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看茶感悟(国际茶日闻香识临沧)

为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畅通茶产品贸易循环,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2022年“国际茶日”以茶会友。为茶农茶企搭建展示产品、分享经验的平台,为爱茶饮茶者提供文化交流、品茗论道的舞台,营造各界同庆茶日的浓厚氛围。

“临沧绿色食品馆”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出现,落户临沧驻昆办,展现了各县特色农产品,见证茶与多样化农产品的精彩相遇,让大家共品茶香茶韵、共推特色农品、共享绿色韵味、让来宾品鉴临沧好茶、尝美食、闻香识临沧。

临沧古茶树

临沧村村寨寨采茶卖茶,家家户户种茶制茶,老老少少喝茶爱茶。对临沧而言,茶产业既是一个富民产业,也是一份情怀和乡愁。临沧历届党委政府坚持发展茶产业、爱护茶产业,临沧的茶叶由解放前的10多万亩,发展到现在173.4万亩,其中,获得有机及转换认证的茶园28.8万亩、通过雨林认证的茶园5.79万亩、组织开展绿色认证茶园56.14万亩。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提出“在临沧建立世界第一流大茶园”构想,正在变成现实。

临沧茶树资源丰富,有野生茶树群落80多万亩,百年以上栽培古茶园11多万亩;有茶组植物4个系8个种,栽培品种上千种;有世界上最粗壮、最古老,树龄3200多年的栽培古茶树锦绣茶尊;有海拔最高、种群密度最大、抗性最强的双江县勐库大雪山野生茶树群落;有完整记录茶树从野生、半野生到栽培型驯化全过程的云县白莺山茶树演化自然博物馆;有云南大叶种茶发祥地双江冰岛古茶园;有蜚声海内外的普洱茶顶级古树名山——冰岛古茶山、昔归古茶山、正气塘古茶山、小户赛古茶山;有世界顶级古树红茶、古树白茶名山——凤庆锦秀古茶山、云县白莺山。

在澜沧江流域,在临沧市境内的高山河谷,漫山遍野的茶树自由生长。有关专家考证,这些生长在北回归线附近,海拔1500米以上的大叶种茶,是世界上质地最好的生态茶。正如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所言,“世界最好的茶叶在中国,中国最好的茶叶在云南,云南最好的茶叶在临沧。”

临沧看茶感悟(国际茶日闻香识临沧)(1)

茶树林

●1939年,湖南人冯绍裘在云南顺宁(凤庆)创制了第一杯滇红茶,从此,临沧“滇红”享誉世界;

●1985年,浙江人汤仁良倾尽大半生心血创制的以临沧茶为原料的“蒸酶茶”在耿马投产,打破了此前业界公认云南大叶种茶不能做绿茶的桎梏,打造了临沧茶的另一座历史高地;

●2021年,冰岛老寨茶叶当年采摘权的拍卖中,一棵树龄500多年的古树茶,拍出了166万的价格,诠释了“玉树金叶”的财富神话,从隐匿深山,到名满天下,冰岛、昔归、正气塘,让临沧茶又一次在“普洱江湖”登峰造极,盛名远播。

这是临沧茶的今生,是厚积薄发终于惊艳世界的故事,而这一切的起源,就深藏在3200年前濮人种下的茶树里,盛放在临沧2.4万平方公里的山川河流、葳蕤河谷间。

临沧是世界茶叶起源中心,一直在中国乃至世界茶业版图上书写着临茶前世今生的传奇起源之地。《临茶醉天下》一诗曾写到:“名扬四海勐库茶,古茶群落大雪山;天下茶尊冰岛茶,高山珍品正气塘;历史积淀滇红茶,世界茶王香竹箐;种茶群居白莺山,沧江云雾昔归茶;一洞两国马鞍山,守护国门户南茶;翁丁寨旁帕拍山,俐侎澡堂忙肺茶;茶源故里是临沧,临茶定能醉天下。”

勐库大叶种茶有“茶之味精”之美誉,“冰岛茶”是勐库大叶种茶之魂。云南大叶野生茶,品质独特勐库种。1982年第一期、1985年第二期的《中国茶叶》,就分别以《勐库大叶品种英豪》《勐库大叶茶是云南大叶茶品种的正宗》加以赞誉。1984年,全国茶树品种委员会审定,并向全国推广的52个“全国地方茶树良种”品种中,勐库大叶种名列第一,评审委员会的评语是:云南大叶种的代表性品种是勐库大叶。

临沧看茶感悟(国际茶日闻香识临沧)(2)

临沧古茶树

临沧,有一棵目前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茶树——3200年。3200年前,生活在澜沧江畔的濮人种下了这棵茶树。古人说,山中岁月不计时长。3200年的时光,似乎就在春雨冬雪、云卷云舒中悄然而逝。这棵古老的茶树,在漫长的岁月里,经历沧海桑田,用一轮又一轮的年轮,一千年又一千年不变的茶香,记录下生活在澜沧江畔的人们,世世代代与茶休戚与共的历史画卷。

3200年后,这棵位于凤庆县小湾镇锦秀村香竹箐的古茶树,基部干径达184厘米,已长成世界上最粗最古老的栽培古茶树,通过考证,其年代可追溯至周武王时期,她被誉为“茶王之母”。因为她,茶业界盛传“临沧是茶叶起源地的中心地带”的理论得到最有力佐证。

临沧有古濮人的后裔布朗、德昂、佤族等23个世居少数民族。据记载,新石器时期,澜沧江流域以“忙怀型”新石器文化为代表的古濮人,在原始森林中,发现、采集、饮用了茶,那时称为野茶、本山茶、大山茶、大黑茶,进入农耕社会后,古濮人将野生茶逐步引为家种,古濮人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早最古老的茶农。

距离香竹箐100多公里的东南方,漫湾电站附近的澜沧江边上,有一座记录云南大叶种茶栽培历史的知名山头——白莺山,在白莺山上万亩的区域内,保存了野生型、过渡型和人工栽培型的上百万株古茶树。这座处于“忙怀文化”核心区的云县白莺山古茶园,被誉为完整记录茶树从野生、半野生到栽培型驯化全过程的茶树演化自然博物馆,国内外茶学专家认为,白莺山古茶园是目前已发现的可以看到茶树从野生到家种整个变化过程的地区,而且茶树种类最多样化,是茶树种质资源宝库,理应成为开展茶树起源与演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白莺山古茶树依村附寨,每日都守护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闻得见人间的袅袅炊烟。而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了,茶树记录了这里是古濮人活动的重要区域。白云苍狗,4000多年过去了,上百万棵古茶树,依然以勃勃的生机,见证、书写着人类茶树的栽培史和茶文化的历史。

临沧看茶感悟(国际茶日闻香识临沧)(3)

茶马古道

万物有灵,千百年来临沧人民都是茶的守护者,而茶也在滋养和回馈着守护他的茶农一代又一代、一世又一世。

2015年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9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21年香竹箐3200年古茶树的鲜叶采摘价格拍出10公斤鲜叶采摘权1068万元的高价,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被国家农业农村部推介为“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动辄几千上万元的茶叶价格,不断缔造着各地茶农身价倍增的财富故事,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至理名言。冰岛、昔归、正气塘、小户赛、忙肺、马鞍山、户南、帕拍…… 如今的临沧,前有著名茶山势不可挡,后有小众山头后来居上,一幅名茶山林立的壮丽画卷在世人面前徐徐展开。

1997年,一场罕见的大雪,厚厚的堆积在了整个勐库大雪山上。待雪融化,半山腰至山顶竹林悉数被冻死,当地村民这才发现,原本密密匝匝的竹林深处,深藏着一大片葳蕤茂盛的野生古茶树。

村民在海拔2200~2750米地带的勐库大雪山中发现了面积达12000多亩,约80000多株原生茶树,距今2500多年历史,为目前国内所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创世界古茶树新纪录。

临沧,位于云岭山脉和怒山山脉南端,澜沧江、怒江两水系之间,北回归线两侧。65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剧烈撞击挤压,成就了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特殊地形,无量山山脉、高黎贡山山脉东西拱卫呵护,印度洋北上的暖湿气流与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南下冷空气交汇相持,让“两洋分水、太阳转身”这一独特地理区位的临沧,形成了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等多种立体气候类型。

著名的气候学家吕烔称誉临沧为“生物优生地带”,是茶树生长的“天堂”。临沧最低河谷海拔为450米,最高海拔为永德县大雪山3504米,以1000—2200米的山地居多,平均气温16.5℃—19.5℃之间,全年无霜期290天以上,年降雨在1100—1500毫升,四季如春;全年日照2000小时以上,光照充足且光质好,绿色植物氨基酸和儿茶素内含成分增大;土地为花岗岩、片麻岩发育的酸性黄壤、红壤和棕性森林土,pH值4.6—5.5之间,是大叶茶宜种和优质高产的一块热土。

临沧的地理、自然、生态“三大”核心因素,造就了临沧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卓越生态环境,构成了临沧茶叶品质的多样性,成就临沧成为茶树种质资源天然基因库和世界茶树地理起源中心和栽培起源中心。

云南网通讯员 李本菊 查海霞 徐珊珊 摄影报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