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神秘的五个地方(地球上最神秘的地带)

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在说深海是一片荒芜,没有任何生物,只有无尽的黑暗。受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过去从来没有人亲自探索过,所以以前的人们坚信这一说法。

地球上最神秘的五个地方(地球上最神秘的地带)(1)

1818年,探索北极的约翰·罗斯爵士从1800米深的海底沉积物中找到了一些蠕虫。上述传说开始受到质疑。大约在1955年,一些大型抹香鲸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离太平洋近一公里的深度被海底电缆勒死。当时,海底电缆只是松散地铺设在海底。据推测,抹香鲸在靠近海底寻找猎物时一定遭遇了不幸。

奇怪的是:大多数死去的抹香鲸都有条纹疤痕,而且条纹上有很多圆形的伤疤。这些奇怪的模式令人费解。后来,人们才恍然大悟,这些条状、圆形的疤痕,正好与王鱿鱼的触角和吸盘吻合。它们一定是抹香鲸与乌贼王搏斗的伤口。抹香鲸的体重可以达到70吨以上,触手的长度可达15米以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激烈斗争的悲惨局面。人们确信,深海中也有大量的动物。

地球上最神秘的五个地方(地球上最神秘的地带)(2)

但到目前为止,很少有幸运儿看到了深海的真面目。只有瑞士的皮卡德教授和其他两个人曾潜入马里亚纳海沟最深的地方。

因此,诡秘的深海之于人类,仍然是一团迷雾。

漆黑的永夜

自从地球上出现海洋以来,深海一直处于黑暗、高压和低温的环境中,这一状况从未改变。

与阳光照耀的大海不同,深海没有白天、黑夜和四季,但总是寒冷而黑暗。原因是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很快被上层海水吸收。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390-770纳米。波长为622-770nm的红光在海面以下不到100米处被完全吸收。然后597-622nm的橙色光、577-597nm的黄光和492-577nm的绿光逐渐消失。在300米深处,只有455-492nm蓝色靛蓝光和390-455nm紫光仍然存在。继续往下走,即使水很清澈,水深不到600米,紫光也会完全消失。永远只有黑暗。

地球上最神秘的五个地方(地球上最神秘的地带)(3)

没有光,深海失去了太阳的热量供应。与此同时,北冰洋和南极洲周围的冷水也在不断地沉入深海。虽然墨西哥湾暖流流经深海,许多海底火山和温泉都会带来很多温暖,但对于占地球表面一半左右的深海来说,热量只是杯水车薪。因此,世界大部分深海寒冷刺骨,水温只有0-1℃。

至于海底的压力,水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加0.96个大气压。马里亚纳海沟有11000米深,那里的压力接近1100个大气压,这意味着每平方厘米的压力超过1吨。即使在3000米深处,压力也达到了288公斤/平方厘米。换句话说,深海中的所有物体或生物体都必须能够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

地球上最神秘的五个地方(地球上最神秘的地带)(4)

不过能揽瓷器活儿的,必有金刚钻。深海生物之所以能来去自如,是因为它们的皮肤或体膜具有良好的渗透性,体内组织充满水分,以平衡体内外的压力;第二个原因是它们的肌肉和纤维组织具有弹性和弹性,可以抵消强大的压力。巨大的压力可以摧毁坚硬的金属,但不能压碎橡胶板,这是事实。

但是,如果依靠鱼鳔漂浮沉入水中,如果迅速上升,就会造成组织扩张、破裂甚至死亡。如果潜水员在水中上升过快,会患潜水病甚至氮中毒,因此必须进入高压舱缓慢减压。然而,没有人能够解释为什么鲸鱼,这种温血哺乳动物,能够迅速上升和自由潜水而不会死亡。

地球上最神秘的五个地方(地球上最神秘的地带)(5)

生命的摇篮

如此寒冷、高压、黑暗的深海很可能是地球上生命的摇篮。

关于生命的起源,20世纪20年代有人提出了一个假说,认为在原始海洋中有一种由有机分子组成的“原始汤”,生命就是从这种“原始汤”中产生的。然而,这样的有机分子是如何诞生的,生命是如何从“原始汤”中浮出来的,目前还无法解释清楚。

后来,科学家们认识到氨基酸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氮是氨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因此,氮如何转化为氨成为生命起源中最重要的环节。

地球上最神秘的五个地方(地球上最神秘的地带)(6)

1979年,美国科学家比肖夫博士在靠近海底的太平洋2500米深处首次发现了海底温泉。这些位于海底深处的喷泉喷出白、黑、黄三色的热水。喷泉热气腾腾,烟雾缭绕,烟囱林立。烟囱周围住着许多奇怪的生物。温泉附近各种矿物质非常丰富,有的温泉水温在400℃左右。2500米处的海水压力为240兆帕。

1998年,美国卡内基研究所的科学家Hei normal发现,在高温高压下,利用金属矿物作为催化剂,氮分子可以与氢发生反应,形成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组成的活性氨分子。反应条件为温度300~800℃,压力100~400mpa,是海底温泉的典型环境。换句话说,从氮到氨的转变很可能发生在溶解了大量矿物质的温泉周围。

地球上最神秘的五个地方(地球上最神秘的地带)(7)

这一实验为海底温泉生命起源理论提供了有力证据,动摇甚至彻底颠覆了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雷切尔·卡森在《海洋传》中的断言:“深海不仅是生命的诞生地,但是,现代生物很可能已经迁移到海洋中了。当生命在浅水区、海滨甚至河流和沼泽地繁衍生息时,地球上仍有两个生命禁区:一个是大陆,另一个是深海。”

2017年,中美地质学家在河北省的硫化矿中发现了一些14.3亿年前的深海微生物化石。利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人员发现球形和丝状细菌已经成为化石。这些古老的细菌极端嗜热,在海底黑烟囱周围的高温高压矿液中繁殖。这一发现进一步证明了生命起源于海底。

史前生物留守处

鉴于深海的神秘性和永恒性,许多科学家认为,各种史前生物可能潜伏在这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地球上最神秘的五个地方(地球上最神秘的地带)(8)

腔棘鱼的发现是最令人信服的。1938年的平安夜,南非罗德大学解剖学助理教授拉蒂迈在渔夫的篮子里发现了一条非常奇怪的蓝色鱼。这种鱼有1.5米长,头部巨大,鳞片上有刺,所有的鳍都长在四肢状的附属物上。它属于体腔鱼目长尾鱼科中唯一的一种。有人认为它是陆生四足脊椎动物的活化石,起源于鱼类类脊椎动物。

腔棘鱼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物种,生活在3.5亿年前。早在白垩纪早期它就从地球上消失了。以前只发现过它们的化石。直到1952年,拉蒂米第一次发现腔棘鱼后,第二只腔棘鱼才被捕获。1982年,科摩罗政府赠送腔棘鱼标本作为珍贵礼物。

地球上最神秘的五个地方(地球上最神秘的地带)(9)

鳃鲨的发现是另一个例子。它是一个大约1-4亿年前的古老物种。它的化石只在意大利上新世和小安的列斯群岛的第三纪地层中被发现。我无法想象它今天还生活在深海中。鳃鲨看起来像4亿年前的古鲨鱼。体形与鳗鱼相似,眼睛无眨眼膜,三叉神经有刺牙齿,背鳍较小,嘴圆,有6对鳃孔。它和现代鲨鱼大不相同。目前,捕获红鲨鱼的海域包括挪威、日本和美国附近海域,可见它们分布在太平洋深海和大西洋。然而,鳃鲨的数量非常少,全世界捕获的鱼类总数不到60条。

侏罗纪虾是生活在侏罗纪时期的一种虾。这种10条腿的类似龙虾的史前虾被认为在6000万年前已经灭绝。但在1975年和2005年,科学家们在海底发现了两次活虾,这真是太神奇了。

地球上最神秘的五个地方(地球上最神秘的地带)(10)

1976年,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罗纳德博士和他的同事在海底拍照。他们发现了一种生物,有许多类似蜂巢的六角形孔。两年后,科学家将其命名为“不明无脊椎动物”。后来,在亚特兰蒂斯号研究船上的深海潜艇的帮助下,罗纳德拍摄了数千张照片,以确认这一活化石的存在。它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尽管我们还不知道它们是什么。

事实上,科学界在深海还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地方。我们准备好迎接更多的发现。如果有一天有人从深海抓到蛇颈龙或巨齿鲨,没有人会感到惊讶。他们可能会说,“哇,原来如此!就是这样!

生物进化博物馆

深海海洋沉积物由于其独特的黑暗、高压、低温和古老稳定的环境,必须保存从最低到最高的最完整、最丰富的化石。甚至可以说,所有“造访过这里”或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水生生物甚至一些陆地生物,都可能在深海中有化石或线索,至少是遗传化石。深海是一座巨大的生物进化博物馆。

但是,鉴于地球的巨大变化,有的深海地壳上升为陆地;有的陆地变成了深海;有的多次反复上升下沉。当然,许多海洋盆地仍然是深海。

地球上最神秘的五个地方(地球上最神秘的地带)(11)

深海上升到陆地,将呈现出各种沉积在海底的化石,为挖掘提供方便。14.3亿年前深海微生物化石的发现得益于海陆变化。2002年,德国古生物学家还从墨西哥发掘的“海洋霸王”完整化石中受益“海上霸王”长约20米,重50多吨。它的头骨有汽车那么大。它们生活在侏罗纪时期,以古鲨鱼和鱼龙为食。它们是地球上最大的食肉动物。

距今5.3亿年前的澄江泥岩化石群、距今2.4亿年前的罗平组化石群、1984年发现的伯吉斯页岩化石群以及加拿大的伯吉斯页岩化石群,都是自然在海陆变迁后呈现给人类的海洋生态群落化石宝库。澄江泥岩中的藻类、海葵、草鱼、1米虾、舌形贝类、软舌蜗牛等动物化石完整、形态原始、个体完整。罗平地层中的植物、菊石、真颚鱼、鲍鱼、龙鱼、鱼龙等化石保存完整,保存完好。

现在仍在深海海底的化石肯定更丰富、更系统、更完整。1997年,一位地质学家在大西洋北海寻找石油时,在2615米深的海底发现了一块生活在2亿年前的斑龙化石。鉴于深海挖掘极其困难和昂贵,至今无人尝试,因此人们无法揭开隐藏在海底的无尽奥秘。但正因为如此,深海进化博物馆才得以保存,并将继续生存下去。

地球上最神秘的五个地方(地球上最神秘的地带)(12)

除了陆地和浅海,地球表面大约一半被黑暗的深海所覆盖。请想想,在我们这个星球上,除了地球的中心,还有比深海更神秘的地方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