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发心到成佛(知因缘殊胜从此初发心)

尔时法慧菩萨。承佛威力。观察十方。暨于法界。而说颂曰

藉着觉悟的因缘和合力观察十方,普观十方,以及整个法界,重述一遍。

前面讲真理性,长行文,一直讲过来,就是这个样子;现在依于现场的关系,他应众生的因缘、根器,重讲一遍。

从初发心到成佛(知因缘殊胜从此初发心)(1)

从真理来讲,是绝对客观的那一种状况。那么,他在重颂的时候,是观这种因缘,就有一种临场感,就是这个作用的时候讲的,有一种差别。如女人通称与称太太,范围缩小,相上显这是很微妙的关系。

菩萨为什么要重颂?有他特别的因缘。这句话是个转折的话,本来到这里就结束了。为什么后面又有大段,那是另外的讲法。看起来是重讲一遍,其实他因缘已经不一样了。

身,不是色身,是本体。最高的智慧的本体,你看不到,摸不到,就是有作用,可以感受到,所以叫微妙身,作用在智慧上显现的。

相好端严,没有办法去形容。维纳斯手断了,也那么美。只要它的存在,都是相好端严皆具足。你看得到存在,它在本体上来看,显现任何一相都对。不是从相上来定义,要了解本体的存在,因缘和合显现的假相,通通叫相好庄严。

我们刚好相反,有好恶,就有端严不端严。从真理性来看,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一切平等平等,完全庄严。不能平等,它就不庄严。人与人之间相处,也是一样,心里有疙瘩,就完蛋了。一对立,一切圆满、庄严都没了。

从初发心到成佛(知因缘殊胜从此初发心)(2)

智慧透过本体所显现的作用,对于外面一切的人事时地物,平等平等。修行在这里,佛看什么都具足,他能完全转化。我们转不过来,就会产生不具足的现象。

尊重,他很透彻地了解到这种现象,与现在人讲的不太一样。

这种心境产生,本来就很难遇到。或说这种境界它从佛的立场来讲,是永恒的境界。对凡夫来讲能启发,是很难得的,一种启发而得到的境界。那么,你能够发现到这样的境界,知道它的可贵性,这叫尊重。不知道他的可贵性,不可能尊重。

从初发心到成佛(知因缘殊胜从此初发心)(3)

勇猛,因为这样发心,他很猛烈、很坚定。

这些偈颂,都讲初发心,都讲因缘。你知道这种可贵、殊胜,你从这里发心。

佛法讲的殊胜从这地方来,第一条戒就是你要发菩提心。为什么要学佛?学佛是人生的觉醒、人性的觉醒。你醒悟到什么?你发觉到人生的真相,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在哪里,虽然不能透彻地了解到,但是已经发觉我们现在的状况,与那个部分有很大的差别,我愿意回头,追寻那个真谛,刚始发心,所以叫初发心。

大华严寺 海云继梦

国学解码——高大 深广 百科式 全方位 解码生命万法自媒体~~~如是我闻,欢喜订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