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

寒冬时节,草木凋零,花影难寻?上海辰山植物园送你一个烂漫温暖的春天。近日,辰山植物园举办了2021年的首场花展,极为罕见的树状一品红、泰国垂茉莉和非洲芙蓉等珍稀植物惊艳亮相,吸引众多游客不惧天寒赶来观赏。

那么,辰山植物园拥有怎样强大的温室设施,才使“馆外寒风冷冽,馆内春意盎然”得以实现的呢?园内究竟有多少奇株异草,又是怎样精心培养起来的呢?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1)

作为上海综合性植物园的“后起之秀”,辰山植物园位于松江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内,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植物园,同时也是上海市的第二座植物园。园内建有矿坑花园、展览温室(含热带花果馆、沙生植物馆、珍奇植物馆)、月季园、药用植物园、城市菜园、春花园和观赏草园等各具特色的园区,为上海2500万居民提供了一个认知植物、贴近自然的文化景点和休憩场所,年游客量超过100万人次。

已有植物园的上海,为何要建第二个呢

在松江建造上海第二个植物园的想法,起于当地区政府的部分老同志,那是在2003年。翌年,项目启动。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2)

辰山植物园远眺

已有植物园的上海,为何要建第二个呢?

在辰山植物园修建之前,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虽已有了几百座公园和大量绿地,但在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方面,距离国外同类城市及国际宜居城市标准,都还有较大的差距。此外,常见的植物种类只有800种左右,而国际同类型城市却超过了2000种。这一切,都是再建一座植物园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建植物园能展示对生态文明的引领作用。

建园已定,为什么会选址辰山?

松江曾是上海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辰山位于松江区原松江镇北偏西约9公里,属佘山山系,海拔69.8米。上海位于地势低矮的冲积平原,平均海拔只有4米左右,辰山的高度,已是矮子里面拔长子了。其南坡多林,山北多竹,山体为熔凝灰角砾岩和正长斑岩。由于上世纪的采石,南坡已削去一半。选择辰山这样的小山峰,是因为它可提供一个特殊和复杂的生态环境,以利于种植更多的植物种类。

一流的植物园需要一流的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以形成“以园带中心,以中心兴园”的崭新格局。植物科研中心的研究内容及成果,一直是植物园战略储备必备,也是衡量植物园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2005年8月2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订共建上海辰山植物园协议书。七年后,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在辰山植物园开建。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3)

初具规模的温室

辰山植物园规划方案,面向全球征集。来自5个国家的8个设计团队竞标,最后由德国瓦伦丁设计组合中标。该设计团队主要从事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专攻大型项目,其建筑景观设计闻名欧洲,做的皆是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虽做过许多规划类项目,但都没辰山植物园复杂。其方案胜出原因在于与环境接触密切,包涵新的生态文化理念,并与上海的城市精神相契合。

一山一环两坑N个小岛

2007年4月21日,上海辰山植物园动工。园内分为绿环、山体、江南水乡植物展示区三大空间。在笔者所去过的国内外植物园中,唯有庐山植物园与山搭界。辰山成为一个新的依山而建、靠山吃山的植物园。纵观植物园的整体布局,可谓:“一山一环两坑N个小岛。”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4)

“一山”是椭圆形的辰山。它是佘山山系中一座孤独的山,占地面积20公顷,东西长700米,南北宽約300米。

“一环”是外围堆土建起的长4.5公里、高6米的绿环,连接了中间河道和原被分割的道路。同时,综合楼、大温室群体、科研中心这三座主体建筑如三颗珍珠镶嵌环里,与地形密切结合成一个综合建筑。绿环内部是按季节变换布置的中心展示区和辰山植物保育区,绿环上则是各大洲同纬度代表性适生植物展示区。这条由德国设计师布局设计的围绕辰山植物园的绿环,其灵感来自于中国篆体“园”字的外框。

“两坑”是当年采石遗留下的矿坑。采石始于1949年前,止于上世纪80年代。留下的东西两个采石场中,西场是个坑。它往地下深挖50多米,形成了近30米深、面积10000平方米的深潭。这一破损的山体,华丽转身为植物园设计的一处得意之笔——矿坑花园,成为辰山的一个亮点,这在国内也很罕见。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5)

化腐朽为神奇——建设中的矿坑花园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6)

落成的矿坑花园

开馆之后,想象力丰富的游客,把长160米贴水的景观浮桥比作游走清泠水面的白蛇。心怀诗意之人,则升起对桃花源的向往。也有心有灵犀者,对残山剩水画出最新最美图画,表示佩服和赞叹……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7)

宛如白蛇出水的浮桥

最后是“N个小岛”,小岛就是植物园里的植物岛。种植在一个个小岛上的植物,形成一座座植物专类园。有月季岛一月季园、厥类植物岛一厥类植物园,还有柳树岛和杉树岛等。岛之间小桥浮板相连,N个小岛就是N个小生态。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8)

充满地中海风情的热带花果馆

2011年1月23日,位于松江区辰花公路3888号、华东地区规模最大且品种最丰富的上海辰山植物园正式开园,上海这座城市诞生了一张绿色新名片。

目标:植物3万种

被誉为“皇冠上明珠”的温室植物园由三个独立的温室组成的。在温室里,1平方米的天地中,可生长更多品种的植物,并以众多技术手段保证它们苗壮生长。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9)

难得一见的“珍奇植物园”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10)

位于中心的“新品种展示园”

辰山植物园地处华东,园内最多的还是华东地区的植物,且为华东区系植物收集量第一的植物园。当下,华东地区约有植物4000种,园里收有1500多种。此外,海岛特有植物也是辰山植物园收集的一个特色,已收的植物有被当地人称为“佛光树”的舟山新木姜子、普陀樟和单叶蔓荆等。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11)

舟山新木姜子

植物收集量是一个植物园的重要考量,这数量还包括品质和特色的要求。当今国际著名的植物园,植物种类都有上万种。做得最好的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已达35000种,美国的密苏里植物园,也有2万多种。因此,辰山植物园确定了收集3万种植物的目标,

不难想象,3万种绝不是个小目标。虽然上海的土壤和气候等并不很适合植物生长,但上海的绿化人却依旧追求高标准不变。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有能力和条件来保存更多的植物种类,并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来达到。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12)

温室内的热带植物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13)

珍贵的普陀鹅耳枥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14)

夏腊梅

植物是一个植物园的原始材料和基础。对辰山植物园的工作人员,对外走向世界,收集各种具有经济、科学和园艺价值的植物。对内跑遍华东,收集2000多种植物的种子带回培育,这些种子已长大并在园内展示区上岗。

收集不容易,而且要花功夫。尤其现在交通便捷,技术发达,新建植物园收集植物的难度更大。因为一般的种类都在保护区中,很难收集,收集植物,我们比前人更难。

收集难,养好更不容易。从美国引来高三四米的十多棵“巨人柱”仙人掌,到辰山时根系几乎全死了。后来成为高级技师、温室中心副主任的魏顶峰,与他的伙伴们摸索出“种浅深埋”等方法,救活了90%之上的外国仙人掌。而在过去,成活率不到30%。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15)

“北美洲植物区”的红枫

对一个植物园的考量,其实是个系统工程。与植物收集量同样重要的还有两个考量标准:一是科研能力,看你发表多少国际认可的论文。另一个是游客量,衡量其受大众欢迎的程度。国际通行标准是年累计游客100万左右,而辰山植物园开园仅四个月,游客人数就达100万。

是植物园,也是精神家园

回顾我国植物园的发展,早期与美国还较接近,基本都是百年的历史,而欧洲那时已发展了二三百年。改革开放后植物园获得新生,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后,植物园作为城市新名片和综合竞争力的一部分,随着上海经济的不断提升,获得了更大发展空间。

海外的特大型都市,多有两个或更多的植物园。纽约市一个在远郊,另一个在市中心布鲁克林,均是具有百年历史的植物园。伦敦还不止两个。上海的植物园建设方兴未艾,期待有不同定位、面向不同需求的植物园出现。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16)

位于徐汇区的上海植物园

我们的生活与植物密切相关。植物不仅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食品和药品,还对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橡胶、茶叶、棉花等重要产品都是以植物为原料的。今天,观察植物还成为了监测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对植物作用的认识不断提高,植物园的含金量自然也水涨船高。

辰山植物园已经对利用植物改善环境,特别是改善城市的热环境、吸收空气中的颗粒物等课题,着手开展研究。此外,上海的自然生物资源总体上较为缺乏,而辰山植物园正是一个最好的植物引种、驯化、研究、培育的孵化器,能够为不断丰富上海植物的多样性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辰山植物园正着力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储备与开发,形成具有上海城市特点和地带性特征的绿色环境,以此提高中国植物科学的研究水平。

植物园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民服务,提供休闲娱乐的舒适空间。辰山植物园现有分中心展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外围缓冲区等四大功能区,中心展示区布置了华东区系园、矿坑花园、岩石和药用植物园等26个植物专类园,还设置了展示与原生植物共存的动物园,面积1460平方米、100多种草本植物的观赏草园。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17)

精心种植的“观赏草园”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18)

别具心思的“岩石和药用植物园”

值得一提的是充满人文关怀和爱心的盲人植物园,园子形如一粒米,被唤作“一米阳光”。园内种植了无毒无刺且具有明显嗅觉特征、植株形态独特的植物。只要嗅一嗅摸一摸,同时配合听中、英文等语音系统,盲人也能够认识植物了。这与外省所建的独立盲人植物园不同,辰山的盲人植物园是个园中园,融入在大家庭之中。

“以前的公园是为少数人服务的”。时任市绿化市容局公共绿地处副处长吴成,把1949年看作上海公园发展史的一个分水岭:“公园真正成为老百姓的一个公共游乐场所。此后建成的公园完全是按照为大众服务的理念建设的。”

1949年上海解放时,市区仅有公园14个。过了九年,增至50个。改革开放后,每年都有新公园建成开放,如人们熟悉的大观园、上海植物园和佘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使全市公园类型更齐全,分布更合理。至2017年,公园总数达到243座。

“创新辰山植物园,创新二〇三〇”。上海绿化人的愿景,就是通过二十年的努力,使辰山植物园进入世界最好植物园的行列中,同时,植物收集和研究也进入全球领先水平。虽说这是一条漫长和艰苦的路,但它会同园内那些植物一样,一点点向上,一点点地成长起来。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19)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20)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21)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22)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23)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24)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25)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26)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27)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28)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29)

深秋逛植物园有感(寒冬时节草木凋零)(30)

(部分图片源自上海辰山植物园)

杂志编辑:徐烜

新媒体编辑:一茶、小瀛洲、陆闻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