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俄乌之战最新(俄乌之战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

2022年10月8日,克里米亚大桥爆炸起火,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

谈俄乌之战最新(俄乌之战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1)

乌克兰空军随后说:“一切都将属于乌克兰!”

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随后表示,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两天后的10月10日,俄罗斯的报复性攻击来了。

乌克兰的基辅、梅利尼茨基地区、利沃夫、第聂伯罗、文尼察、弗兰科夫地区、扎波罗热地区、苏梅地区、哈尔科夫地区、日托米尔地区,落下100多枚导弹,许多重要设施上空黑烟滚滚。

泽连斯基随后发文发视频说:“这是一个艰难的早上……敌人想制造恐慌……”;俄罗斯“试图摧毁我们,把我们从地球上抹去。”

……

乌克兰的姿势一向如此美丽,这个不必多说,重要的是克里米亚大桥爆炸时群体失声的西方媒体,现在突然像被人惊了好梦般地醒来,非常生气。

官方语言称为谴责。

最为诡异的是,俄乌双方的啦啦队居然又都高兴起来,说大转折到了,战争即将结束。

为什么呢?因为双方各取所需,各有解释,各自欢喜。一方看到的有利信息是,俄罗斯终于发威了,将有雷霆之击,一方看到的有利信息是,俄罗斯困兽之斗,强弩之末,已拿出最后的家底,大规模的反制即将开始。

但是俄乌之战真会迅速解决吗?

不会。此情此景只能视为滑稽。

因为俄乌之战打到现在,已经明显是一场消耗战。消耗俄罗斯,消耗乌克兰,消耗美国和北约,消耗全世界。

它是一个巨大的消耗圈,最终就看谁能耗过谁。

俄罗斯耗赢了,欧美乌克兰就得哭,欧美乌克兰耗赢了,俄罗斯及其相关就得哭。

它注定了不到一方彻底无能无力,绝无休止。它只能是一个暂时无解的“势”,一个必须彻底打烂的局。

打烂对方的同时,也把自己打烂,但最终能把对方打烂,胜利方就有收拾烂局的机会。

这就像壮士断腕,才能够活。活着,才可能什么都有。不然,欧美就连“援助”的那几百亿都没着落。

谁知道俄罗斯如果赢了,会不会来一场全乌克兰的公投?都投了,黄世仁们还找谁催收?

谈俄乌之战最新(俄乌之战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2)

说俄乌之战会持久下去,当然也有实际理由。

这从总体上说,乌克兰背后有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组团支持,俄罗斯很难取得胜利,但俄罗斯现在依旧在扔库存,依旧还远远没到采取战时经济的地步,乌克兰想赢也同样是在梦里。我们不妨理一理这场战争的一些情况。

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全世界都认为此战毫无悬念,就是俄罗斯也成竹在胸。

比如俄罗斯的发言人格丽塔·西蒙尼扬曾经说:“如果我们与乌克兰作战,这将在两天内结束,可能不到两天。”

然而结果呢?速胜论彻底失败。

随着战争时间越拖越长,“大策略”没人谈了,外界失望或讥评的时候,俄罗斯的口风也发生了变化。

他们开始谈两个原因,一个是我们在努力避免平民伤亡,一个是我们不是在跟乌克兰作战,而是在跟美国和北约作战。

这总体来看,的确是实情,至少有一半是实情,但却并不是唯二。

俄罗斯这仗怎么打的,暴露出多少问题,有多拉胯,有目共睹。这些问题不谈,那就等于在说,我们依旧很优秀很厉害,只是好虎架不住一群狼,而且是一只很慈悲的虎。

不过,这显然说明,俄罗斯已经开始承认形势对自己不利了,一开始的高度自信没有了。

他们一开始,其实连“战争”两个字都不允许提的,媒体可以说“作战”,不可以说“战争”。作战和战争,当然是两个概念。

而后面既然不管了,这当然就意味着“作战”升级了,不再是一场特殊的军事行动,简单的,短暂的战斗了,而是将持续数月,甚至数年,还将扩大到全面。

最近一段时间,俄罗斯媒体甚至都可以自我批评了,这就更加说明问题。因为批评不是为了停战,而是说他们没打好,而是为了更好地“惩罚乌克兰人”。

这从根本上说,其实跟乌克兰只有喜报宣传,一个性质。乌克兰知道自己体力不支,要靠输液,当然不敢让国内外的支持者看到不利的信息。

然而,一开始只有不断丢城失地,却又捷报频传的乌克兰,在最近,却又真的可以不断报喜了。

因为他们在短时间内,迅速逆转局面,夺回了数千平方公里,回笼了十多万百姓,似乎还捡到了大批重型武器和军事装备。俄罗斯怎么看都像一场大溃败。

以至于俄罗斯好像增加了对外对话,乌克兰尤其强硬起来,连克里米亚也要收回了。

这差不多就是一周之间的巨变。

泽连斯基面对这种形势,当然是很兴奋的,他既容易悲伤,也容易兴奋。他马上对外宣传,我们夺回了6000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比拜登的老家特拉华州都大。

特拉华州的面积是5328平方公里,6000当然比它大,而泽连斯基之所以要这样说,当然是为了让美国人有一个具体概念,愿意给钱给物给枪炮。

如此说来,乌克兰收复了这么大的领土,还敢要求收回克里米亚,并袭击克里米亚大桥了,真像是一个大转折。

但是这个大转折,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因为它首先使整个乌克兰欢呼了,泽连斯基膨胀了,忽然不指望俄罗斯停止进攻了,不只是要收回这次战争中失去的土地了,而是要反客为主,扩大战果了。

(高兴的时候都为大桥爆炸发行邮票了)

而这意味着什么呢?

只能意味着这场战争越发凶险了,越发可能升级了,越发要打垮打烂了,而不是真要落幕了。

因为乌克兰显然在“大好形势”的诱惑下,忘了俄罗斯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俄罗斯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现在的军事形势如何,看似庞大的外援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们更没有清醒地确立好在哪停的问题,俄罗斯最终的底线会在哪里,似乎也没明白一件大事:

俄罗斯没能力将其灭国,他们也没有能力彻底解决俄罗斯。

这些,我们可以列出几条分析一下。

一,俄罗斯自古号称战斗民族,历史上有大量事实证明,俄罗斯每到最艰难危险的困境,就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更何况乌克兰是身边之敌,俄罗斯还远远没有失去重组的能力。

二,俄罗斯再怎么也是军事强国,俄罗斯能够使克里米亚大桥迅速通车,再怎么说,也显示出强大的组织和工业能力。

他们虽然表现不佳,但并未显示出动用了关键的国防力量和武装杀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真正的后备武力和国家潜力,并不好评估。

他们现在打到乌克兰的大量导弹,就是要乌克兰和全世界知道他们还有东西没动。

实际上西方媒体和乌克兰,也绝不会告诉你美国和北约提供的武器有多么鱼龙混杂,乌克兰前阵子频频奏效的HIMARS系统为什么会报道减少。

谈俄乌之战最新(俄乌之战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3)

(HIMARS发射)

这肯定是损失了,没得到补充。乌克兰还有那么大的国土在别人手里,要说一直在赢,只有小孩子才信。

三,俄罗斯虽然兵员紧缺,发布了动员令,但依旧是部分动员令。

俄罗斯虽然作战拉胯,很难两线进攻和防御,但他们在部分区域仍有进展。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依然控制着约五分之一的乌克兰土地,他们的战斗依然在进行。

赫尔松是个什么地方?绝对的战略要地。如果说乌克兰一开始是佯攻,还说得过去,而东线已经胜利的情况下,赫尔松还在持续进攻的情况下,再要说佯攻,那就太扯。

西方媒体和乌克兰一直在宣布胜利方面做得最好,他们当然也不会告诉你,10月2日,乌克兰有一支20辆车的突击队,在赫尔松北部被摧毁了。

谈俄乌之战最新(俄乌之战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4)

乌克兰一直在拼命攻击,正说明了赫尔松的重要性,而俄罗斯一直没放弃这里,则说明俄罗斯的拉胯尚有限度。

至于俄罗斯东线的溃败,对俄罗斯不能不说是一场灾难。但它绝不是决定性的灾难。

俄罗斯的这场溃败当然是有策略的,但不是支持者说的大策略,而是不得已的策略。

条件相对落后的军事对抗下,兵力还是要讲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在这里的兵力对比至少是1比5,还有军事专家估计,甚至可能是1比14。

那么俄罗斯在一无空中支援,二无防御工事的情况下,只有撤退保护有生力量,并指望以时间换时间和空间。

冬天来临,这对后撤的俄罗斯比较友好,但会给战线延长的乌克兰带来巨大困难。到时候俄罗斯的增援也将到位。

四,乌克兰本来不具备远程打击能力,但克里米亚遭到的几次远程袭击说明,美国口头上的武器限制已经松动。

这对乌克兰显然是有利的。

可是,美国在乌克兰“形势大好”的时候,依旧没有明目张胆地开放禁令,而北约也对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要求明确表示拒绝。

泽连斯基要火线加入北约,当然只是一个姿态,一个试探。因为他不可能不知道北约有明文规定,任何国家都不可以在战争期间加入北约。

而这条规定,正是北约为了避免形成事实,不得不为成员国出兵。

美国和北约这种为自身计的谨慎,决定了某些禁忌牢不可破,乌克兰只靠武器供应就想收回克里米亚的美梦,趁早别做。

你先把赫尔松拿回来再说吧。

五,俄罗斯举行公投的目的,是为了设定界限。公投地区既然是我的了,那你就变成了侵略者。对付侵略者,俄罗斯会有不同的强度。

六,战争的变化性很大,最初看似不堪一击的乌克兰能够反戈一击,俄罗斯就更可能具备这种能力。

俄罗斯不能败,不敢败,势必会让他们拼死一搏。

这一搏,既可能表现在某一地点,某一时间,加强立场,也可能表现为武器升级。

现代战争虽然不能靠人海战术,但俄罗斯一旦全民动员,那就预示着全面战争爆发,整个规模和性质都将发生改变。

他们到现在都还没正式宣战呢!

所以,乌克兰动克里米亚的心思,是不是太不理智了?一个在俄罗斯手里已经稳定了八年的克里米亚问题,怎么可能那么容易逆转?

除非乌克兰能完全占领赫尔松,炸毁桥梁,切断交通,把那里的25000俄罗斯军队饿死冻死。

然后关闭流向克里米亚的水,再扛着美国的远程导弹,炸毁通往俄罗斯的桥梁、公路、铁路,以及半岛上的每个基地,和俄罗斯黑海舰队剩下的所有大型舰船,让他们什么都没有。

可是这可能吗?

一场完全不可能短期解决的战争,偏要向不可能的目标前进,偏要指望速胜,这其实是最危险的。

想要快速结束战争的俄罗斯已经得到教训,存在同样心理的乌克兰也一定会。

我们再来看双方的远程打击,后勤破坏。

乌克兰攻击的克里米亚大桥当然有军事意义,但它就是被全部炸毁,也不能孤立克里米亚。它象征的意义比较大。

而俄罗斯随后攻击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基辅的SBU总部、基辅热电厂、利沃夫热电厂、Burshtynska热电厂、基辅欧盟咨询团、波兰-乌克兰电力连接、Krivoy Rog电力和水利基础设施、泽连斯基在基辅的办公室……

这些都针对乌克兰的能源、军事、通讯设施,必然会对乌克兰主要城市的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增加支撑困难。此类攻击当然不能以人员伤亡为标准,它同时也说明俄罗斯的确还有很大的反击能力。

不过公道而论,乌克兰攻击克里米亚大桥,并不能说是攻击民用设施的“恐怖袭击”,就像俄罗斯的反击也不是。

谈俄乌之战最新(俄乌之战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5)

因为克里米亚大桥是重要的军事物资通道,在战争中作为军事目标还是适当的。

一般情况下,其实能有效支持和维持对方作战能力的经济目标、半军事目标,都在军事目标的范围,比如敌方的通讯设施、铁路、桥梁、机动车辆、船只、生产战争产品的工业设施和发电厂等等。

从这一点来看,俄罗斯之前似乎的确比较克制。

但是从俄罗斯这次依旧把攻击目标限制在特定军事设施上来看,也说明更大的升级还不会出现。比如人们一直在预测的核升级。

那么这就代表,所谓的大转折还在常规范畴,这只能叫阶段性的高潮,俄罗斯已经是在打持久战的姿势。

只不过不能承受失败之重的双方,会由此加强各方面的动作是必然的,他们一再高潮下去,谁也不敢说会不会有更大的高潮到来。

然而,也还得说,更大的高潮到来,也不意味着双方真能把对方从地球上抹去,它带来的只能是更大的升级,更大规模的消耗,或许真会是一场世界大战。

因此,凛冬将至,在这里就是双层含义,俄罗斯和乌克兰真正到了抉择进退大局的时候了,任何煽风点火、推波助澜,使其歇斯底里的国家和个人,都将犯下不可饶恕的人类罪。

以后的事以后看吧,只能以后看,那么就目前来说,我们是不是可以下这样一个结论?

俄罗斯已完,俄罗斯不轰炸乌克兰的唯一原因,是导弹用完,失去能力,并不成立。

但俄罗斯就算全体动员,倾举国之力,要想结束这场战争也难。

双方骑虎难下,只要乌克兰还想战斗下去,欧美的支持就不会停止,那么从长远及常规来看,时间基本属于乌克兰。

但是它也必然预示着,这场战争将更加漫长血腥,会有更多的人在战争中永远消失。

• END •

文/九鸦

图/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