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自己一生都被父母安排好了(我们以为命运属于自己)

什么是自由?

真正的自由应该是你有选择的权利,你可以选择自己想过什么样的人生。

那么是否每个人都有幸可以选择过什么样的人生呢?

这里要提到一个心理学上的术语,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场独立性:能够自己做出判断,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更多依靠自己内部的参照;更加喜欢与人无关,打交道少的学科,比如物理和化学,喜欢搞研发等。场依存性:独立性差,易受他人影响,需要根据他人的提示或者帮助来做出击决定。更喜欢学习具体的知识,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比如教育,更喜欢人文学科。

在中国文化里,一直都是以集体主义为主,也就是我们与身边的社交关系是有很强的交集的,我不是我,我是XX儿子/女儿,我是XX爸爸/妈妈,我是XX小姨/姨父,我是XX的朋友……(如图),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人是场依存性的。

感觉自己一生都被父母安排好了(我们以为命运属于自己)(1)

而这与自由又有什么关系呢?

(以下案例故事已征得来访者同意公开)

一位50多数的男性来访者(化名:韩先生),被他人介绍来做咨询,但他只是试探性的问了一点关于咨询过程之后,就没有再联系,之后也未继续打算做咨询,我告诉他,如果你觉得自己想倾诉内心的苦闷,等你准备好了,我会随时在这里等着倾听你的内心。

他说:“这世上哪有人还会愿意认真倾听你的事情。”

简单的一句话里包含了他在现实世界里被太多的人不理解,而他自己也可能无法将内心的情感真实的表达出来。于是我继续说:“有的,我们的存在,第一就是要倾听。”

之后他便委婉的拒绝了。后来他的妻子却以开放的态度,进行了咨询,并希望对夫妻关系有所改善,也希望通过咨询更多的了解丈夫,帮助丈夫。

妻子(化名:韩太太)在开场时说道:“我觉得我的丈夫是很自私的人,他从来没有考虑过别人的感受,总是沉浸在自己的欲望里, 要求别人如何如何,但总不会看到自己是否有错,哪里有问题。责难别人的本事一流。“

感觉自己一生都被父母安排好了(我们以为命运属于自己)(2)

通过咨询,慢慢的了解到,丈夫在人际关系处理上有很大的问题,

例如:

1.与自己的同胞姐妹关系不好,彼此间斤斤计较,与妻子的兄弟姐妹关系也很差,总觉得妻子的家人看不上他;

在养育子女的问题上,姐妹与自己争妈妈帮谁家带孩子带得多的问题,姐妹认为妈妈只照顾了儿子,没有照顾女儿。

2.与妻子的家人相处不好,总以轻蔑、傲慢的态度数落妻弟或者是长姐,最终造成关系恶化;

3.在与朋友的相处中,也会恶意揣度他人的关系是不正当关系,比如,某男同事与妻子多聊几句,就猜疑妻子与男同事之间有问题;

4.总会冲动的与他人发生矛盾,并将关系恶化,内心记仇,怨恨,并喜欢翻旧帐。

感觉自己一生都被父母安排好了(我们以为命运属于自己)(3)

感觉自己一生都被父母安排好了(我们以为命运属于自己)(4)

咨询中,韩太太表示一开始相处的挺好的,但是日子慢慢开始变味主要是因为婆婆(韩老太)的原因。

因为他们是二婚,前一段婚姻都已经有一个孩子,而当儿媳妇怀孕的时候,韩老太要求打掉孩子,可是这是夫妻俩的爱情的结晶,为什么要打掉?

因为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还不允许生二胎,所以再生一个孩子要被开除工作,但这个孩子是夫妻俩商议之后决定的,并且韩太太已经同意开除自己的工作保留丈夫的工作,但婆婆依然不同意,认为生了这个孩子就会连累自己的儿子丢工作。

夫妻二人怎么都不同意打掉,韩老太便想尽办法,比如去到媳妇的闺蜜家,希望闺蜜帮忙劝,闺蜜自然也不会插手,这毕竟也是他们自己决定的事情,成年人自然是要为自己的决定担负责任的。

生产时,孩子已经诞下,韩老太又对医生说,给孩子打一针,让孩子死掉。医生自然不会同意,这等同于杀人。韩老太的愿望没有人为其实现,于是丢下刚生产的妻子、孙女,她第一时间去计划生育办举报说自己的儿子、妻子生了二胎。

韩老太还经常插手自己女儿们的婚姻,而插手实际是破坏,总会说女婿们的坏话,要求他们离婚。唯一没有插手的婚姻是自己小女儿的,因为那个女婿是她挑的,而其它的女婿都是女儿们自己找的。

听到此处,我便问韩太太:“那么你们的婚姻也是在她的反对下结的吗?”

韩太太说:“也没有完全反对,但是后来婆婆说,如果她知道我家的条件比他们家好,她是不会同意这门婚事的。”

通过了更加细致的抽丝剥茧,慢慢地揭开了这一个奇怪的家庭模式。

奇异的家庭模式是因为有一个奇怪的妈妈

这个韩老太是一个极强控制欲的人,她希望自己的生活圈子完全由她来掌控。她不允许自己的家庭失去一点点不可控的。

自己的儿子在参军时谈过一个非常相爱女朋友,但这位妈妈就是不同意,使用各种办法终于拆散了相爱的两个人,她胜利了。

儿子的第一段婚姻,也是因为她的缘故迫使他们离婚,孙子也被女方带走。

而第二段婚姻,虽然没有拆散成功,但因为在这样母亲极强的控制欲下,这个儿子性格终于开始变得扭曲。他一直抱怨母亲拆散了自己曾经的恋人,觉得自己的一生都没有自由。他活得太辛苦,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说心里话。

所以他变得极度的自卑、敏感,即使妻子不断的开导他,他都认为是被妻子看不起,以及被妻子的家人嘲笑。曾经妻子的家人一直善待他,但后来因为不断的猜忌以及发生矛盾,造成妻子的家人也开始不再与他来往,最终如他所愿的证实妻子的家人就是看不起他。

在这段婚姻里,婆婆一有机会就会和儿子说妻子的坏话,以及妻子家人的坏话,要求他离婚。在这种不断催眠的状态下,他也就相信一切都是真的。

为什么婆婆要一再的破坏儿女的婚姻?

因为儿子挑的媳妇自己无法控制,女儿选的女婿也不听自己的话,她感觉自己失去了掌控感,没有了权威性,于是她必须要让她的家保持她想要的平衡,不然她就感觉自己如临大敌。

前面提到孩子出生之后,她去举报,原本所有的人都不再期望她会来帮忙照顾一下儿媳及孩子,但没有想到后来她主动提出了帮忙照顾。

后面发生的事情证明她并非是觉得自己那般对待不好,而是因为她想到了控制一个小婴儿实际就是重新掌控了儿媳妇,因为这是儿媳妇的软肋。她将自己包装成“帮手型”来实现操纵。

在生活里,关系里一旦发生冲突时,她会以帮忙了作为要挟,挤兑儿媳与儿子,让自己的儿女内疚并觉得自己是卑鄙的人。

这位母亲无疑是极为自私的。

追溯到韩老太的成长史,她出生在上世纪30年代,家中排行老大,父母只有两个女儿,于是将她作为家中的继承人来抚养,也就是相对会骄纵,在那个困难的年代,她家境富裕,父母也让她上学,识文断字。

她的丈夫(韩老爷子)原是一个大户人家姨太太生的孩子,并不受待见,后来父母过世之后,他便偷拿大哥了家里的几十块钱离家出走了,再也没有回去。在远走他乡的后遇到了这户人家,因为祖上都是湖北人,于是便让他们结婚了。

姨太太生的一个不受待见的孩子,并且又是离家出走的,可想他在生成过程中受了多少的白眼,也使他是一个非常隐忍的性格。于是对于自己的妻子是极为忍耐的。

韩老太经常对外人说:怎么就嫁了个这样的糟老头子。各种的数落,从相貌到家境全方面,但实际韩老爷子相貌端正,品性也和善,老年也干净整洁,并不如她说的那般不堪,但不喜欢了就是不喜欢,这也韩老太的思维方式,我们也很难去改变。

知道了韩老太的成长史也大概能够明白她的控制欲的来源,她对自己的父母也是控制欲很强烈,必须有求必应,而对自己的丈夫更是管控的严格。她的成长经历造就了她的这种性格,而她的父母则用金钱的方式控制着她,这样的控制模式一代一代的传递下来。

被操纵的孩子

也许你会说,既然已经知道了父母是在操纵自己,那为什么不可以冲破父母的操纵呢?

其实这很难,而且很多的时候,我们并不认为这是操纵,而是:为了我好。

有读者会说,指责父母的不是,并不应该是我们做的,父母生养之恩,无以为报。是的,在中国的文化里,孝道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尊重和敬爱自己的父母是应该的,可是如果自己的父母实际上是一个“有毒的父母”,那么自己应该如何从他们的阴影下走出来呢?

如果父母就是一直在错误的对待你,他们是否应该为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负起责任,而不是由我们自己来承担呢?

韩老太从来没有给过儿子自由,儿子每次的抗争换来的都是失败,同时也换来深深的内疚。在年轻的时候,他听了妈妈的话,没有和自己深爱的女子结婚,这成为他一生的痛,而妻子生产的时候,妈妈没有帮忙,反而一直在叫他弄死孩子,他没有为孩子争取,而是抱着头坐痛苦的坐在墙角,一言不发。

在焦虑、胆怯的父母过度控制下,孩子也会变得 焦虑和胆怯,很难成熟起来,而当这些孩子步入青少年时期和成人期时,许多人仍然无法摆脱对父母一直的指导和管控需求。于是,父母便名正言顺地继续对他们的生活横加干涉和操控,并常常成为孩子生活的主宰。由于害怕不再被孩子需要,许多操控型父母 会尽力维持孩子的无力感,并希望它永远的不要消失 。所以操控型父母会因为孩子的独立而感觉遭到背叛和遗弃,他们将家长角色与自己的人格紧密相连。

一些常见的说辞“这都是为你好”,“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因为我这么爱你”,其实表达的都是:“我这样做都是因为太害怕失去你,所以我宁可让你的生活在痛苦中。”

几十年,韩先生一直挣扎在对抗母亲还是顺从母亲。现在父母已经过世,他也年过半百,按照人身自由来说,他是自由的,但是他的内心是不自由的。

他一直生活在痛苦,因为母亲在生前一直打压他的自尊心,一直对他说妻子家里比他富裕,看不起他,觉得他没用,趁早离婚。母亲害怕自己的儿子离开自己,于是用了这种方式来把孩子绑在身边,对于老伴同样,用各种贬损的言辞将他绑在身边。

我们自己是否是自由的,是否不被父母操控着,试着回答一下成年之后与父母的关系:

1、父母还把自己当作孩子对待吗?

2、自己人生中的重大决定 大多需要先征得父母的首肯吗?

3、与父母在一起,或者仅仅想到将与父母一起共度时光,自己就会有强烈的情绪反应或身体反应吗?

4、与父母的意见不同会让自己害怕吗?

5、父母会用威胁或令自己内疚的手段来操控自己吗?

6、父母会用金钱控制自己吗?

7、觉得自己要为父母的情绪负责吗?如果他们不高兴,会觉得是自己的错吗?觉得哄他们开心是自己的职责吗?

8、是否觉得无论自己做什么,总是对父母有所亏欠?

9、是否觉得总有一天自己的父母会变好?

最后

人的一生都是期待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但是在成长的路上,因为我们很弱小,不得以才要屈服于强大的父母,权威。这可以保护童年时期的我们,但是随着自己慢慢的成年,如果我们依然被父母操控,那我们无法成为真正的自己,而永远的困在那个童年时期里。

自信的父母无须控制已经成年的子女,反之不够自信,内心自卑的父母不希望儿女独立,因为只有别人的弱小才能显得自己足够强大。操控型父母的子女成年后,对自我的身份认知会有些模糊,他们很难把自己视为脱离父母存在的独立个体,也不懂得区分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一生都困在无力感里。

在正常的家庭里,控制权交接需要在子女的青少年时期开始,而操控型父母则会剥夺这种权利,甚至永远无法实现。

我们可以做的是,先认识到这一点,成年后我们要做出改变,重新掌握对自己人生的控制权,这才能真正的剥离父母的操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