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孩子是真活泼还是多动症(好动多动症一份测试卷告诉你宝宝究竟是不是多动症)

前几天有家长和Peter老师说带着宝宝去了医院,她说宝宝最近总是乱动、不老实,所以她怀疑娃得了多动症,于是就带去医院检查一下,可是医生却告诉她,宝宝只是处于发育期,爱动是正常的表现,并不是多动症的原因。

其实很多家长都对多动症有一个误解,觉得只要孩子爱动就是多动症了。

事实上,孩子处于发育期,好动很正常,但是好动≠多动症。之所以许多家长会在好动与多动症之间有误解,是因为缺乏对二者的正确认知。

今天,Peter就和爸爸妈妈们说一下关于宝宝多动症那些事儿。

如何鉴别孩子是真活泼还是多动症(好动多动症一份测试卷告诉你宝宝究竟是不是多动症)(1)

首先,简单认识一下什么是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症,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

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 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没有办法。

多动症的患病率国外报道在5%~10% 之间,国内调查在10% 以上,男孩多于女孩,早产儿及剖宫产儿患多动症的几率较高,大约在6%以上。

如何鉴别孩子是真活泼还是多动症(好动多动症一份测试卷告诉你宝宝究竟是不是多动症)(2)

了解了什么是儿童多动症,会有宝妈宝爸问,那么,怎样才能知道我家宝宝是多动症还是单纯的好动呢?

不妨做一下下面的这份测试题,来测一测,自己的宝宝是不是多动症哦~

Q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细想容易开小差

A

A.无 (0分)

B.有一点 (4分)

C.多 (7分 )

D.很多 ( 9分)

Q

活动过多,常常手脚动个不停或好捉弄人

A

A.无 (0分)

B.有一点 (3分)

C.多 (6分 )

D.很多 ( 8分)

Q

做作业时经常出现抄错字或漏字

A

A.无 (0分)

B.有一点 (2分)

C.多 (4分 ).

D.很多 ( 6分)

Q

做事不能持久,常从一项活动转向另一项活动

A

A.无 (0分)

B.有一点 (2分)

C.多 (4分 )

D.很多 ( 6分)

Q

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较差或时好时坏

A

A.无 (0分)

B.有一点 (3分)

C.多 (5分 )

D.很多 ( 7分)

Q

常干扰、打断别人讲话,喜欢抢话说

A

A.无 (0分)

B.有一点 (3分)

C.多 (6分 )

D.很多 (8分)

Q

别人讲话时,常似听非听

A

A.无 (0分)

B.有一点 (1分)

C.多 (2分 )

D.很多 ( 3分)

Q

常丢失学习或活动所需物品,如玩具、文具等

A

A.无 (0分)

B.有一点 (3分)

C.多 (5分 )

D.很多 ( 7分)

Q

好动、性情急躁、易兴奋和爱发脾气

A

A.无 (0分)

B.有一点 (2分)

C.多 (4分 )

D.很多 ( 6分)

Q

不听劝告,不守纪律和制度约束

A

A.无 (0分)

B.有一点 (2分)

C.多 (4分 )

D.很多 ( 6分)

Q

顶嘴、撒谎、常和小朋友打架,抢夺他人物品

A

A.无 (0分)

B.有一点 (3分)

C.多 (5分 )

D.很多 ( 8分)

*根据以上测试题目,客观选择,根据结果,38分以上基本判定为小儿多动症,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经过医生的科学检查。

如何鉴别孩子是真活泼还是多动症(好动多动症一份测试卷告诉你宝宝究竟是不是多动症)(3)

如果自己的宝宝患有多动症或者有多动症倾向,该如何帮助宝宝进行调整呢?谨记以下几点:

第一,让患儿少看电视,少上网。多动儿一般在学习时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总是不停地做小动作或思想开小差,但在看电视,尤其是电视广告时可以。

第二,合理安排孩子日常生活,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遵从规律性的作息时间。

第三,训练少儿的感觉统合能力。研究表明,有半数左右患儿可见有神经系统软体征,部分患儿可有视觉--运动障碍、空间位置知觉障碍等。

因此,父母在家也应注意训练少儿的感统能力。最简单的方式包括跳绳、打球、游泳等。这些运动简便易于操作,而且训练效果也很不错。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也可以让少儿参加专业的感觉统合能力训练。

如何鉴别孩子是真活泼还是多动症(好动多动症一份测试卷告诉你宝宝究竟是不是多动症)(4)

第四,注意护理多动儿用药期间尽量不感冒。一般少儿在感冒、发烧、精神紧张等情况下其多动症状会加重,少儿在感冒期间用药会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可以暂时停药,然后等孩子感冒病好了再继续用药。

第五,让多动症儿童与有同情心的小朋友多接触,参加一些运动,加强躯体活动,为患儿提供社会化的环境。

第六,家长应该了解多动症的性质和特点,熟知对患儿教育、治疗、护理的具体方法,防治歧视他们。

第七,按不同年龄与性别开展一些简单的手工劳动,多样化的体育活动,转移其病理体验及病态行为。

专家提醒

家长首先应注意改善和孩子的关系,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着想,不可苛求孩子,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千万不要根据自己的想法为孩子制定一个过高的期望,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

治疗过程中最好先设定目标,实现了之后再设定新的目标,从坐得住开始,到最后孩子学习成绩有所改善。家长还需要与医生、学校保持沟通,及时反馈孩子的治疗信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