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八大派(怪论侠义四十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

《三侠五义》被认为是中国武侠小说的第一部大作,也是武侠文化的开山鼻祖。在此之前的《水浒传》、《说唐全传》、《说岳全传》都认为是绿林小说,而不被看作是武侠小说。从《三侠五义》开始小说的题材中有了武侠小说这一类,后世者从续写《三侠五义》开始了这种题材的创作,最终发展成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全新的门类。我们这代人接触中国古典文化大多从四大名著和武侠小说开始的,《三侠五义》便是其中重要的篇章。最早是在收音机里听《三侠五义》的评书,后来找到石玉昆的原版小说,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魅力和它的遗憾。

武侠小说八大派(怪论侠义四十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1)

这部小说的作者石玉昆是清朝的贵族子弟,虽然他被后世评定为评书艺术家和小说家,实际上只是一个玩票的票友。只不过他玩得非常高端,因表演以包拯故事为核心的《龙图公案》名声大噪。《龙图公案》是中国古代公案小说中最为著名的一部,有着广大的群众基础。《龙图公案》便是俗称的《包公案》,是以包拯为主角的断案的故事,描述了包公忠君爱国和为民请命,并与朝廷的贪官污吏做斗争的生动情节。后来石玉昆在这个公案小说的故事为原本,并在上面进行创作和演绎,最终诞生了《三侠五义》这部武侠小说的开山大作。

武侠小说八大派(怪论侠义四十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2)

《三侠五义》作为武侠小说的鼻祖,创造性的将江湖人物作为小说的主要角色,以江湖人物之间互动的故事和国家朝廷的大义相结合,体现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终极理想。这个理想后来被各个武侠小说大家所接受,原创出各种令人神往的江湖武林传说,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顶峰。时至今日,武侠小说的创作进入低潮,金庸、古龙、黄易等现代武侠小说大家纷纷离世,然而他们的作品仍旧活跃在影视荧屏上,成为大众娱乐关注的焦点。尽管新拍的武侠题材影视剧多有粗制滥造,但靠着武侠文化的魅力仍旧成为高收视率的保障。

武侠小说八大派(怪论侠义四十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3)

这部小说的故事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前六十回以包公为中心,后六十回以包公的弟子颜查散为中心。在包公的故事中表现了包公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以及展昭、陷空岛五鼠、开封府四勇士等侠士受到包公品德的感召,纷纷加入开封府共同对抗贪官污吏的故事。在颜查散的故事中,加入开封府的侠客们成为主角,开始与太岁庄、霸王庄、邓家堡、襄阳王等敌对势力进行凶险的战斗。这些故事的推进一反公案故事以断案为主旋律的表达方式,大篇幅的增加了江湖人士行动的情节,给人展现出了古代民间的各种社会现状。

武侠小说八大派(怪论侠义四十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4)

在整个故事中,石玉昆描述了很多江湖上战斗的场景和技能,这些都成为后世武侠小说的标准模板。《三侠五义》中有关于武功的各种技能如点穴、暗器、剑诀、刀法、轻功,也有关于江湖伎俩的如夜行衣、水靠、易容术、蒙汗药,还有关于机关埋伏的如陷空岛、冲霄楼等等,这些为后世的武侠小说创作提出了很好的思路。《三侠五义》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不只在小说和评书方面,对戏剧的改变和在创作也有很大的启示。京剧上的很多名目都来自于这部小说,如《五鼠闹东京》、《乌盆记》等等。

武侠小说八大派(怪论侠义四十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5)

这部小说开启了中国古典文化新的分支题材,在中国历代文人中颇受赞誉。即便是点评古文化颇为苛刻的鲁迅,也将其作为必读的小说之一。然而这部小说也是有很多缺点的,这与小说作者的能力无关,而是新文学题材诞生的必由之路。小说中对江湖设计过于简陋,很多细节的问题表达含糊。过于巧合的情节设置,也让很多人物的特点难以完全表述。由于这是一个新的文学题材,再加上清朝时候管制严酷的舆论环境,出现这样的问题也是历史局限性使然。然而这部小说带给我们最大的遗憾便是它没有结局,或者说是没有正式的完本。

武侠小说八大派(怪论侠义四十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6)

在现代的网络小说圈子中,没有正式结局的书被称作"太监书"。这对读者来说是比烂尾更难以让人接受的事情,作者也往往会受到读者的唾弃。《三侠五义》是一本标准的"太监书",它在对襄阳王的剧情将要轰轰烈烈展开时戛然而止,让所有读者感到难以接受。对于这部小说突然中断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流传过程中手稿散失,也有人说作者石玉昆突然去世,所以这部书只有上半本,没有后半部。我们今天看到的《三侠五义》是后人从已经出版的各个版本中整理出来的,也是最接近石玉昆评书表演的存在了。

武侠小说八大派(怪论侠义四十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7)

为了弥补小说的遗憾,很多小说家和评书艺术家开始了对《三侠五义》的改编和续写。小说中以《小五义》、《续小五义》、《白眉大侠》、《七侠五义》流传较广,评书中则以单田芳的《三侠五义》最受观众喜爱。上述的这些再创作都是依据《三侠五义》的原始版本,以其中的剧情设计和剧透来进行操作,体现出了续写作者以站在读者层面对这部小说的理解和感受。我以前看古典小说是最讨厌剧透情节的,而这往往又是古典小说的写作套路。然而后世的小说家们竟然靠着石玉昆在《三侠五义》中留下的线索创造出如此多作品,可见其生命力之强。

武侠小说八大派(怪论侠义四十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8)

从上述这些衍生于《三侠五义》的作品来看,单田芳的评书版本文学艺术水平最高,而《白眉大侠》则最受后世的年轻人喜爱。然而在我却最喜欢小说中的翻江鼠蒋平,这是与现代武侠小说截然不同的存在。他既不是郭靖之类的伟光正大侠,也不是杨过这样帅得没边的万人迷,更不是五绝那样的绝顶高手。他长相丑陋形如病夫,陆上功夫不是最好,擅长的是被边缘化的水战。然而他却是小说中最有智慧的,是三侠五义中的灵魂人物,是江湖的智者,是"三五第一坑主"。他的塑造表达了石玉昆对江湖的另一种理解,纵横江湖的人可以没有强大的武功、帅气的外表,伟光正的理由,但一定要有高超的智慧。你们觉得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