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艺人流浪歌手现场(街头艺人众生相)

网红歌手、深二代街舞团队、德国钢琴家……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每天都有艺人在街头表演,这些街头艺人中,既有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也有小有名气的歌手和老艺术家,不少艺人已拥有一群忠实粉丝,为广大市民所熟悉,有的甚至创建艺术工作室、签约演艺经纪公司,从广场走向更大的舞台。

无论是清新的民谣,或是抑扬顿挫的二胡,还是活力四射的舞蹈,都让市民能在街角就能邂逅艺术的美好。近日,南方探针走进这一群体,讲述他们的街头岁月故事。

在世界各地唱Beyond的歌

“今天我寒夜里看雪飘过,怀着冷却了的心窝飘远方……”7月的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一曲《海阔天空》在广场上响起,循声望去,人潮正在慢慢向一个抱着吉他弹唱的街头歌手围拢。磁性的嗓音就像磁铁一样吸引了众多行人的脚步。

这个歌手名叫“小海南”,今年31岁,海南临高人,真名叫做王小康。作为beyond的忠实歌迷,他曾经在无数街头唱起Beyond的歌。去年2月,一段《他乡遇故知,东京街头一首海阔天空唱哭同胞》的视频在网上疯狂转发,点击量高达数千万,作为视频主角的他一夜间成了“网红”。

街头艺人流浪歌手现场(街头艺人众生相)(1)

随后,媒体蜂拥而至,“小海南”还上了选秀节目《明日之子》。这让网友们认识了在街头默默唱歌十几年的他,但成名的烦恼也随之而来。“很多从来不联系的人都来借钱,他们以为我红了,发达了。但实际上,我出国表演基本都是自费的,被报道之后,失去了一些朋友,也结交了一些朋友,这也许就是‘有得有失’吧。”

对于种种非议,他选择沉默不解释,继续自己的街头追梦生涯。从8岁开始,小海南一直将黄家驹视为精神偶像,这些年在外漂泊他一直在唱粤语歌,尤其执著唱Beyond的歌,只为把他们的励志精神延续下去。“带家驹拼搏的精神去世界各地闯荡唱歌,留下我的声音,是我从小到大的梦想。”

小海南说,街头表演的艺人大多都是边走边演,挣到了路费就前往下一个城市,如今他已经去了十多个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奥地利、瑞士……他回忆,许多华人在异国他乡听到他的歌声都会忍不住流泪,不少观众还会大声一起合唱。

街头艺人流浪歌手现场(街头艺人众生相)(2)

“我很喜欢用街头音乐的形式跟观众交流,纵使生活有很多不如意,但起码那一刻我们是开心的。”小海南十分认真对待每一次表演,几乎每一首歌都是拼尽全力。驻足聆听半晌,总能看到他唱得脖子青筋毕现。

尽管总有听众为他叫好,但收入始终微薄,有时运气好,一晚上的收入能有几百元,少的话则是几十一百。小海南坦言,不少人对街头艺人有刻板成见,觉得也是流浪的乞讨者之一。“卖力地唱到喉咙冒烟,有些站着听了一整晚的人,也不会打赏。”他觉得,打赏街头艺人,是对他们工作的一种尊重和肯定。

“我违背了某些传统的生活,就是为了寻找我心中那份快乐。”小海南说,他很珍惜当下,趁着年轻还能唱,能唱一天就是一天。“我没有什么伟大梦想,过好每一天就是我的梦想”。

靠拉二胡供儿女上大学

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北广场,骆宏俊穿着一身素净唐装,苍颜白发,精神矍铄,正在专注地拉着二胡。摆在他面前的琴匣贴着一张白纸,上书“乃胡琴国粹,当吾辈传承。不拖累儿女,凭才艺谋生”,匣里散落着路人打赏的一张张零钱。

今年63岁的老骆已在深圳拉琴18年。2000年,听说深圳遍地黄金,事业有成的他离开湖北老家,南下深圳做生意。未料生意失败,他不甘心回去,迫于生计,便留在深圳做了街头艺人。

街头艺人流浪歌手现场(街头艺人众生相)(3)

老骆8岁就喜欢上二胡,自学成才。年轻时,他做过知青,待过国企,开过歌厅,但唯独钟情二胡。2006年,奔走于深圳的大街小巷的他,来到了闻名的电子集散地华强北,每天在大排档拉琴。为了糊口,老骆常常凌晨归家,有时还会被客人无理打骂,过得十分艰辛。

2009年,华强北加强管理后,他转战市民中心广场。他回忆,市民中心广场曾是街头艺人聚集地,2010年,老骆等艺人开始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演出证, 直至2015年梦想成真,“领证之后,我们在这里表演没有别人来干扰,大家也不用抢位,场地变得有秩序。”

街头艺人流浪歌手现场(街头艺人众生相)(4)

“再艰苦的日子我都坚持下来了,我的心是属于二胡的。”老骆表示,一开始做街头艺人是生活所迫,但后来慢慢喜欢上街头艺术。作为一个二胡演奏者,他想让优秀民族文化在街头得以传播,让更多的年轻人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凭着在街头拉琴,老骆供一双儿女读完大学,也培养了一批忠实粉丝,不少市民还跟他拜师学艺。如今,他创建了自己的个人工作室,同时在老年大学开班授课,专注于推广二胡民乐。此外,还在视频平台上做网络直播。

“老板”歌手为患癌粉丝筹款

在深圳的街头艺人中,秦朝乐队的鼓手秦歌算是一个“另类”。他拥有自己的企业,开着价值五百万的豪车,却在街头卖艺六年,让他成为不折不扣的“话题人物”。

1999年,秦歌只身一人来到梦想中的城市奋斗打拼,靠着珠宝翡翠发家,随后又转型做了科技和新能源行业。2012年,秦歌和妻子散步时,遇到了街头艺人,萌发了玩音乐的乐趣,“看到他们的器材那么陈旧,我忍不住主动给他们换了新的乐器,也结交了这帮音乐上的挚友”。

为了表达对秦歌的谢意,乐队以他的姓氏起了“秦朝乐队”的团名,而秦歌也由此从此“跨行”兼职做起了街头艺人。秦歌说,刚加入乐队时,由于没有音乐基础,他在演出时也常常遭遇挫折,为了快速进步,他每天至少花五小时练习,表演也渐渐得到观众的肯定。

街头艺人流浪歌手现场(街头艺人众生相)(5)

秦歌说,累了的时候就会想想观众的掌声、欢呼和上前打赏的每一瞬间,这是他们站在街头表演几个个小时过程中最为幸福的时候,“所有的辛苦一下全部没了”。

六年来,乐队每周都坚持在街头演出,“除非恶劣的天气状况,我们才会取消表演”。秦歌说,音乐于他而言是精神粮食,这与金钱的价值无关,更与挣多少钱无关。“音乐让我得以放松,这是一种精神寄托”,秦歌笑着说道。

秦歌表示,如今乐队拥有粉丝群十几个,早期QQ建立的群粉丝数量已经达到最高人数2000人有不少观众每周末都会特意来到深圳市民广场听他们唱歌。他说,此前得知一位粉丝患癌住院,他带领乐队召集其他粉丝筹款捐赠了近2万元,“其实他们也不懂音乐,大多数都是我们在唱,他们在听,但歌声能代替语言成为彼此心灵沟通的桥梁”。

“街头就是最好的舞台”

广场一角,昏黄路灯下,两个戴着鸭舌帽、穿着黑色T恤的男生跳起了机械舞,随着音箱播放出的动感音乐律动,帅气的舞姿吸引了不少来往路人驻足。他们是来自汕尾的叶盛恺和惠州的廖思力,1994年生的“90后”,从小在深圳长大,是街舞团PUJ Dancer的成员之一。

这是两位年轻人在市民广场的第一次演出,“反响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一些”,舞团团长叶盛恺笑着说,因为团队没有专门的室内场地排练,所以对他们而言“街头就是最好的舞台”。

街头艺人流浪歌手现场(街头艺人众生相)(6)

阿恺介绍,舞团最初只有一个人和一个音箱,之后陆续有其他伙伴加入,于2016年正式成立,目前有18个成员。成员们主要来自深圳,其他的分散在四川、湖北、江苏等地。团名PUJ Dancer源自广东话“扑街”,但不是叫嚣骂人,而是指“扑”在街上跳舞。

“我们来自街头,成长于街头,我们就在街头跳舞。”自学街舞的阿恺已有7年舞龄,前不久还参加了大火的综艺节目《这就是街舞》,他表示,街头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舞台,希望可以继续在此锻炼舞技。“我们不为钱,纯粹是因为热爱,想让市民见证我们的成长。”

【文字】欧楚欣 曹嫒嫒 实习生 陆璐

【视频、图片】张迪

【作者】 欧楚欣;张迪;曹嫒嫒

【来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