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平凡小人物心怀公益大梦想(走进山区做公益)

这位平凡小人物心怀公益大梦想(走进山区做公益)(1)

他不善言谈,内心却深藏大爱。近10年来,由他发起的爱心团队,注册会员已达282人。他和他的团队为农村孤寡老人创办“爱心小食堂”,为偏远山区的老年人免费理发,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他用实际行动传承和践行着中华孝道文化和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他就是灵丘县德贤传统文化爱心团负责人杨迎九。日前,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杨迎九。

“爱心小食堂”吃出幸福味道

百善孝为先。杨迎九不仅非常孝顺自己的父母,还把传承孝道文化作为爱心团队的主要宗旨。

不少农村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士由于儿女长期不在身边或无人照料,吃饭是个大问题。得知这个情况后,杨迎九和他的爱心团队经过3个月的精心筹备,在爱心单位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于2020年6月21日在灵丘县石家田乡石家田村正式启动了“爱心小食堂”项目,当年7月15日在武灵镇大作村又启动了第二个“爱心小食堂”,分别为两个村子的50多位老人每天提供一顿免费午餐。

山西晚报记者日前走进石家田村采访。晌午时分,从“爱心小食堂”飘来一阵诱人的饭菜香气,老人们提着爱心团统一购置的饭盒陆续往食堂走来。吃着新鲜营养的爱心午餐,老人们个个笑呵呵的。杨迎九说,两个“爱心小食堂”运行两年来,他们依据老年人的饮食习惯,精心采购食材、用心烹制,让老人们每天不仅能吃上大米、白面做的各种主食,还能吃上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他们还针对时令的变化,为老人们调剂制作了一些带有地方特色的饭菜。另外,他们每天还会给老人们多装一些饭,好让他们晚上热着吃,切实解决了孤寡老人以前自己做饭不方便、不能正点按顿吃饭的问题。

“一口热乎饭,温暖老人心。我们计划明年在上寨南村再建一个‘爱心小食堂’,惠及更多的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士。”杨迎九说。

义剪,解决老年人“头”等大事

对于农村的老年人尤其是深居山区的老年人来说,到理发店剪发是一件费时费力还费钱的事。为解决这件“头”等大事,爱心团专门成立了理发组,40余名队员的脚印遍布全县每个乡镇,服务老人的同时也方便了附近群众。

山西晚报记者采访当天的一大早,村民就聚在石家田村村委会院里,志愿者一边为老人们剪着头发,一边陪他们聊天、拉家常。看着剪完后的发型,老人们乐得合不拢嘴。“剪得很细心,理发后感觉自己精神多了。”老人王珍用手捋着剪好的头发开心地说。

很多村里没有理发店,老人去县城或乡镇理发,往往要花费一天时间,还需几十元钱,所以有的老人往往好几个月都理不上发。“我以前就是开理发店的,如今在杨迎九的带领下,志愿服务越做越开心。能让老人在家门口理发,我们走再远的路都值得。”理发组志愿者王秀枝说。

杨迎九说:“有一次我们做完活动后,一位老人握着我的手激动地说:‘孩子,你们给我理一次发,比给我捐些东西还实用,太谢谢你们了’。那一刻,我感觉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

爱心团成立以来,为老年人免费理发是一直坚持的志愿服务项目。爱心团先后在县城的沙坡村平安社区和廉租房小区设立两个理发点,每月固定一天作为免费理发日。爱心团还经常走进山区和养老院,为老人们理发、剪指甲,为不能自理的老人洗脚,近10年时间,受益老人达7000多人次。

杨迎九说,自己从小就乐善好施。十多年前他当出租车司机的时候,凡是70岁以上的老人坐他的车都免费。2013年,灵丘县举办了一次中华传统文明大讲座,他现场聆听后,顿悟自己的人生追求就应该是传承和践行中华孝道文化和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从当年的三人爱心小团队发展到现在,这支弘扬孝善美德的志愿者团队已成为灵丘县最大的志愿者组织。

“公益是人类走向无私、大爱、忘我境界的必要途径,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爱……”这是杨迎九发在微信朋友圈的一句话,也是他多年来做公益的最大感悟。

山西晚报记者 郭斌 通讯员 辛雅君

(责编:褚嘉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