烟现象,大家对于德国人的印象都是做事严苛,并且产品质量非常好,因此比亚迪在国外大火,并获得诸多好评,说明比亚迪进军国外市场,一定是正确的选择。

比亚迪刀片电池什么时候使用(在国外汽车圈引发哗然)(9)

#数码迷##科技好物这里都有##2023数码新趋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