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廉的名人名言(公生明廉生威)

西安碑林中有一座官箴碑赫然镌刻着“公生明,廉生威”这是由明代官吏年富书写的,刻石立于官署,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关于廉的名人名言?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廉的名人名言(公生明廉生威)

关于廉的名人名言

西安碑林中有一座官箴碑赫然镌刻着“公生明,廉生威”。这是由明代官吏年富书写的,刻石立于官署。

年富(1395—1464)历事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代宗、宪宗六帝,先后在地方和中央任职,曾任吏科给事中、陕西左参政、河南右布政使、河南左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兼大同巡抚、兵部右侍郎兼山东巡抚、户部尚书。《明史·年富传》记载,年富“廉正强直,始终不渝”,执政能“纠正违失,务存大体”,裁决则“果敢有为,权势莫能挠”,矢志不移以铭为诫,成为一代名臣。

初入六科秉公为民

年富初入仕途,就以公正和廉洁为吏属所畏惧,为民众所信服。永乐年间,他以会试副榜授山东德平训导,开始从政,主要辅佐地方知府,考察本地区秀才的功课,培养地方人材,弘扬地方文化。宣德三年(1428年),晋升为吏科给事中。在任上,他严格科考,纠正违失,明识大体,得到明宣宗肯定。明宣宗认为六科核查、监督南北两京的六部工作,还肩负着弹劾两京大臣失职行为的职责,事关吏治和政风,责任重大,而年富履职公正,可以掌管六科事务,于是年富被授命掌管刑科。在任职期间,年富秉公监察,严格执法,核查出都御史顾佐等人误判17人死罪。他不顾自己职低位卑,立即上奏皇帝,得以矫正误判,公正执法。宣德十年(1435年)春正月,明英宗继位,年富上书为民言事,请求从诸驻军卫所内选一个卫所的兵士补充皇帝亲军中府军前卫。之所以这样建言,是因为按过去惯例,府军前卫补充兵全部选调自民间百姓人家,而征召普通百姓家庭的壮劳力会干扰民众生活生产。初涉政事,年富就深谙为官公正和无私为民之理,凭借廉洁作风和公正行事,在政界和民间受到广泛肯定。

主政陕西明察革弊

宣德十年(1435年),年富升任陕西左参政,负责管理粮储、屯田、军务、驿传、水利等事。到任后,巡察各处,了解到当地赋税、边饷、军费有一系列积弊,立即推行系列改善弊政的措施。陕西在明朝时是西北边防重镇,军费负担本来就比较重,但在永乐年间,朝廷反而增加征收织驼毛毯五十匹。年富发现后,即奏请恢复原来每年的绫绢毯标准;陕西边防地区,军官屯田较多,戍边将领占垦腴田有的多达三四十顷,年富奏请让他们每顷缴纳赋税十二石。都督王祯认为这个数量过重,上疏降低标准。朝廷经过廷议商量,减去三之二,成为定例;在厘定杂税时,年富发现因边饷减削,陕西官吏、诸生、卫卒的俸禄廪粮剧减,致使官吏及僚属难以维持生计,也奏请恢复原来的标准;在核算年度用粮情况时,他又发现赋税入不敷出的问题。根据核查情况,年富请求裁减闲散多余士卒,淘汰劣等马匹,杜绝侵占资源。当时明朝在陕西三边(定边、安边、靖边)驻有大量兵马,军民长途运输大量钱粮保证他们的供给,在途中疲惫不堪时,一些不法之徒趁机牟利。针对这种情况,年富亲自计算路程远近,核定征收税赋数目,收支也一律认真谨慎考核,严控疏漏。通过系列革除贪弊、开源节流的措施,陕西赋税征收合理,收支逐渐均衡,财政赤字得到改善。主政陕西期间,年富果敢敏锐,沉稳决断,担当敢为,不受权势阻挠,因此声震关中。但也因年富触动权贵利益,屡遭诬告,陕西文武将吏害怕失去主政良官,均上表讲述其功劳。年富在陕西任职9年后,政绩突出,升任河南右布政使。

巡抚大同弹劾贪腐

景泰二年(1451年)春,年富以右副都御史身份出任大同巡抚,主理当地军政事务。明代巡抚兼都察院官衔在景泰时期确立,按照制度,监察官员不受其他官员节制,在地方集行政、军事、监察司法等权力于一身。初到大同,年富发现经历丧乱战败,当地法律松弛,纲纪不张,弊政众多。于是,他先体恤民情,上奏免除秋赋,撤除几个州县的税课局,让太原民众不再从大同转运粮饷。当地权贵贪污腐化问题尤其严重,武清侯石亨、武安侯郑宏、武进伯朱瑛让家人去领官库的银帛,再买米贩卖到边境,以赚取暴利。年富不畏胁迫,第一个请求查处贪腐,严惩涉案官吏,但景泰帝只是治了石亨等人家人的罪。之后,石亨及部下越发无视法纪,其兵将越界到大同。年富再次不惧强权,上奏朝廷,弹劾石亨专擅之罪。同时,分守中官韦力转、参将石彪及山西参政林厚等人也因违纪受到年富弹劾。一时,年富威名天下皆知,权贵之门愈发怨恨他,联合收集年富罪名。幸好当时景泰帝和主政的于谦了解年富多年履政经历,信任其为人做事的“公”“廉”品质,才不致被诬陷,并能够继续铲奸除弊。天顺四年春,户部缺少尚书人选,李贤推举年富,一些大臣委婉阻止。明英宗坚持征召年富担任尚书,对李贤说:“户部不能没有年富,人们大多不喜欢他直言敢谏,但这才是年富贤能的原因。”年富在任时,亲自参与核算,斟酌赢亏,严格收支,属下不敢有所欺瞒。但如果涉及重大事宜,同僚和属下不敢处置时,年富勇于担责,说:“你们只要大胆做就行,一切由我来承担责任,不要署上你们的名字。”因此,户部总是能妥善处置棘手问题。

年富在仕宦生涯中做到了“官”“箴”合一,使“公生明,廉生威”成为其居官从政的修养和品德,得到广泛传扬。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山东泰安知州顾景祥尤为赞佩年富刊行的官箴,刊刻立碑泰安州署。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时任泰安知府的颜希深在衙内残壁中发现顾景祥刊刻的官箴碑文,受益匪浅,移此碑于官署西厢房。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颜希深之子颜检升任浙江巡抚后,继承父诫,刊刻箴文于衙门厅壁。年富官箴始在浙江流刊。清道光二年(1822年),颜希深之孙、颜检之子颜伯焘,任陕西延榆绥道台,携拓片上任,为自勉和示戒同僚,刊刻立碑,即是至今完好保存于西安碑林内的官箴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