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然后知人(知己知人知用)

我们经常说,听人劝,吃饱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但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听不进去别人的劝诫呢?,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知己然后知人?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知己然后知人(知己知人知用)

知己然后知人

我们经常说,听人劝,吃饱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但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听不进去别人的劝诫呢?

很多人到了吃了大亏以后,才怪身边人没有及时的提醒自己。特别是我接触过一些所谓失败的企业家,有些人总是说,旁边人都是天天拍自己马屁的人,没有一个敢对自己说实话,说真话。

我说,你错了,敢说真话、实话的人很多,是你自己把他们赶走了、气走了,或者让他们不敢再说真话、说实话。

我们今天来看看《管子·戒》这一篇里的内容,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

这个戒就是劝诫,记录了管子对齐桓公的多次劝诫。这一篇分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管子劝诫齐桓公加强自身修养,第二部分是劝诫齐桓公使民以时,薄赋敛、宽刑法,近有德而远有色;第三部分是宫中的女官劝诫齐桓公要处理好与各个诸侯国的关系;第四部分是管子临终劝诫齐桓公要正确看待臣子的长处和短处,坚决除去奸佞之臣,齐桓公最终不听管子的遗嘱,导致身死国乱。

其实,我们看一下,这四个部分对于最高管理者而言,都是最为重要的四个方面,也是管理过程中特别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知人、知用、知道。这三个词,我们现在也经常用,但是管子这里有更深的含义。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寡交多亲,谓之知人。

意思就是主动去结交的人不多,但是主动亲附的人很多,这叫做知人。不过,这里要提醒一下,如果只是说知人,可能容易理解错误,这里应该是知人善任。即使不是领导者,我想我们应该也可以多一些启发,我们现在很多人喜欢应酬,其实应酬的目的就是结交朋友,我们经常说朋友多了路好走,整体来讲确实是这样的。但是我们也得考虑效率问题,如果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的很多社交、应酬是无效的,或者说效用是负的。那什么才是有效用的社交呢?对于领导者而言,知人善任,才会有更多的人来投奔你,为你做事。而对于普通人而言,做到知人,选择能够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交往,大家互助共进,而不是交一些酒肉朋友,以利相交,或者以势相交的朋友,不可能长久,也不可能稳固。

寡事成功,谓之知用。

这一条也一样,也是讲给最高领导者的。意思就是,做的事情少,但是成绩却很大。这个就是会用。这只是字面的意思。对于领导者而言,最佳的状态就是无为而治要,就是抓主要工作,抓主要矛盾,而不是过度的查收具体工作,具体的执行环节,这个我们前边讲过了。当然,这里还包括了会用人,会用人不仅包括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还要知道如何调动他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能不能把精力集中在一点,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能不能利出一孔,力出一孔,第一个是利益的利,第二个是力量的力,能不能实现长期的有效积累,这是人和人拉开差距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点。

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

我们现在经常用知道了这个词,现在我们所说的知道了,更倾向于听到了,而这个词的本意是得道,就是对道,也就是最高的那个终极规律有了深刻的认知,才能够闻一言而贯万物,这是得道的状态。对于我们而言,即使不能做到像颜回那样闻一知十,也起码要做到子贡所说的闻一知二,其实这也就是举一反三,简单点说,就是要学会举一反三,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规律,我们才有可能向闻一言以贯万物靠近,才有可能真的知道。

上边也提到了,虽然全篇内容都是讲给领导者听的,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也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其实,管子这里所说的三知,最为重要的前提是知己,也就是个人心性的修炼,也就是上边讲到生之养、生之德。

有游夕之业于人,无亡荒之行于身,才能够真正做到知己、知人、知用、知道,人生想不成功都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