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香浸润心灵让读书点亮人生(焦点爱书读书)

为激励广大职工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辽宁出版集团工会开展“匠心筑梦·奋斗有我”弘扬工匠精神主题系列活动。其中,职工读书征文比赛作为系列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集团广大职工的青睐和热情的支持,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赛前,集团工会向基层工会做出明确要求,要引导广大职工广泛参与读书活动,通过认真阅读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主题的经典著作,解读书中典范人物,感悟工匠精神内涵要义,讲述身边劳模工匠光荣事迹,展现广大职工积极投身集团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比赛期间,各基层工会积极组织本单位职工开展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读书活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职工撰写读书体会、分享读书感悟,高质量地完成了此次读书征文比赛,营造了“出书人爱书、读书人惜书”的浓厚文化氛围。

广大职工的征文作品,不仅展现了辽版人爱企如家、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还诠释了辽版人争创一流、勇于创新的劳模精神,刻画了辽版人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劳动精神,体现了辽版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经过严格的研究评定,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0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20篇、优秀奖30篇。

获 奖 名 单

一等奖

张洋洋 万卷出版公司

王维亮 辽宁北方出版物配送有限公司

袁洪章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张 瑞 辽宁北方期刊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王羿鸥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平青立 春风文艺出版社

阎伟萍 辽宁人民出版社

安晓飞 辽宁新华印务有限公司

梁晓蛟 辽宁美术出版社

张 跃 辽宁印刷物资有限公司

二等奖

乔志雄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贺婷婷 辽海出版社

刘玉成 辽宁北方出版物配送有限公司

徐茂彧 万卷出版公司

管兴龙 辽宁新华教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杨 阳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教材中心

陈 昊 辽宁人民出版社

侯佳伟 辽宁音像出版社

张婷婷 辽宁人民出版社

孙 岩 辽宁电子出版社

三等奖

王晓筱 辽宁人民出版社

刘兆阳 辽宁新华印务有限公司

董艳星 辽宁新华教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姚 璐 辽宁新华教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刘 明 辽宁人民出版社

乌 亮 辽宁美术出版社

刘师成 春风文艺出版社

李 妍 辽宁北方期刊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高铭雪 辽宁票据印务有限公司

周珊伊 春风文艺出版社

胡 利 万卷出版公司

郭媛媛 辽宁鼎籍智造传媒有限公司

张 玥 辽宁美术出版社

侯丙艳 辽宁新华印务有限公司

于文慧 春风文艺出版社

赵丹妮 辽宁新华教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李志刚 辽宁教育出版社

额尔德尼巴特尔 辽宁民族出版社

李 智 辽宁无限穿越新媒体有限公司

孙永文 辽宁博鸿投资有限公司

让书香浸润心灵让读书点亮人生(焦点爱书读书)(1)

淬匠心之火 铸时代之魂

——读徐剑《浴火重生》

文 | 万卷出版公司 张洋洋

2012年12月,我读研三的时候,被导师推荐到万卷出版公司做实习编辑。进到社里,我读到的第一本书,就是徐剑老师创作、万卷出版的《浴火重生》。那一年,《浴火重生》获得了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浴火重生》是一部反映东北老工业基地历经艰难而振兴再生的长篇报告文学。全书穿越六十年的历史时空,再现了“共和国长子”创造的工业神话、奇迹与辉煌,也反映了在沉寂和黯然岁月里经历的生命劫难。作品以温情的笔触,热情讴歌了杨玉兰、王崇伦等一线工人伟大无私、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全国劳模杨玉兰。她是一名普通的纺织女工,却凭借勤劳与钻研,不断革新纺织技术,创造了“二指卡头法”“宝塔式换纱法”等纺织方法,成为东北地区纺织能手,成绩无人能及。以杨玉兰当时创造的利润,换算成粮食,她一年可以给国家上交3400吨的粮食!

对于初做编辑的我来说,工匠精神所衍生出来的价值深深震撼了我,也启发、感染了我。感染我的地方之一,是这些工匠们对技艺的探索,对精度的要求,对极致的执念。他们恪守对平凡事业的信念,耐得住寂寞、下得了苦功夫,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至此,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成为我毕生的职业追求。

2021年,在参加工作的第十个年头,我有幸成为徐剑老师为献礼建党百年全新创作的《天晓——1921》的责任编辑之一。也正是因此,我切身体会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工匠精神所带来的强大力量。《天晓——1921》是献礼建党百年的重点图书,因此也成为万卷的重点图书,社里由社长、总编辑牵头,组建了“《天晓——1921》出版团队”。这是一个有着超高标准要求的团队,由领导班子带队,抽调编辑、校对、印务、营销、发行等多个部门的骨干组建而成。团队将敬业、专注、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图书编校、设计、宣发的每一个环节。在编校上,除了包括社长、总编辑在内的相关编辑审稿外,还邀请中央和党史文献研究院的专家,省内党史专家、审读专家,集团内审读专家10余位对书稿进行全方位审读把关;在设计上,请了五家知名设计公司,先后出具封面设计方案39个;在印制上,精选纸张,反复调色,只封面颜色一项就调了4个小时,只为呈现出最“正”的红色;在宣传上,为了将图书影响力最大化,团队将细节做到极致,苦战半月筹备《天晓——1921》研讨会。同时,我们还邀请到了业内20余位顶级专家,会议及会务安排得到了专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的高度肯定。我们曾连续工作30小时,完善、打磨活动方案,制作宣传视频,最终“中国好书《天晓——1921》阅读分享会”活动成为辽宁省唯一入选“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阅读活动,并成功在北京举办。

始于初心,臻于匠心。团队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把一个个“不可能”化为“可能”,最终呈现了《天晓——1921》这部为人民而书、为时代而歌的典范之作。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通过阅读《浴火重生》与深度参与《天晓——1921》的出版,我对编辑的工匠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想用最通俗的话来阐释她:以审慎之心开发选题,以敬畏之心对待稿件,以匠人之心坚守质量,以探索之心勇于创新;深想一层,多想一步,努力将99%提高到99.99%。而作为编辑的我,也将继续秉承工匠精神,淬匠心之火,铸时代之魂,为万卷、为集团的发展贡献力量。

与劳模结缘让劳模精神薪火相传

文 | 辽宁北方出版物配送有限公司 王维亮

五一劳动节前夕,由沈阳市和平区总工会组织编撰的《劳动者丰碑——沈阳市和平区劳动模范风采录》由春风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真实记录了自共和国成立以来,沈阳市和平区涌现出的100位国家、省、市、区劳动模范代表的先进事迹。细细阅读这些劳动模范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经历的不同故事,不禁心中再生敬佩之情,他们身上都洋溢着一种精神,就是不忘初心和牢记使命。他们用忠诚和担当,用责任和奉献在各自岗位上率先垂范、躬身践行,为祖国和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注入强大的力量。他们以自己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伟大的精神品格,引领了向上的社会风尚。

与以往读一本好书的兴奋和感动不同,作为这本记录劳模事迹、印制精美新书的作者之一,我有缘与1999年荣获辽宁省劳动模范的宫玉囤老人面对面交流。那是2021年7月28日下午,在位于和平区太原街附近一间不很宽敞的办公室里,年逾七旬的宫玉囤老人接受了我的采访。见面之时,老人精神矍铄,丝毫看不出她曾罹患癌症。爽朗的笑声,凸显她胸襟的豁达和做事的雷厉风行。听我说了来意,这位当年沈阳餐饮业响当当的实干家谦虚地说:“我个人没做什么,都是大家团结努力的结果。”言及往昔,她的眼神中仍透着直面艰难、勇挑重担的坚毅和果敢。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她自己概括说,一辈子都在闯关。听着老人的讲述,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是千千万万像宫玉囤这样不断闯过难关、突破桎梏、追求卓越的普通劳动者干出来的。深刻理解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光荣和幸福理应属于劳动者。我们应永远向劳动者致敬!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无数这样的杰出劳动者:辽宁人民出版社的赵学良同志身残志坚,克服许多常人都难以忍受的痛苦,兢兢业业工作,编辑出版了众多双效好书,他的事迹感动了我们辽宁所有的出版人。近年来,面对实体店图书销售持续低迷的局面,辽宁北方出版物配送有限公司的赵希贵同志和他带领的销售团队迎难而上,直面挑战,仔细分析图书营销的目标市场及客户的潜在需求,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保质保量地将图书送至省内各市县区用书单位,发行总量创配送公司历史新高,进一步巩固了集团政治理论读物发行主渠道地位,提高了此类图书的覆盖面和发行量,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其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发行总量位居全国第六,党员覆盖面居全国第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赵希贵同志放弃了自己的休假,不顾自己疾病缠身,充分彰显了一名劳模身上凝结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给周围人树立了楷模标杆。

我们有幸生活在新时代,有幸目睹了众多劳模的风采。说:“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每一位劳动模范都是一座精神丰碑,体现着社会的主流价值,指引着前进方向,鼓舞着人们的斗志。新时期学习劳模精神,实现出版发行事业创新发展,就要对标这些精神,向劳动模范看齐,在心中树立尊崇劳动、热爱劳动、敬畏劳动的风尚理念,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实干的作风致敬新时代。只有如此,自己记录下的劳模事迹才更具价值;只有如此,手上这本《劳动者丰碑》的出版才更具现实意义。

让劳模精神薪火相传,请从我们自身踏踏实实做起。

致敬身边的工匠精神

——读《匠人精神》有感

文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袁洪章

关注工匠精神一词,始于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随后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相关电视纪录片,对工匠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至今回想起拍案叫绝的精湛技艺,迎难而上的攻坚克难,冠绝天下的技术之巅……仍历历在目,血脉偾张。

为了深层次触碰工匠精神,我重点读了《匠人精神》一书。该书通过“匠人须知三十条”“守破离”及“执着之心”通俗易懂地展现了工匠精神的铸造历程。现将书中精要与编辑业务相联系来浅谈编辑的工匠精神,并以此来致敬身边的工匠精神。

书中“匠人须知三十条”目的是植下“一流之根”。好比“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通过反复锤炼细节变成本能的方式来磨砺心性追求精益求精的过程,它与编辑业务中的咬文嚼字大体相当。咬文嚼字是成就高质量编校的前提,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在这方面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闻通老师发挥得可谓淋漓尽致。举一个小例子:他在处理引进版《世界建筑细部风格设计百科》(修订版)一书时,为了寻求翻译的专业术语、人物名称及地名等的准确性及其前后的统一性,他把翻译稿件与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比对,并加以订正。古语有“艺痴者技必良”,该书凭借编校质量过硬,获得业界一致好评,并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及“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更有《世界室内装饰元素设计百科》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书中守住成规、学为己用、锐意创新的“守破离”是通往“一流之路”的关键。它与编辑业务中的守正创新别无二致。守正压舱,创新驱动是各行各业的发展方针,出版行业作为内容产业更需要在守正创新中谋发展,这就需要编辑在守正创新上下功夫,走出一条有本社特色的发展之路。科技社的守正创新当属年轻一代的医学编辑,他们守住了中医、影像图谱类优势老品种,推出了口腔、医学美容类强势新品种。这为科技社发展打开了新思路,注入了新活力,也为科技社发展开辟了又一特色领域。

书中对事情不放弃,专心致志的“执着之心”即拥有“一流心性”,它与编辑业务中的敬业专注大同小异。编辑的敬业专注不应只立足于岗位,还需立足于行业,而且要耐得住寂寞,涤去浮躁,内心笃定,着眼细节……坚信“术业有专攻”。岗位做得再好只能做个合格的技术编辑,行业吃透才有机会成为优秀的策划编辑。在立足于行业上,科技社已故陈慈良老师可谓无出其右,选题论证会上他对行业相关信息的阐述如数家珍,这正是他成为出版行业翘楚的根本原因。辽宁人民出版社社的郭健老师在这方面也有发言权,她不仅策划出室内设计领域的销冠产品——《邱德光的新装饰主义》,而且还通过《中国共产党辽宁历史简明读本》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使者,更有《东北振兴研究丛书》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工匠精神是对从业者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的高度褒扬,在致敬身边的工匠精神同时,不得不说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重拾工匠精神,企业行稳致远需要注入工匠精神,新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