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特产炒米饼做法教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广东阳江乡下,春节前后,农民朋友们好不容易盼望到了一年到晚,人们忙碌着备年货、盘算着准备“去村”(探望亲戚)时的礼品。

阳江特产炒米饼做法教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1)

记得七十年代末的那一年腊月二十九晚上,吃完晚饭我的父母亲和奶奶大哥便开始忙碌起来:打粉酥(炒米饼)。父亲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奶奶学会了包粽子、打粉酥、做油糍等阳江传统的“玛仔”,每当节假日,他在家里的话都是他做师傅。十四五岁的我看(烧)火,一刻钟也不敢离开灶台。

阳江特产炒米饼做法教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2)

如今年轻人不用自己动手做酥角,商场有得卖

大年初二,我们开年之后,“兵分三路”“去村”。父亲骑着单车搭载着母亲和一担箩筐“粉酥”、“叶贴”去大舅和五大舅家里,大哥骑车搭载着我去城里的二姑(父亲的结拜妹妹)家,奶奶拄着拐杖带着两个弟弟去探望一公里内的二舅公家里。因为奶奶在二舅公家不敢久留,两个小时后她返回后,果然又有亲戚来访。

在那个年代的春节,亲戚之间互相来访,亲情味非常的浓厚,一年到晚,亲戚之间互相走访,有说不尽的话儿。

阳江特产炒米饼做法教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3)

如今不用自己动手,商场有得卖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奶奶、父母亲已作古了,至于那些亲戚嘛,正所谓,一代姑二代表,三代已无人知晓。现代人“去村”(走访亲戚),已经不用动手做那些传统的炒米饼、酥角饼、油糍等,超市、商场、路边有得卖,想“去村”提前打电话预约告知,交通工具也由原来的自行车变成了小汽车。

现代人不论远近都开着摩托或小汽车“去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