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述南宋四家的山水画风格(南宋的山行即事)

唐诗是祖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而宋诗在整体水平上实在无法与唐诗媲美。但是宋代诗坛曾涌现过很多杰出诗人,比如北宋的苏轼、黄庭坚,南宋的陆游、杨万里等等,都是读者耳熟能详的大才子,他们的作品经常引人深思,也值得欣赏。

除此之外,宋代也有一些不知名诗人,因为读者对其了解不够,也就无法做出相应的评判。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所以有必要弘扬和传播更多的优秀诗歌作品。下面推荐大家品读南宋的《山行即事》,格调清新,技法高超,不愧为宋诗中的佳作。

试论述南宋四家的山水画风格(南宋的山行即事)(1)

《山行即事》

南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试论述南宋四家的山水画风格(南宋的山行即事)(2)

王质是南宋诗人,他从小天赋异禀,曾在京城的太学学习。他博通经史,才学超凡,25岁时进士及第。王质性情耿直,为人忠厚,虽然深受皇帝和一些将领们的器重,却因为得罪了很多王公大臣而多次被贬。

诗人厌倦了宦海沉浮,更不愿同流合污,晚年并辞去官职,潜心于诗文创作。这首诗就抒写了作者一次山行的见闻,传达出其恬淡的心境。

试论述南宋四家的山水画风格(南宋的山行即事)(3)

诗人在朝为官时经常为了国事而操劳,他痛心皇帝在战与和之间举棋不定,即使提出了自己正确的主张,却因为人微言轻而不被采纳,甚至还遭到他人的排挤。诗人归隐之后,很少关心社稷之事,闲暇时经常独自外出郊游,心情也不再如以前那么纠结。

一个秋日的早晨,诗人简单地吃了一点早餐,就兴致勃勃地向郊野出发。郊外一片空旷,诗人站在山脚眺望群峰,只见莽莽苍苍、郁郁葱葱,山谷里白云缭绕、来去不定,彼此还热情地打着招呼,似乎正议论着阴晴变化的问题。一个“”字,运用拟人手法,颇有情趣。

试论述南宋四家的山水画风格(南宋的山行即事)(4)

山中果然阴晴不定,诗人出门时还是天气晴朗,此时的天空忽然飘起了小雨。诗人却一点也不在意略带寒意的雨丝落到脸颊,他边走边看,心情放松。

诗人走到一个池塘边,细雨飘飘洒洒,敲击着荷叶,发出细微的声音,也很快淋湿了诗人的衣裳;山风轻轻地吹拂着水面上的浮萍,更带来阵阵清凉。

荷雨、蘋风”,描绘了池塘里的荷叶和浮萍的灵动状态,它们好像非常享受山间的和风细雨。一个“清”字,则表达出诗人极其喜欢此处幽静和清凉的氛围。

试论述南宋四家的山水画风格(南宋的山行即事)(5)

过了一会儿,阴云散尽,雨后天霁。那些避雨的喜鹊又重新聚集在枝头,开始叽叽喳喳地鸣叫,仿佛在呼唤躲在云层后面的太阳快点露出笑脸。而调皮的鸥鸟也变得更加活泼,它们在平静的水面上尽情地嬉戏,悠然地盘旋。

和煦的阳光拂照山林,各种动物也从树洞、巢穴里探出头来。“喧日出、狎波平”,细腻地描绘了喜鹊和鸥鸟等动物的惬意表现,山林里很快就变得热闹非凡,似乎在欢庆着一场胜利。

试论述南宋四家的山水画风格(南宋的山行即事)(6)

最后两句抒写了作者的愉悦心境,经过雨水的冲洗,山色开始显得朗润和清秀,轮廓也变得极其清晰。群峰虽然不会说话,却好像非常懂得诗人的心情。作者也感觉神清气爽,更可以“唤醒三日酲”,那些疲劳和困意更是消失殆尽。

王质在宋代诗坛可谓籍籍无名,不过诗人年纪轻轻时,就曾得到枢密使张浚的赏识,后来又被名臣虞允文重用,可见其出类拔萃的才学。这首五律格调清新,作者多次采用拟人手法,并通过荷雨、蘋风以及喜鹊、鸥鸟,表达出内心的喜悦,不愧为宋诗中的一首佳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