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麻木不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文人我最喜欢鲁迅,喜欢读他写的书,更喜欢他的笔下的直言不讳。从学习他的《阿Q正传》开始,到后来读他的《药》,《藤野先生》以及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呐喊》。在他的笔下我看到希望,看到了他对民族麻木不仁的人们的召唤。对精神涣散,没有了辨别能力,失去理性者的批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他对清朝麻木不仁最真实的写照,然而时代虽然在进步了,我们的思想教育有了质的改变,但是鲁迅笔下的“麻木不仁”仍值得我们反思。

鲁迅说麻木不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1)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一切都从他决定弃医从文开始。他觉得学医一次只能救一个人,而他发现人民精神疾病比身体上的病更严重,一个民族精神变得麻木不仁那是可怕的。只有从精神上唤醒他们,国家才不被欺负,国人才能获得自由与尊重。

鲁迅说麻木不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2)

清朝百姓提着鸟笼看洋人拉来大炮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开始向世界各地扩张与掠夺。而此时的清政府统治下的百姓生活过得水深火热,如同行尸走肉,心灰意冷。人民几百年里这样的日子过习惯了便理所当然的接受了,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反抗的权利。 人民即便想满足于这“安稳”的日子,却也被现实无情的打破了。1900年,洋人打进了北京城,政府自然没有能力阻止。百姓更是觉得与自己无关,打的是政府,又不会打手无寸铁的百姓。所以当看到洋人拉来的先进大炮开进京城时,百姓纷纷提着鸟笼去“观赏”,顺便给洋人鼓鼓掌。

鲁迅说麻木不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3)

枪毙同胞,国人拍掌欢呼“万岁”

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里面这样写到,有我们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观看的也有很多中国人,讲堂角落里当然还有一个我。

鲁迅说麻木不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4)

“万岁!”观看的中国人拍掌欢呼起来。这欢呼何尝不是一种悲哀,何尝不是醉酒似的喝彩,已经达到麻木不仁,黑白不分的状态。或许他们只是为了自己能活着,但是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有国才有家,这值得反思。

鲁迅说麻木不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5)

面对国人的麻木,民族的存亡,鲁迅选择了用自己比刺刀还锋利的笔深深的插进了敌人的心脏,唤醒了人们的良知和民族的愚昧。正如他的《呐喊》,用尽力气希望能把沉睡的人叫醒。

如今我们的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人们的精神文明以及素质得到提升。但是我们仍有少部分人精神还是麻木不仁的,他们选择性“失忆”。比如研究生季某越在境外社交平台多次发表颠覆历史不当言论,辱骂自己国家。身为武汉某大学的教授梁艳萍,更是借助微博平台发表一些辱国的言论,否认历史。这是严重的精神麻木,我们只能对此表示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对于鲁迅笔下的麻木不仁和精神思想的缺失,我们现代仍值得反思,避免有一些人走上错误的道路。因为只有清醒的民族、思想解放的民族、勇于承担责任的民族、少年强的民族,国家才有希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