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姓起源和发展史(南方龙姓多于北方)

龙姓,读音[lóng],现行较常见姓氏。汉、满、蒙、壮、苗、瑶、彝、白、侗、水、土家、布依、纳西、哈尼等多个民族有此姓。

历史来源:

一、《郑通志》收载,郑樵注云:“(龙),舜臣也。龙为纳言,子孙以名为氏。”(按:纳言,古代官名,掌宣达帝命;龙,人名,合而为“纳言龙”。其后以龙为氏。)

二、据《通志•氏族略》云:“又,董父, 己姓,以能畜龙,故赐姓豢龙氏(按:或云为‘御龙氏’)。今望出天水、武陵。”《姓氏词典》据《姓氏考略》注云:“源于御龙氏。刘累事夏王孔甲,学扰龙与豢龙氏,夏后氏嘉之,赐氏御龙。”

三、《姓氏考略》注引《华阳国志》云:“牂牁大姓有龙氏。”牂牁,音[zāng kē],古代郡名,在今贵州境内。

四、又据《北史》注云:“且弥王、焉耆国王均为龙姓。”

注:且弥,音[jū mí],汉代西域国(今新疆昌吉县一带)。有东、西两且弥 ,其后合为一国。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归属西域都护府管辖。东汉后并入车师后部。

焉耆,古西域国名。又作乌耆、乌缠、阿耆尼。国都在员渠城(今新疆焉耆西南四十里城子附近)。初属匈奴,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后属汉西域都护。西汉末又属匈奴。东汉永元六年(公元94年)班超破匈奴,又内属。唐初附西突厥。唐羁縻都督府名。贞观十八年(644年)征服焉耆后于其地置,属安西都护府。开元七年(719年)后为唐安西四镇之一,贞元六年(790年)后废。

五、壮族之龙姓,“可能源于古代崇拜‘蛟龙’(鳄鱼)”而得姓。(见《中国人的姓名》)

六、苗族之龙姓,“则为隆姓变换而得,谓之‘小隆’、‘大龙’。”又,或为鸢姓所改。《中文大字典》注“鸗”引陈鼎《滇黔土司婚礼记》云:“鸗氏,滇黔苗族,其先在周为汉上诸姬。楚灭宋、蔡、罗、鸗四国,俘其宗室,放之南徼,遂成苗彝。今滇黔之间,有宋家、蔡家、罗家、鸗家之苗,即其裔也。三国时,伯仲从诸葛武侯平南蛮有功。兄王于滇东为龙氏,弟王于滇南为凤氏。一去鸟为龙,一增几为凤,世为诸苗之长。”(见《中国人的姓名》)

七、普米族之龙氏,来自“巴落瓦支”姓。(见《中国人的姓名》)

八、彝族之龙氏,则“系烈显(用长筏渡江之家)”之分族。(见《中国人的姓名》)

地望分布:

《郡望百家姓》云:龙氏望出武阳郡。《姓氏考略》云:望出天水、武陵。

武阳郡,隋代将魏州改为武阳郡。唐代又改为魏州。相当于今河北、山东两省之间地区;天水郡,西汉初置。相当于今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地区;武陵郡,汉代置。相当于今湖北省西南部、湖南省沅江以西、贵州东部及广西三江一带。

周代有龙臣;秦代有龙且;汉代有龙述,零陵太守;宋代有龙章、龙升、龙太初;清代有龙为霖,潮州知府。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23%,为我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南方龙姓多于北方,尤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等省多此姓,4省龙姓约占全国汉族龙姓人口67%。

龙姓起源和发展史(南方龙姓多于北方)(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