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及特征(地球生物全系列)

叶苔纲—叶苔目(上)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地钱门

叶苔纲

叶苔目

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及特征(地球生物全系列)(1)

叶苔目(学名:Jungermanniales),是叶苔纲下的一个目。

植物的形体和大小差异甚大,色泽有鲜绿、黄绿、灰绿、褐或紫色,多贴于基质交织生长或垂倾。茎组织的皮部和中轴不分化或略分化。分枝呈水平或垂直方向伸展,稀腹面具鞭状枝或葡匐枝。叶片多单层细胞,斜生或平列,2列形、3 列形或螺旋状排列;腹叶显著小于侧叶,并异形。叶细胞多圆形、方形或多角形,薄壁、胞壁等厚或角隅具三角体及胞壁中部球状加厚。叶细胞内的油体数目和类型因不同属、种而异。雌雄同株、异株或异苞同株。精子器多球形,雄苞叶呈囊状。雌苞顶生或侧生,由蒴萼和雌苞叶所包被。除鞭状枝外,不少属、种以单细胞或多细胞芽胞营营养繁殖。

多生于热带及温暖地区,绝大多数分化为茎与叶,仅少数具有极简单的叶状体。茎细弱,有背腹2面。叶的厚度只有1层细胞,没有中肋,排列为2或3行。如为3行,其腹面1行的叶一般较小。孢子体有1长而软的柄。孢蒴圆形,成熟时裂成4瓣、紫红色。愈近热带,种类愈多,寒带也能生长,有时生于树叶上。

生态习性多样,包括潮湿土生、背阴石面、溪边草丛下、腐木和树干等,甚至部分种类习生于热带、亚热带雨林的常绿革质树叶面和蕨类植物上。

分布世界多数地区,约170属,7000种。中国约有500种。

下属科:

顶苞苔科(Acrobolbaceae)

隐蒴苔科(Adelanthaceae)

横叶苔科(Arnelliaceae)

直蒴苔科(Balantiopsidaceae)

护蒴苔科(Calypogeiaceae)

大萼苔科(Cephaloziaceae)

耳叶苔科(Frullaniaceae)

齿萼苔科(Geocalycaceae)

剪叶苔科(Herbertaceae)

甲克苔科(Jackiellaceae)

叶苔科(Jungermanniaceae)

细鳞苔科(Lejeuneaceae)

复叉苔科(Lepicoleaceae)

多囊苔科(Lepidolaenaceae)

指叶苔科(Lepidoziaceae)

裂叶苔科(Lophoziaceae)

羽苔科(Plagiochilaceae)

拟复叉藓科(Pseudolepicoleaceae)

扁萼苔科(Radulaceae)

合叶苔科(Scapaniaceae)

歧舌苔科(Schistochilaceae)

绒苔科(Trichocoleaceae)

1.顶苞苔科

顶苞苔科,具假蒴苞,无蒴萼;苞叶与茎叶相似,有齿。

植物体茎叶状,倾立或直立。叶卵形,不平均2裂,稀同大,腹叶无或仅有残痕。雌器苞顶生。假根生于叶缘,长毛状。

本科有6属,多分布于南半球。我国已知有2属:顶苞苔属Acrobulbus Ness和囊萼苔属Marsupidium Mitt.分布在热带南方,云南均有分布。

2.隐蒴苔科

隐蒴苔科是叶苔纲植物下属的一科,多可作为中草药。

植物体中等大,绿色或淡绿色,疏丛生或生于其他藓丛中。茎下部匍匐,有假根,叶稀或无叶裸露;上部倾立,叶密,不分枝或叉状分枝,先端叶小变细,鞭状;茎横切面表皮1—3层透明薄壁细胞,内部2—3层褐色厚壁细胞,中部为大型透明薄壁细胞。叶片圆形或长椭圆形,内凹多少均呈瓢形,叶边有齿或全缘平滑;叶中部细胞约15—30×18—32微米,基部变长,三角体小或无,角质层平滑。腹叶无或小,由几个细胞形成。雌雄异株。精子器单生。无蒴萼。

本科Grolle(1972)建立时指明了模式属为Adelanthus Mitt。仅包括Wettsteinia Schiffn.和Adelanthus Mitt.两个属。我国仅有Wettsteinia Schiffn.的两种植物分布。

3.横叶苔科

横叶苔科(学名:Arnelliaceae)是叶苔目中的一个科。

植物体形小,黄绿色或褐绿色,有时灰绿色,常与其它苔藓混生。茎匍匐,不分枝或在蒴囊基部生枝;假根多,生于茎腹面,呈散生或束状。叶片一般2列,呈3列时具小腹叶,仅生于茎、枝先端;侧叶蔽后式,圆形或卵形,背面观呈对生状,基部抱茎,后缘基部下延;叶边全缘,稀具小齿。叶细胞薄壁,六边形或长六边形,无三角体或具小三角体,表面平滑或具细疣;油体小,每个细胞含6-10个,球形或卵形。蒴萼存在或缺失(假萼苔属)。蒴囊半球形或棒形,生于茎腹面。孢蒴球形或短柱形,蒴壁具两层细胞。精子器球形,柄1-2列细胞。芽胞少见。

3属,热带、亚热带山区分布。中国有2属。

4.直蒴苔科

直蒴苔科是一种蕨类植物。

茎叶体中等大,绿色或带红色,不分枝或少数分枝羽状。叶密生,腹叶大,叶细胞大,中下部多柱形。雌器苞顶生。无蒴萼,具假蒴萼,直立。

本科我国仅知1属1种。

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及特征(地球生物全系列)(2)

5.护蒴苔科

护蒴苔科属苔藓植物。

植物体小至中等,稀疏分枝,绿色或褐绿色,密集丛生,常与其他苔藓形成小片群落。茎柔弱,横切面皮部细胞与中部细胞同形,无明显区别,2—4瓣;腹叶基部中间有2—3层细胞厚的叶枕,为假根束着生处。叶片细胞通常大,薄壁,无或有三角体,中部细胞约为25—35微米。油体球形或长椭圆形,桑椹状,每个细胞3—20个或由多数细粒组成,无色或带褐色。雌雄同株或异株,多数雌雄同株。雄枝短,生于茎腹面;雄器苞穗状,雄苞叶小而凸起,上部2—3裂,每个苞叶中有1—3个精子器。雌器苞极短,苞叶小,卵细胞受精后雌枝先端迅速膨大成假蒴苞,假蒴苞长椭圆形或短柱形,外部有假根或鳞叶。孢蒴圆筒形或近椭圆形,黑色,成熟后四裂至基部。蒴壁2层,外层8—16列长方形细胞,壁增厚,有时不规则加厚呈节状,内层细胞壁呈环形加厚。孢子球形,直径9—16微米。弹丝2(3)条螺纹,粗约7—12微米。

本科虽然包括的种类不多,但因种群之间形态特征差异小,在不同生态环境下植物体变化较大,此外,孢子体寿命极短,较难见到,故属于苔类中不易鉴定的科之一。

本科包括2属,护蒴苔属和假护蒴苔属。其中护蒴苔属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而假护蒴苔属仅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喜马拉雅其他地区、美国的夏威夷和阿拉斯加、格陵兰、苏格兰岛。云南2属均有分布。

6.大萼苔科

大萼苔科,叶苔目的一科。

植物体细小,黄绿色或淡绿色,有时透明,平铺丛生。茎匍匐或先端上升倾立,皮部有一层大细胞,内部细胞小,薄壁或厚壁;不规则分枝。叶三列,腹叶小或缺失;侧叶二列,斜列茎上,先端2裂,全缘;细胞壁薄,无色,稀稍厚黄色;油体小或缺失。雌雄同株。雌苞生于茎腹面短枝上,蒴萼长简形,上部有3条纵褶。蒴柄粗,外围8个细胞,内部4个细胞。孢蒴卵圆形,蒴壁2层细胞,外层厚壁。弹丝2条螺纹。芽胞生于茎顶端,1—2个细胞,黄绿色。

本科我国已知8属。云南省均有分布。

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及特征(地球生物全系列)(3)

7.耳叶苔科

耳叶苔科,叶苔目的一个科。下有耳叶苔属和毛耳苔属。

(1)耳叶苔属

耳叶苔属,学名Frullaniaceae,苔藓植物门苔纲中的一属。本属分11亚属约7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植物体为茎叶体,多革质或柔薄,紫黑色或暗绿色,有时略具光泽。茎不规则分枝,或不规则疏羽状分枝,长可达10厘米以上。叶 3列,侧叶覆瓦状蔽前式排列,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叶尖圆钝或少数种类具锐尖而向腹面卷曲;腹瓣呈盔状或囊状,多与茎平行生长。腹叶多圆形,上部浅裂,或全缘。叶细胞圆卵形,薄壁,或具三角体及胞壁中部球状加厚,少数种类分化有橙黄色油胞。雌雄同株或异株。染色体数 n=8或9。

植物体细小到中等大,密集平铺生长,干燥时呈黑色或棕黑色,潮湿时呈红棕色或褐绿色,稀黄绿色或淡绿色。茎匍匐,规则或不规则羽状分枝。叶3列;侧叶2列,近于横生或稍斜列,蔽前式排列,常分化为背瓣和腹瓣;背瓣大,内凹,卵形或椭圆形,叶边全缘或稀具齿,基部常有对称或不对称的裂片状附属物,顶端常内卷,钝圆或稀具短尖;腹瓣兜形、钟形、盔形或棍棒形,稀为披针形,基部常有丝状副体,仅由12个细胞组成,稀具多细胞片状副体;腹叶上部2裂或全缘,基部下延或不下延。叶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壁节状加厚或均匀加厚,三角体显著或不明显;油体球形或椭圆形,每个细胞3—10个,或有时细胞中有油胞。雌雄异株或同株;雌苞生于侧短枝上。蒴萼常具3—5个脊,稀具10个脊,或平滑无脊,表面常有疣状突起或平滑无疣,口部短喙状。

本属分11亚属约7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9亚属已发现70余种,主要见于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区。多在潮湿林内附生于树干或岩面,甚至悬挂枝梢或附生叶面。

(2)毛耳苔

毛耳苔(学名:Jubula hutchinsiae (Hook.) Dumort.)是毛耳叶藓科、毛耳苔属植物。植物体疏松平铺生长,茎匍匐,分枝扩展。叶斜列、覆瓦状蔽前式排列,叶基部近于平直,雌雄同株。孢子棕绿色。

植物体疏松平铺生长,茎匍匐,不规则羽状分枝,分枝扩展。叶3列;侧叶2列,斜列、覆瓦状蔽前式排列,常分化为背瓣和腹瓣;背瓣大,平展或内凹、卵形或椭圆形,顶端急尖或渐尖,具短尖,平展或稍内卷,叶缘具齿或全缘,基部近于平直,腹瓣远离茎着生,稀为披针形;侧叶和腹叶边缘齿少或缺,腹叶齿长1-4个细胞,腹叶大,长大于宽,顶端2裂,裂角狭,裂瓣直立三角形,急尖或渐尖。雌雄同株。孢子棕绿色,表面具细颗粒状瘤,直径20-28微米;弹丝1条螺纹。

日本、亚洲台湾、欧洲和澳洲有分布。

8.齿萼苔科

齿萼苔科,腹叶较小,上部深裂成4瓣,中间两瓣较狭长。分布于北美,欧洲,日本及苏联西伯利亚地区也有。

植物体多数绿色或淡绿色,有时黄绿色,匍匐丛生。茎单一或具稀疏分枝,分枝多生自茎腹面。侧叶两列,相接或覆瓦状排列,蔽后式,先端全缘或具齿突,有时两裂。腹叶小但明显,先端2裂,外侧常有齿。假根生于腹叶基部或散生于茎腹面。叶片细胞壁薄或略加厚,三角体大或不明显。雌雄同株或异株。雌雄器胞生于主茎或侧生分枝顶端。蒴萼发育良好,长筒形或广口形,有的横切面三棱形,口部具3至多个裂瓣,边缘具不规则齿突;或受精后形成假蒴萼。孢蒴卵形或长卵形,成熟时4裂至基部,蒴壁2层或4—5层细胞,外层细胞壁多节状加厚,内层细胞壁不完全环状加厚。孢子圆球形。弹丝多双螺纹状。

本科中国记录5属,云南分布3属。

9.剪叶苔科

植物体挺硬,小至中等大小,绿褐色至深红褐色。茎倾立或直立,不规则分枝,枝由腹面生出。叶横生或近于横生,二裂或部分不对称三裂,裂瓣全缘或近于全缘,披针形,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常向一侧偏弯曲。腹叶与侧叶相似,较小,裂瓣常直立。叶细胞常不规则加厚。雄苞顶生或间生,或生于侧短枝上,精子器生于叶腋,每苞叶具2个精子器。雌苞顶生;蒴萼卵形,具3条脊,口部分瓣或具齿状毛。孢蒴球形,成熟后多瓣开裂。

本科全世界共3属。中国仅有1属,云南也有。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