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 儒家的修身齐家

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现代人看来,有些不合逻辑:能管好一个家庭,真的就能管好一个国家吗?,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 儒家的修身齐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 儒家的修身齐家

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 儒家的修身齐家

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现代人看来,有些不合逻辑:能管好一个家庭,真的就能管好一个国家吗?

我们当然得以《大学》成书的年代为背景来探讨它的含义。那个时候的国家自然没有现在这么大,方圆几百里、上千里的诸侯国能有几个,多数是方圆几十里乃至几里的小国。而那时候的家就远远不止现在这么大。现在一个家庭一夫一妻一个孩子,父母虽然健在,但老两口怕跟儿媳闹意见,还不愿住到一起,“自成一家。”人口这么少,说到“管理”二字好像还有点夸张。

那时一个家庭一个妻子几个妾生一堆孩子一大堆孙子,聚到一起挤满一屋子。而且这个“家”字不是指家庭,而是指家族;不是指一个家族,而是指三族:母族、父族、妻族。三族的事都是“家事”。从历史资料来看,那时一个士人如果当了官,有了封地,需要给三族的成员安排工作,使他们获得收入。比如《说苑》记载,齐景公听说晏子家里穷,想把一个千户的县邑送给晏子,晏子辞谢说:“我家里不穷啊!君王的赏赐,使我父、母、妻三族都受到恩泽,还惠及我的朋友,还有余钱来救济穷苦百姓。”“朋友”是指食客,也要靠这个官吃饭。既然跟三族及朋友都存在密切的经济关系,必然存在管理关系。而三族的成员,个个沾亲带故,“打断骨头连着筋”,那比管理一般百姓要难多了。略有偏心,人家不服;说话不到位,人家不爱听;稍有不合礼仪的地方,人家会说闲话,弄不好,年高的长辈还会指着你的鼻子数落一顿。所以,管理一“家”,难度不亚于管理一国,而且对个人能力、修养的要求非常高。由此可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合乎逻辑的,其中以修身为前提条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